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工程冬青属植物的品种收集、栽培试验及应用评价⒈课题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课题研究意义冬青属植物多为常绿树种,单叶互生,树冠优美,花小,浆果状核果大多数近球形,常红色发亮,挂果期长,为良好的观果型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植物;该类植物的花多而密,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而且冬青属多种植物可入药,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良好药物和保健品,可以说,冬青属植物浑身是宝,开发利用的价值非常高。
浙江省地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区,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地带性冬青属植物,其气候条件适合冬青属植物的生长,但冬青属植物在园林应用中较少,即使是常见的冬青、小果冬青,具有极佳园林观赏特性,应用也十分有限,加强冬青属植物资源的开发显得非常必要。
为此,我们从荷兰、日本等地引进哈克勒雷冬青、枸骨叶冬青、狭冠冬青、北美冬青等系列品种,并收集部分乡土的优良冬青种,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引种栽培驯化试验,研究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观察其在浙东地区的表现和适应性,并作出应用评价,为其在宁波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对冬青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和化学成分、生理方面。
扬鑫、张东明[1]等对毛冬青进行了活性成分研究,从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丁香苷(+)-环合橄榄树脂素(Ⅳ)、(一)-橄榄树脂素(VI)、对羟基苯乙醇(Ⅶ)等7个化合物。
Hiroyuki等从大柄冬青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倍半萜苷,同时得到1个新苯酚[2]。
Wenxudong[3]等从铁冬青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双羟基二甲苯基丙烯醛二聚体化合物Ⅲ。
冬青属植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也有较多研究。
李萍、解军波[4]对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冬青属植物在现代临床应用主要有:(1)血管药理作用:铁冬青叶和苦丁茶的水提液均能增加离体鼠心的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氧的供求平衡,对防治冠心病、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具有一定效果[5]。
从毛冬青中提取的有效单体临床上用于治疗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6,7]。
(2)抗肿瘤活性:秤星树中的化学成分作为放射增敏剂能提高近期灭癌效应。
(3)抗炎抗菌作用:枸骨叶冬青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过氧化自由基诱发的非酶促脂过氧化,从而产生抗炎作用[8]。
此外,苦丁茶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降脂活性。
刘利和谢强对冬青属植物树皮浸出液凝血功能进行了研证,证实了冬青属植物作为药源植物的又一个新功能。
对于凝血药物的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9]。
由于中药材与城市绿化的应用,野生冬青属植物遭受连年采挖,资源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加强冬青属植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显得极为重要。
在冬青属植物资源调查收集方面,刘勇等[10]报道了江西冬青属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生境及药用价值,对该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祁承经等[11]研究了湖南的冬青科植物,并对该地的冬青进行了分类鉴定、编制了检索表,同时对其分布和地理分布型、经济上的开发利用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研究。
李冬玲等[12]对中国华东地区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
章建红等[13]从欧洲引进了‘银范图尔’枸骨叶冬青(I. aquifolium ‘Silver Van Tol’)、“银边”(I. aquifolium‘Avgenteo Marginata’)、“布利奥特夫人”(I. aquifolium‘Madame Briot’)等6 个枸骨叶冬青彩叶系列的栽培变种并进行了育苗试验。
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2003年6月从美国等地引进‘兰少女’冬青(Ilex×meserveae‘Blue Girl’)、克恩氏冬青(Ilex×Koehneana‘Emily Bruner’)等20余个品种,已初步建立包含50余种(含园艺品种)的种质资源圃,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14]。
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诸多学者从形态学、同工酶水平及DNA 分子水平对冬青属(Ilex)种质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苦丁茶种质资源研究。
