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牧业教案--龙继豪

畜牧业教案--龙继豪


一. 畜牧业的特点和作用
(二)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并为工业提供羊 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 2、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 加劳动就业机会。 3、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4、增加农民收入。 5、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6、促进广大牧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 团结。
六.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一)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生产项目依然是养猪、养禽、养牛三 大项目,它构成了畜牧业的主体。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 ,养鸡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工厂化养鸡,已经形成了一套 相对科学而系统的生产模式。养猪方面,目前存在着两 种形式:规模化养猪和户养。养牛方面,主要是养奶牛 和肉牛为主,从整体上看,养牛的技术相对其他两种项 目的科技含量低,技术相对落后,基本上是延用传统的 饲养管理模式,并且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养牛是以 户养为主。
五.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1.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畜牧业经济与管理是研究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企业中的生 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是 研究畜牧业生产关系发展运动和畜牧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 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 2. 畜牧业经济管理的研究任务 • 中心任务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也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项重要任 务 3.畜牧业经济管理的方法 • 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本学科的基本方法。广泛运用调查研 究法、实验、对比分析法等, 逐步运用必要的数学分析 方法,如资源替代法、生产函数、线性规划等方法。
六.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二)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1. 继续引入高新技术,改良畜禽的生产性能; 2. 改革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发展畜牧业的 工业化生产; 3. 继续和加大畜牧产业化建设,完善有关的法令 法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4. 实施主要畜禽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技术模式。
三.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1. 经济的概念
• 经济:在西方,经济一词源于希腊文,最早见于古希腊学者色 诺芬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著作《经济论》中,把奴隶主阶 级对奴隶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称为“经济”,意指家庭 经济管理。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部著作,即法国A蒙克莱田《献给 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此后,政治经济学这一名 称一直沿用至今,但其内容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 19 世纪,日本的神田孝平把 economics译为经济学,中国的严 复则将其译为生计学。现代所说的经济,就其本质含义而 言,包含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交换、分 配、消费活动的总称,即在一定社会中,人们有效地取得 和利用各种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的一切活动。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法国人法约尔(1841-1925)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独创的研究, l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 父”。 主要内容: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并且他给出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
四.管理的基本理论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他发现决定 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 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①人是 “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 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 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
二.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
二.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
• 1.畜牧业生产是以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 性生产; • 2.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是与畜禽自然再生产过 程交织在一起; • 3.畜牧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 4.畜牧业生产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殊性; • 5.畜牧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 6.部份畜牧业产品具有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二重 性。
4. 畜牧业经济管理
指对畜牧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 济关系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四.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1856-1915),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 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 a.使 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b.确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选和 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d.实行差别工资制
三.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2.畜牧业经济
畜牧业经济一般是指畜牧业部门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 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3. 管理
所谓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对其所管理的对象进行的一系列实 施活动。 管理四个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的对象、管理目标、管理的办法与措施 管理具有五项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六.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产业化形式
合作社
农民在资源互利原则 下,组织各种形式的 专业合作社,社员入 社退社自由,以社会 化服务为宗旨,不以 盈利为目的,实行民 主管理,由社员选举 董事会、监事会,根 据合作社章程实施合 作社的职能。
专业协会
根据不同产品、不同 行业组成的各种专业 协会。协会是非盈利 性的社团法人组织, 它的目的是代表农民 利益,帮助农民争取 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从事扩大市场销售服 务活动。

一. 畜牧业的特点和作用

二.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 三.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四.管理的基本理论 五.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六.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一. 畜牧业的特点和作用
(一) 特点
• 畜牧业是为人们提供衣、食、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重 要部门之一,包括动物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领域。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有: 1、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 放牧,又可以舍饲。 2、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 要,它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 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 3、畜牧业的基础是饲料,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 才能加快畜牧业发展。 4、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 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
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 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排列。
四.管理的基本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企业 管理的思想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管理理论和学 说,形成了许多学派。这些学派主要有: • 1. 社会系统学派 • 2. 决策管理学派 • 3. 经验主义学派 • 4. 权变理论学派 • 5. 管理科学学派 • 6. 企业文化学派
Hale Waihona Puke 企业集团由龙头企业带动分散 的农户进行产业一体 化经营。龙头企业向 农户提供畜禽、饲料 、药品、技术服务等 农户进行饲养管理, 并按龙头企业与农户 签订协议合同向龙头 企业交售一定数量 的畜产品。
六.畜牧业发展现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连年发展,不仅扭转了肉蛋奶长期严 重短缺的局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而且对繁荣农村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继禽蛋总产量在 1985年跃居世界首位之后,中国肉类总产量在1991年也首次 成为世界的第一,并连续保持领先地位。我国的配合饲料工 业从无到有,以年均5.2%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第二大配 合饲料生产国。 在生产管理的方式上,也已逐步向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 社会化的生产方向上发展,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畜牧生产中,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禽的生产力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