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J22软磁合金简介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
编制时间 2015年10月
页次第 1 页共 10 页
1J22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合金简介
一、软磁合金简介
1.1 软磁合金简介
软磁合金(soft magnetic alloy)是在弱磁场中具有高的磁导率及低的矫顽力的一类合金,在外磁场作用
下容易磁化,去除磁场后磁感应强度又基本消失的磁性合金。这类合金广泛应用于无线电电子工业、精密
仪器仪表、遥控及自动控制系统中,综合起来主要用于能量转换和信息处理两大方面,是国民经济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磁滞回线面积小而窄,矫顽力一般<800A/m,电阻率高,涡流损耗小,导磁率高,饱和磁
感高。一般都加工成板材和带材,熔融法制备,主要用作电器、电信工业中的各种铁芯元件(如变压器铁
芯、继电器铁芯、扼流圈等)。常用软磁合金有低碳电工钢、阿姆科铁、硅钢片、镍铁软磁合金、铁钴软
磁合金、铁硅软磁合金等。
1.2 软磁合金的物理性能
软磁合金的磁滞回线面积小且窄,矫顽力(Hc)一般<10 Oe(1Oe≈79.6A/m)。软磁合金的主要磁特性
是:
①矫顽力(Hc)和磁滞损耗(Wh)低;
②电阻率(ρ)较高,涡流损耗(We)低;
③起始磁导率(μ0)和最大磁导率(μm)高;某些合金在低磁场范围内磁导率(B/H)保持恒定;
④饱和磁感(Bs)高;⑤某些合金磁滞回线呈矩形,矩形比即剩磁/最大磁感(Br/Bm)高。这些磁性能同合金的结构状态和成分密切相关。合金中的碳、硫、氮和氧等杂质对磁性特别有害,因为
它们使晶格畸变,难以磁化,碳和氮还会引起磁时效现象。软磁合金一般要求成品晶粒尺寸大,以便降低
Hc和Wh值。一般铁磁性金属的磁性随晶轴方向不同而异,如铁的<100>方向易于磁化,<111>方向难于磁化。因此控制晶粒取向可以在材料的特定方向获得更好的磁性能。铁的电阻率(ρ)低,添加某些合金元素
可以提高ρ值,加硅和铝的效果最为明显。在铁中加入任何合金元素(除钴外),都会使它的饱和磁感Bs
降低。
1.3 软磁合金的发展和分类
19世纪末用低碳钢板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铁芯。1900年磁性更高的硅钢片很快取代了低碳钢,用来制造电力工业的产品。1917年出现了Ni-Fe合金以适应当时电话系统的需要。后来又出现了具有不同磁特性的
Fe-Co合金(1929)、Fe-Si-Al合金(1936)和Fe-Al合金(1950)以满足特殊用途。中国于1953年开始生产
热轧硅钢片。50年代末开始研究Ni-Fe和Fe-Co等软磁合金,60年代陆续开始生产一些主要的软磁合金。
70年代开始生产冷轧硅钢带。软磁合金可分为低碳电工钢和阿姆科铁、硅钢片、镍铁软磁合金、铁钴软磁合金、铁硅铝软磁合金等,
在电力工业方面,主要采用在较高磁场下具有高磁感和低铁芯损耗的合金。在电子工业方面,主要采用在
低或中等磁场下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合金。在高频下则须采用薄的带材或更高电阻率的合金。一般
都用板材或带材。表1 软磁合金牌号及用途
序号软磁合金分类牌号执行标准用途
1 镍铁软磁合金1J46,1J50,1J54,1J76,1J77,1J79,
1J80,1J85,1J86,1J34,1J51,1J52,
1J65,1J66,1J67,1J83,1J403GBn 198-88大部分用于弱磁或中等磁场工作的小型变压
器,脉冲变压器,继电器,互感器,磁放大
器,电磁离合器,扼流圈铁芯及磁屏蔽
2 磁温度补偿合金1J30,1J31,1J32 ,1J33,1J38GB/T15005-94电磁回路和永磁回路中的磁分路补偿元件
3 耐蚀软磁合金1J36,1J116,1J117GB/T14986-94在氧化性介质和肼类介质中工作的电磁器件
4 高硬度高电阻高
磁导合金1J87,1J88,1J89 ,1J90,1J91GB/T14987-94用于制作录音机和磁带机磁头芯片以及微特
电机变压器,传感器,磁放大器等各种高频
电感元件铁芯
5 磁头用软磁合金1J75 ,1J77C,1J79C,1J85C,
1J87C,1J92,1J93,1J94,1J95YB/T086-1996 用于制作磁头外壳,芯片,隔离片
6 高饱和磁感应强
度软磁合金1J22 GB/T15002-94 电磁铁极头,电话耳机振动膜,力矩马达转
子
1.4 Fe-Co基软磁合金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获得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Fe-Co 合金作为软磁材料从合金微观组织形态上经历了从晶态组织到非
晶纳米晶组织的发展过程。其合金成分也随之发生了由二元合金到多元合金的演变。
1.4.1 传统的Fe-Co晶态合金
Fe-Co二元晶态合金由3种物相组成,即体心立方(bcc) α′无序晶体结构、体心立方(bcc) 相及面心立方
(fcc)相。研究已表明,含35%Co 的Fe-Co 合金饱和磁通密度Bs达到最大值,其Bs值可达2.45 T,居里点约为900℃,而且,Fe-Co 合金的居里点随其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约含50%Co时居里点最高,为
980℃,此时,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 1值接近于零,具有最高的磁导率。但是,Fe-Co晶态合金涡流损耗较高,只适于在直流和低频条件下使用,目前主要用于航空发电机和电动机、大功率脉冲变压器铁芯
等。
1.4.2 Fe-Co基非晶软磁材料
随着非晶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对非晶合金软磁性能的不断认识,Fe-Co非晶合金逐渐得到了材料研究者的
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按照Inoue提出的非晶形成3条经验法则,研究者在Fe-Co二元晶态合金中添加约
