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③成苗期:指3叶期以后至移栽,浅水灌溉, 移栽前3~5d,施用“送嫁肥”,若叶色褪 淡,施尿素30~45kg/hm2。
2.薄膜保温育秧
①密封期:从播种至1叶1心期。密封保温保湿,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 通气,促进迅速扎根立苗。膜内温度30~35℃。超过35℃要揭开两头通 气降温,以免高温烧芽
②炼苗期:1叶1心至2叶1心期。适温保苗,膜内温度20~25℃。注意炼苗, 通风时,要先灌水,后揭膜,防止生理失水死苗。
秧苗素质考查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简介
一、高性能插秧机对作业条件的基本要求 二、育秧的基本流程
1、作业流程 2、育秧准备 3、均匀播种 4、封膜盖草
一、高性能插秧机对作业条件的基本要求
1、对秧苗的要求:插秧机所用的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 状苗,简称秧块。秧块的标准为:58×28×2(2.5)厘米。
摊开种芽降至常温,可播种。
早稻种子催芽基本过程
① 高温破胸 温水预处理后,立即密装袋或装
桶或成堆保温,待温度升至33~35℃, 种胚萌动、突出,即“破胸”。
② 适温长根 “破胸”后,稍摊凉,吸水10分
钟、沥干,保持适温(25~30℃)通 气,促进根的生长。
早稻种子催芽基本过程
③ 适度降温长芽 根齐后,稍摊凉,吸水10分钟、
① 高温破胸 温水预处理后,立即密装袋或装桶或成堆保温,待温度升至33~
35℃,种胚萌动、突出,即“破胸”。
② 适温长根 “破胸”后,稍摊凉,吸水10分钟、沥干,保持适温(25~30℃)
通气,促进根的生长。
③ 适度降温长芽 根齐后,稍摊凉,吸水10分钟、沥干,适度保温(25℃左右)
通气,促长芽。
④ 摊晾炼芽 根芽基本达标(根为谷长、芽为半谷长、气味清香、色鲜)后,
温水浸种催芽法
▪ 将经过水选和消毒的种谷装在纤维编织袋内,放 在盛有35~36℃温水的缸或桶中加盖4 小时,起 水后稍沥干,随即用薄膜包5~6 层,放在干燥避 风的地方,周围用稻草覆盖保温。以后每隔8 小 时将稻谷放在温水中浸3~5 分钟,沥水后仍按前 法保温。
▪ 经48~52 小时,即可全部破胸,晴天可以播种。 天气不好,可按常规方法保温催芽,催出标准谷 芽后再播种。
热灰保温催芽法
▪ 热灰拌种:种谷与烧透的煤灰按重 量1:0.8 的比例配备。先用开水拌 灰,灰与开水重量比1:0.7左右;再 将预热沥干水的热种谷与湿煤拌和 均匀,成堆,盖膜,再盖稻草保温 保湿。
热灰保温催芽法
换气催芽:种谷经10 小时左右即开 始破胸,24 小时一般破胸率可达 90%。此时进行一次翻动,将四周 和底部未破胸的种谷翻入谷堆中部。 若灰谷因水分不足而现干时,可用 30℃温水喷湿拌匀,继续破胸催芽, 再过24 小时即可催出符合播种要 求的芽谷。
沥干,适度保温(25℃左右)通气,促 长芽。
④ 摊晾炼芽 根芽基本达标(根为谷长、芽为
半谷长、气味清香、色鲜)后,摊开种 芽降至常温,可播种。
热灰保温催芽法
▪ 热 水 浸 种 : 将 种 谷 倒 入 55 ~ 60℃ ( 杂 交 种 55℃ , 常 规 种 60℃)的热水中,边倒边搅动, 维持3~4 分钟,再搅动加热水 调温2~3 次,用簸箕盖好,使 种 谷 在 35℃ 左 右 的 温 水 中 预 热 吸水10 小时左右。
影响分蘖,甚至减产。栽插清水秧、不插混水秧。
二、育秧基本流程
目前,江苏省配套的机械化插秧技术,经江苏省农机 管理局多年试验,总结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育秧技术和育秧 作业流程。生产中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
双膜育秧 软盘育秧 硬盘育秧
双膜育秧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软盘育秧简便易行, 成本低,质量好,成功率高。硬盘育秧成本高。
二、育秧
(1)秧田整地与施肥
▪ 秧田应选择肥力较高、土质较疏松、排灌方便和背风向阳 的田块。在翻耕时,拣净禾蔸、杂草,施入腐熟的人畜粪 翻耕。采用旱耕水耥,边分厢边耥平,厢宽1.5m 左右, 沟宽0.3m,沟深0.2m。平整秧厢后,将沟内的稀泥弄到 厢面上,施复合肥,将泥浆与肥料混匀,秧厢保留半沟水。 此种半旱式秧田土壤通气性强,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和育 成壮秧。
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床土、准备 碎土拌肥 过筛、堆闷
铺
晒种脱芒 发芽试验 选种 药剂浸种 催芽
放
空
精做秧板
盘
装盘土 洇(洒)水 均匀播种 覆土 揭膜炼苗
苗床管理 起盘移栽
1、床土准备
适宜做床土的: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三是 经过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床土用量:一般每亩移栽大田需备营养土100公斤。
稻种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水分:适宜吸水量为本身风干重的25%~40%;
温度:发芽最低温度为10℃(粳)~12℃(籼),最适温
度为28~36℃,最高温度为40℃;
氧气:稻种萌发和幼苗生长,要有充足的氧气。“干长
根、湿长芽”。
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 最适温 最高温
发芽速度 很慢 最快 减慢
发芽率
较低 最高 较低
床土培肥: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培肥床土。
