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蕊霓嘲 嗽__l'l ■ '_ 。。ll l墨lll ■ ■00 0一 0 0枷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少求 

(新邵县职业中专,湖南新邵422900) 

摘要:由于职业教育模式和主体的特殊性,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些都要求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从中职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 

道德素质。 关键词:中职中专;思想道德教育;对策和建议 

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 

模式.如何应对其教育方式特殊性引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 

种程度上的弱化.如何解决学生在面对社会用“有色眼光”看 

待中职教育时的困惑.并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怎样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思想道德观念等 

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中职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笔者在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 

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求适合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 

式、方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 

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具有一 

定的复杂性。 1.新时代变化带来严峻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 在接受新的冲击。首先.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 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 

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中职 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 

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 

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但严峻的就业 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处 

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中职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 

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 

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 

建立.作为学生学费来源的家庭收入两极分化较严重。这种情 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2冲职中专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 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中等技术应用 性专门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 

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 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 

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 

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中职学生的特点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从成绩上看仅 仅是普通高中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 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 

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 

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 

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其次,从学 

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 

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 

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 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中职教育一直在低 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中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高中 

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 

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 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4.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 现象。作为青年学生,他们同样处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日渐 提高、自我意识、人生观日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道德观念 日益增强,道德评价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 

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 

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中 

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 道德行为的脱节。 

二、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基础性环节: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 的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树立以 人为本的理念,结合中职教育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 法,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够用”、课时 压缩的情况下,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时代要求 

进行专题性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市场经济理论教 育,根据中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等等: 

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动嘴讲,动手做。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2.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在进行思 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 

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笔者 

在中职学校从教经历发现,中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 

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引起的孤独、郁 

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观 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 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f下转第1 31页)

 煎 婚飘l | li--| | 敷畔l 鸟惑警 | l薯_ l jj 

摩擦力大小的教学案例 

李国新 

(临汾第一实验中学,山西临汾041000) 

一、课程背景材料 如果按照传统.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大小,然后改变木块 

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接着把棉布、毛巾 

等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继续同样的演示, 

最后将结论说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并练习,对学生 而言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 

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的歹. 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就是实验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希望 

学生能将传统上法中老师的演示做出来,并获得结论,然而。 

我以前听过的以这节为内容的课却事与愿违.探究在一片嘈 

杂声中结束,很少学生有结论,不少学生茫茫然一节课。究其 

原因.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能力背景,试想,科学家在没 

有认识到这个结论之前.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的艰苦奋斗才有 

今天的结果。要学生一节课有结论,太难;其次为了学生探究 的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应该事先设计合理有趣情境,让学 

生知道探究的目的与大致做法:最后是老师应该考虑安排课 

堂的进程,不能由学生天马行空。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和我校 

在设计教案时。以与探究紧密联系的实验和问题引导课堂。 

效果很好。 

二、教学片断 上课时.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 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演示两 

个实验。 

实验(1):将长木板一端抬高3O 

厘米左右,形成斜面,如图1,将火柴盒 及长木块同时放在其上.观察木块和火 柴的运动情况(火柴和木块都不下滑)。 髓l 师:木块和火柴受到摩擦力没有? 

生:受到摩擦力。 

师:朝哪个方向? 

生:沿斜面向上。 实验(2):将长木板抬高到40厘米左右,将同样的火柴 

盒和长木块同时平放在斜面上.观察木块和火柴的运动情况 

(这时火柴盒下滑。木块不下滑)。 

师:木块和火柴它们受不受摩擦力? 

生:争论。多数同学说受摩擦力。少数同学说火柴盒不受 摩擦力,原因是火柴盒下滑了。 

师:建议学生让橡皮从他手臂上滑下,体会感觉。 

师:为什么火柴盒有时不下滑.有时下滑? 

生:火柴盒倾斜大。压长木板轻一些。 

师:为什么有的下滑。有的不下滑? 生: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说火柴盒受摩擦力小。 

然后将木块侧放(面积减少),观察(还是不下滑);火柴 盒侧放,观察(不下滑了) 

师:木块和火柴它们受不受摩擦力? 

生:受到摩擦力。 师:为什么火柴盒平放下滑.侧放不下滑? 

生:互相讨论。有学生提出要看一看实验器材。 

师:你觉得这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气氛热烈,大致的几种结果是:(1)接触面的大 

小;(2)物体的运动速度;(3)压力大小;(4)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5)物重的大小; 接下来。老师成了旁观者和导师。学生开始为了验证自 

己猜想而进行实验操作,秩序井然。最终虽然由于时间紧凑, 没有将在设计中的巩固练习完成.但大部分学生从自己的操 

作中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且从他们的表情可 

以看出意犹未尽 

(上接第1 05页)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 

的道路。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 的氛围。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 

高。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学院要重 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学 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 

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 

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 

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4.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 

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也认为“德育的 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让 

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 

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 

这种形式已经为大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如通过 不定期的专业实习实训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 

以以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根据 

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企业工厂的 

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等。 

5.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保障对学生思想 

道德教育的实现。我国的中职学校发展时间普遍较短.各项 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自身条件的限 

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做到严格、规范,更要注 

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良 

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