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框架协议难点及
解决建议
框架协议招标难点分析及解决建议
从2008年开始,招标处开始推行框架协议招标采购,通过招标,既大幅减少了不断重复招标采购的过程、节约了买方大量的采购时间,也在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供应商数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的过多干扰。总体来说,经过几年的摸索,框架协议招标采购的推广实践是成功的,但通过总结框架协议招标实践,仍有部分方面需要注意改善,以提高框架协议采购的质量。现将有关问题及解决建议总结如下:
一、目前企业框架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一)框架协议供应商的问题。
一是框架协议供应商流动性不足、淘汰率太低将带来竞争的不充分,且容易形成围标,也很难真正培育出买卖双方共赢关系,久而久之就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保护伞”,不利于买方的供应商优选和更新。二是企业框架协议采购通过招标确定供应商的比例很低,有部分企业存在以框架协议形式划分供应比例“分割”给合作的供应商,供应商入围了后个个都有份,几乎丧失竞争性,极易形成框架协议保护下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框架协议招标前需求预测不准的问题
部分品种物资仍然存在招标前需求采购金额与后期实际执行框架协议采购金额相差巨大的情况。据统计,2011年框架协议实际执行总额为104亿,而招标采购预测金额是66亿,执行量超过预测量多达50%以上。需求预测量(包括总金额和
品种消耗量)的预测目前虽比前几年有进步,但需求预测不准确仍然是影响框架协议招标竞争性和执行效果的一个巨大障碍。
(三)框架协议执行情况的问题
一是中国石化的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执行的情况和效果缺乏检查和验收。框架协议招标的结果是否按照招标前制定的份额分配原则执行,企业执行中有哪些问题,总部有关业务部门只有发布结果而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验收。造成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品种多,涉及企业多,确实还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约束和检查,但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加大对没有按照既定份额分配原则执行的企业进行核实和通报批评,逐步开展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以提高框架协议采购的质量,避免个别企业借框架协议采购之名,乱走框架协议订单采购,执行不好就会带来框架协议下订单审批不出供应处,问题积累在供应处,迟早都会产生隐患。
二是企业框架协议文本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有的企业框架协议文本约定了调价公式,但没有明确调价要素的具体实现方式,形成了有规矩,但操作空间大,造成有些品种随市场基础材料价格变动后,价格调整随心所欲,采购部门权力过大,如果没有责任心和缺少监管,框架协议下的订单就是利益的随机调配器,极易造成个别采购人员的违规发生,也会造成国有利益的流失。
三是框架协议执行价格和份额执行情况的检查不足,会造成框架协议供应商报的价格和执行的价格不一致。
即使ERP系统也无法监控框架协议执行情况。虽然订单是录入系统的,但框架协议各品种太多,不能全部录入系统,极易造成漏洞。还有企业框架协议招标后,企业承诺有主供应商供应比例和辅助供应商供应比例。但通过中标服务费收取发现,有的供应商虽然作为主选中标供应商,在企业一年内却没有任何框架协议订单。执行份额的权力都在企业个别人手中,完全无视招标制定的份额原则,甚至个别企业还在将部分份额给淘汰的供应商,造成框架协议份额执行非常不理想,对已中标供应商不公平,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引起供应商的投诉和质疑。
二、二点建议
(一)重视和加强框架协议需求计划的管理工作。
框架协议采购是集合不同单位不同时点的批量采购,是把各企业的需求或企业内各单位的需求统一到一起集中采购的过程。因此,建议各专业管理处室要牵头组织企业分析框架协议采购物资的消耗规律,并结合这几年框架协议招标后期的执行情况,逐步掌握各品种需求变化情况,在招标前要提供相对准确合理的物资采购品种和数量权重,只有进行带具体数量和规模的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才能得到投标厂商的充分竞争和价格优惠,如果仅仅是通过单价加上简单推测的数量权重来招标,不仅不能实现投标厂商的公平竞争,还有可能造成高价采购,不利于提高框架协议招标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框架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虽然招标处在努力推动监督和检查企业框架协议招标后期的执行情况,但力量有限,我们只能涉及到几个品种的检查。
建议下半年,通过物资供应大检查或专项检查的形式,重点抽查所有企业某几个品种的框架协议执行情况,以利于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尽快提升框架协议采购质量和水平。
招标处
201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