床土加工:细土粒径不宜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的粒径达 60%:80—1:100比例留足秧田,在插种前10天上水 耖田耙地,开沟做板。
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米,秧沟宽0.25米,深0.15米,四周沟宽0.3 米,深0.25米。
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2天铲高补低,填 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 1 ) 整 地 作 厢 : 整 地 后 1 ~ 3d , 开 沟 作 厢 , 厢 宽 1.3~1.5m,厢沟宽0.25~0.30m,沟深15cm。
(2)施足底肥 : 有机肥和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3)均匀播种,播后加覆盖。
(4) 秧田管理
①芽期: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保证充足氧气。
②幼苗期:指1叶展开至3叶期,露田与浅灌 相结合 ,遇寒潮低温,应灌深水护苗。1叶 1心期施用“断奶肥”。
晚稻种子“日浸夜露”催芽法
▪ 晚稻催芽时气气温较高,谷种经浸种消毒后放置室内1~ 2d便自然发芽,或采用日浸夜露2~3d亦可发芽。关键技 术是防止高温伤芽。
▪ 晚稻播种对芽谷的要求不严格,只要破胸整齐,长出短芽, 即可播种。具体做法:将经过选种和消毒的种谷装在箩筐 或编织袋内,白天浸在清洁的水中,晚上起水露种,如此 反复2~3 次,即可全部破胸长出短芽。
(5)秧田管理
▪ 早稻秧田管理要根据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 膜内温度规律采用不同措施,其管理可分 为三个阶段:
▪ 一是密封期(芽期):播种至1 叶期。密 封保温为主,调水供氧,扎根立苗。膜内 保持在30℃左右,若超过35℃,揭开膜的 两端通风降温。此时期保持厢沟有水,厢 面湿润通气,即使遇上强寒潮也不要灌水 上厢面。
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发芽势在85%以上。
每亩用种量确定方法:
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确定每亩用种量。
每亩基本苗数÷(1000×发芽率×成苗率×成活率)×千粒重=亩用种 量(干种)
如粳稻品种要求:每亩基本亩8万个、种子发芽率90%、成亩率85%
成活率85%、千粒重28克,即每亩用种量为:
▪ 二是炼苗期:1 叶1心至2 叶1 心期。膜内 温度应保持26~32℃,高于32℃要及时揭 膜通风炼苗。晴天上午或阴天下午采取两 头揭开或半边打开、日揭夜盖的方法逐步 炼苗,最后全部揭膜。通风时必须灌浅水 上厢面,以避免因高温失水死苗。
▪ 三是撤膜期:3叶~移栽期。秧苗通过5~6 天的通风炼苗,叶龄达到3.1 叶以上,以日 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5℃,最低温度在10℃ 以上时,先灌3~5cm 深的水后撤膜。移栽 前5~7天施送嫁肥。
实:秧板沉实不陷脚;
平:板面平整;
光:板面无残茬杂物;
直:秧板整齐沟边街垂直。
3、材料准备
每亩机插大田一般需准备20-25张左右软盘(粳稻),杂交稻 18-20张左右。 每亩大田需准备2米宽、长4米的农膜。若气温低,应采用拱棚 增温育秧,按每亩大田备足2米长竹片5根,作拱棚支架用。
4、选种、播种
(7) 苗床管理
① 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膜内温度≤35℃。
②出苗至1叶1心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防立枯病。
③1叶1心至2叶1心期: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苗床保持干燥 。
④2叶1心至3叶1心期:日揭夜盖,2叶1心时应施促苗肥,同时施用 “敌 克松”防立枯病 。
⑤3叶1心以后:保持苗床湿润,每长1叶追施一次肥,以清粪水为主, 配搭少量化肥。长龄多蘖秧在3叶1心期再喷一次多效唑控 制秧苗徒长。
作物栽培学各论
-水稻栽培
1
第五节 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
上次课的简要回顾
稻米品质 ▪ 评价指标 ▪ 形成机理 ▪ 调控措施
主要内容
一、浸种催芽 二、育秧 三、稻田耕整、种植密度与移栽 四、水稻营养与施肥技术 五、水稻灌溉技术 六、稻田诊断与管理
一、水稻浸种催芽技术
种子发芽的条件
种子能否发芽,首先决定于自身是否具有发芽能力,其次 决定于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水分: 吸水是种子萌发的第一步。含淀粉多的种子吸水量较 少,含蛋白质、 脂肪较多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 温度: 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而酶的催化与 温度有密切关 系。 空气 :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输等需要 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
酸。
(4) 苗床施肥与整地 播 种 前 3 ~ 5d 施 足 底 肥 , 整 地 开 沟 , 厢 宽 1.2m , 沟 宽
0.4~0.6m,厢面高10~15cm。 (5) 苗床浇水与消毒
播种前苗床土浇透水,使5cm以上的土层湿透。同时用 敌克松粉剂2.5g/ m2 兑成1000倍液喷洒苗床消毒。
(6) 每m2播破胸芽谷180~200g。播种时日均温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