刘国民等[15]通过对200余份从各个省区和居群中引种并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中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茎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形态学研究,揭示了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在茎叶形态上的一些共同特征和变异规律,并认为不同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在毛被方面的形态学差异(毛被的有无与稀密)不宜将其作为新种划分或种下划分之唯一的或至关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付乾堂等[16]经研究后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定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冬青属苦丁茶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之一,但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以及种下分类群的划分则尚需更多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佐证。
冷欣[17]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的6个全缘冬青种群(5个自然种群和l个栽培种群)共57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全缘冬青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及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现状提出应加强现有自然种群的就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
张凤琴等[18]应用RAPD技术探讨了冬青属不同种质苦丁茶( I Kudingcha C. J.Tseng)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
钱永生等[19]应用RAPD 和AFLPs标记分析了冬青属10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周喜军[20]利用ISSR研究了36种冬青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并利用UPMGA 类平均聚类法进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并构建了系统树。
Manen[21]、Cuenoud[22]对该属植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叶绿体基因保守序列( atpB- rbcL、trnL- trnF 和rbcL) 、核基因的保守序列( rDNA ITS) 进行了比较,Setoguchi 等[23]应用RFLP 技术结合传统分类研究系统进化。
但对冬青属植物种间特别是众多观赏种类的变型、变种的亲缘关系情况未有研究。
冬青属植物在我国约有200种,因其优良的观赏价值与广泛的经济用途,国内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冬青属植物广为人们所利用的种类为数甚寡。
尽管众多冬青属植物具很高的药用价值,但目前的研究都集中于资源调查分类、药理药性研究,都未从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丰富材料来源上进行研究,因而造成了野生资源的极大破坏。
对于冬青属植物栽培方面,宁波天童林场王良衍对小果冬青、毛枝冬青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24] ,江苏省林科院李晓储等[25]对大叶冬青的组培快繁也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冬青属植物进行品种收集与筛选,并进行人工驯化与促成栽培、建立快繁技术体系以及如何进行产业化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
此外,冬青属植物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树冠优美,叶色浓绿,果实红色发亮,长期宿存,而且冬青属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很多变型、变种还是优良的彩叶树种,如金叶钝齿冬青[26]。
但国内对于冬青属植物的园艺品种筛选、开发和园林应用研究甚少。
花木企业和花卉种植户对冬青属植物的栽培大多局限于枸骨、龟甲冬青等常规树种上。
国外在冬青属植物的育种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育出了许多栽培变种,在北美就有400多个冬青园艺品种应用于园林,欧洲园林上冬青属植物也有大量应用,并在园艺上育出了许多栽培变种,如欧洲的彩叶枸骨系列[27]。
而我国,在冬青属植物的育种方面几乎为空白,中国冬青属植物这种园林应用现状与我国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从发展趋势上看,冬青属植物成为以后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已勿用置疑。
国外很多科研机构已开始致力于冬青属野生种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欧美国家在杂交育种和新品种的开发和规模化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优良冬青属植物的资源开发、种质创新和规模化快繁生产已是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研究方案(1)主要内容①冬青属品种收集、种质资源圃的建设;②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③园林应用性评价。
(2)项目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收集国内外冬青属物种30个(含品种)以上,建立冬青属种质资源圃30亩,筛选出优良品种10个以上,并建立其配套技术体系,使之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有较强影响力的冬青属种质资源良种中心。
(3)研究方案①种质资源的收集调查冬青属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收集国内外冬青属优良种质资源30个物种以上。
②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对收集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研究,内容包括其形态特征、物候期、年度生长规律、种子与繁殖特性、病虫害等,筛选出适生并具有较好开发应用前景的品种10个以上。
③园林应用综合评价试验评价中根据叶片的形状、叶色、果实的颜色、果实大小、挂果量及挂果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开展引种效果评价及园林应用评价,给其观赏性作一等级评价,并作出筛选推荐等级,提出配套的引种栽培技术。