20%(原子分数)不同配比的Si、B、C、P等类金属非磁性元素用于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其余约80%为Fe、Co、Ni 等磁性元素作为基体合金,从而研制出了Fe-Co基非晶软磁材料。
由于受非晶形成能力和制备过程中传热的限制,目前只能获得低维产品,工业应用的Fe-Co非晶软磁合
金材料主要是通过对粒状、带状等低维非晶材料进行热挤压、热轧、热锻等后续加工来获得各种形状的产
品。虽然,Fe-Co 基合金非晶带材已经广泛用于各种变压器和电感器,成为电力、电子和信息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但是其形状特征在某些方面也始终限制着它的许多应用。随着块体非晶材料制备技术
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大体积块体非晶材料的出现为扩大Fe-Co非晶软磁合金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然而,与
其它非晶态合金一样,Fe-Co基非晶软磁材料由于非晶态处于非平衡态,具有向平衡晶态转化的趋势,这
种不稳定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一般只能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因而提高非晶合金的稳定性已是当务之
急。同时,Fe-Co 基非晶合金材料的矫顽力和高频损耗还有待于进一步降低,并且也存在脆性和可加工性
差的缺点。
1.4.3 FeCo 纳米晶软磁材料
1988 年日本人Yoshizawa在FeSiB 合金基体中加入少量Cu和Nb,首先利用熔体急冷法制备出了非晶态合金,随后经过热处理得到了高磁导率、低损耗、低磁致伸缩的Fe基纳米晶材料(商品名为FINEMET)。
虽然,由于其优异的软磁性能,Fe基纳米晶材料受到了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和产业界的关注。但是由于Fe 基纳米晶合金较低的居里温度(TC <300℃),限制了其在高温情况下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末期,Willard
用Co部分替代FeZrBCu非晶合金(商品名为NANOPERM)中的Fe得到了纳米晶非晶共存的FeCoZrBCu
合金(商品名为HITPERM)。由于该合金中非晶相和纳米晶相居里温度的提高,使材料的高温性能明显得
到改善,使用温度可达600℃。此后,Fe-Co 基纳米晶合金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1.5 本文的目的
1J22合金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磁导率、居里点、较低的矫顽力以及损耗小等优点的软磁合金,它适用于制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的元器件。已广泛用于飞行器电源变压器和机载雷达变压器、电磁
铁极头、微电机转子、继电器、换能器、耳机振动膜等。
2015年10月份我司发展部了解到某公司有1J22合金带材的需求,而我司并不具备1J22合金的生产经验,对这种合金的了解和技术积累基本是一片空白。本文将从发展和应用、理化性能、加工工艺等方面系统的介绍1J22合金,为我司实现1J22合金的生产加工提供指导。
二、1J22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合金简介
2.1 1J22合金牌号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软磁合金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牌号为1J22(Co50V2),其他国家的类似牌号是
AFK502(法国),49КФ(俄罗斯),Permendur 49(英国),UNS R30005(美国),Supermendur(美国),
HiperCo50(美国)。
2.2 1J22合金的化学成分
表2 1J22化学成分(%)
合金牌号C Mn Si P S Cu Ni Co V Fe 不大于
1J22 0.04 0.30 0.30 0.02 0.02 0.20 0.50 49.0~51.0 0.8~1.8 余量备注:根据GB/T 15002-1994
2.3 1J22合金的物理性能
表3 1J22物理性能
合金
牌号电阻率
μΩ·m密度
g/cm3 居里点
℃饱和磁感
应强度,T 饱和磁致伸缩
系数,10-6 弹性模量,
GPa 抗拉强度,Mpa 硬度
冷硬态软态冷态硬HRC 软态HRB
1J22 0.4 8.2 980 2.45 60~100 216 1325 490 35 90
表4 1J22经热处理后的磁性能
合金牌号成品类型在不同磁场强度(A/m)时的磁感应强度(T)矫顽力Hc(A/m)B400B800B1600B2400B4000B8000不小于不大于
1J22 冷轧带材1.6 1.8 2.0 2.1 2.15 2.2 128
丝材、锻(轧)材——————2.05 2.15 2.2 144
备注:根据GB/T 15002-1994
表5 1J22在不同厚度时的铁损(W/kg)
厚度/mm f/Hz 磁通密度P
P1.5 P1.7 P1.9 P2.0 P2.1
0.1 50 3.54~4.74 4.40~5.93 5.49~7.52 6.32~9.05 8.29~11.8
400 30.15~39 31.5~48.6 42.5~58.4 48.7~63.2 55.5~69.4
800 62.7~82.4 78.3~102.1 94.5~122.5 103~131.5 114.1~153.1
1000 74.6~105.9 91.7~132 110.9~158.3 122~173.1 138.8~197.8
0.2 50 3.68~4.03 4.59~4.99 5.77~6.62 6.7~7.87 8.33~9.84
400 35.2~36.3 43.7~45.2 50.4~56.5 58.4~64.2 64.0~77.6
800 84.7~87.7 106.5~110.8 130.6~138.2 144~156.1 157.0~179
1000 115.2~121.4 146~153.1 182~192.3 198~210.8 22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