⒊课题进度计划(1)抗旱抗日灼能力观测研究2010年7-9月(2)抗寒性观测研究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3)种子特性研究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4)繁殖特性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5)形态特征与物候期观测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6)综合评价应用2011年6月(7)2011年6月完成论文总结、答辩。
⒋参考文献[1]扬鑫, 张东明.毛冬青活性成分研究, 中草药,2005,(2):56-58.[2] Ouyang M,ALiu Y Q,Wang H Q. Triter Penoid sa-ponins from Ilex latifolial. Phythemistry,1998,49(8):2483-2486.[3] Wen X D. , Chen Z I. A Dimeric sinapatdehyde glucoside from Ilex rotunda. Phytoehemistry,1998,41(2):657-659.[4]解军波, 李萍.冬青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草药,2002,33(1):85-89[5]欧阳明安,汪汉卿,苏军华.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发,1997,9(3):19-23.[6]黄培新, 荆茂才.毛冬青甲素对高血压性大鼠脑内血肿及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1997(3):127-128.[7]陈根成,橱志敏,黄培新.毛冬青甲素对实验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太鼠血压的影响,广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91-92.[8] Mardaet A.,Hostettman K,Schutz Y. Thermogenie effects of commercially availabal plant Preparations aimed at treating human obesity. Phytomedicine,1999,6(4):231-288.[9]刘利,谢强.冬青属植物树皮浸出液凝血功能的研证.广西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9(2):77-79.[10]刘勇, 刘贤旺, 胡小芬.江西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江西林业科技, 1997(6):23-25.[11]祁承经, 林亲众. 湖南冬青科植物研究.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9, 19(3):1-8.[12]李冬玲,付晖,任全进,姚淦.中国华东地区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1):22-24.[13]章建红, 徐志豪, 陈婷婷.彩叶枸骨叶冬青嫁接育苗试验.浙江林业科技, 2008, 28(2):58-60.[14]陈伟. 冬青属几种植物的扦插繁殖及抗旱性研究.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6.[15]刘国民, 李娟玲, 陈榆, 罗文杰, 潘学峰. 我国苦丁茶冬青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Ⅰ. 茎叶的形态学研究. 贵州科学, 2004, 22(3):9-23.[16]付乾堂, 张桂和, 刘国民, 彭国全, 蒙海俊, 史学群. 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贵州科学, 2004, 22(4):67-76.[17]冷欣, 王中生, 安树青.岛屿特有种全缘冬青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生物多样性,2005,13(6):546-554.[18]张凤琴, 刘国民, 周鹏, 徐立新, 郭安平.用RAPD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J].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 ( 6) : 637-644.[19]钱永生, 王慧中, 施农农, 等.10种冬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和AFLPs分析[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008, 41(1):35-43.[20]周喜军, 张冬梅. 36 种冬青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第二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2008, 23.[21]Manen JF, Graven YN & Boulter MC, The complex history of the genus Ilex L. (Aquifoliaceae) : evidence from the comparison of plastid and nuclear DNA sequences and from fossil data. Plant Syst. Evol. 2002, 235( 1) : 79-98.[22]Cuenoud P, Maria A, Martinez DO, Loizeau P.A, Spichiger R, Andrews S & Manen J F., Molecular phylogeny and.biogeography of the genus Ilex L. (Aquifoliaceae) . Annals.of Botany, 2000, 85( 1) : 111-122.[23]Setoguchi H & Watanabe I, Intersectional gene flow between insular endemics of Ilex ( aquifoliaceae ) on the bonin islands and the ryukyu island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0, 87( 6) : 793-810.[24]王良衍. 小果冬青栽培技术.林业实用技术,2004,(12):15-16.[25]孙晶, 梁彬, 李修鹏, 等.金叶钝齿冬青等彩叶灌木新品种扦插育苗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 2005, 19(3):69.[26]闫小红,王国良,陈文坚. 英国无刺冬青苗期多点区域试验.林业科技开发, 2006,(05):25-27.[27]李晓储, 蒋继宏, 黄利斌, 等. 优良观赏保健树大叶冬青扩繁利用研究. 江苏林业科技,2004, 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