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严 亮
气Km 少
算 T . I
火n.】 n少
俄罗斯至土耳其的蓝溪天然气管道 非洲乍得至喀麦隆的原油管道
15 20 17 00 60 4 40 0 60 0
60 1 72 6 60 1
哈萨克斯坦至里海阿特劳港口 原油管道
越南海上油田至内陆天然气管道
阿尔及利亚中南部至欧洲天然气管道
72 6 0 616
1 9 21
长度将以每年 7的增长率增长,其中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占据了主导地位。 %
目前全世界在建和拟建的主要长距离管道见表 2 0
裹 2 全世界在迫和拟趁的长距禽份谧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投资 (0元) 1"
20 0 30 0 7 0 5 0 4 4
成品油管线。目 前我国已建成的成品油干线管道有 6 条,总长约 3 k. 80 0 m 综合看, 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规模小, 输送比例低,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品油管道 建设水平相距甚远。 这主要与我国炼厂分布较为分散, 既有设在油田附近, 也有设在消费
市场附近的特点有关。
() 我国天然气管道基本现状及特点 3
的管道运输,在世界己有 10多年的历史,至今发达国家的原油管输量占其总输量的 0 s i,成品油长距离运输基本也实现了管道化;天然气管输量达 9 。迄今为止,全 o 5 世界油气管道干线长度己超过 2O 0 k,其中输油干线约占 3% 0 X m 1' 0。美国和前苏联是
世界上最大的油气消费国, 已建油气管线长度分别占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世界石油 占 管道总长度的 6% 据统计, 00 美国和前苏联目 前油气管道千线总长分别为 9X k, 3 ' 1 m 0
地下储气库,目 前正在运行的有 4 座。其中,喇嘛甸北块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 12 .
X m 设计注采能力为6x m d 大港油田 1 ' 0 , " 0 ' : 1 ' 0 / 大张沱储气库和板86 7 储气库的总有
效工作气量为 81X m,扩建后采气能力达 1 0 1'' ;板中北高点储气库 33 . 1" 7 0 ' 3 X m d 0 0 / .
16 年四川巴渝输气管道的建成,拉开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工程发展的序幕。截止 93 到 20 年底, 03 我国己建成陆上天然气管道 20 0 k , . X1' 海底天然气管道02 X k, m . 1' 0 0 m
天然气管道总长度 22 0 k ;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在大庆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 4 . X1' m 座
- 运距和管径逐渐加长加大, 一 管径达到 1 m; 00 0 m
- 天然气干线管道长 5. 1' 美国占 7% () 一 25 X k, 6 0 m 7a3 第三阶段— 高峰期(91 17
年 ̄18 年) 95
- 该阶段长输管道建设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一 新建管道具有长运距、 大口径、 高输 送压力的特点:
区的原油长输管线,由塔中经轮南、库尔勒到都善。
我国原油管道多分布在东北、 华北、 华东和西北地区,多为加热管道, 建设年代较
早,自 动化控制水平低。
()我国成品油管道基本现状及特点 2
我国成品油管道起步较晚, 93 17 年才开始对成品油管道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性试验, 17 96年建成第一条小19小口径格尔木— 拉萨成品油管道。20 5 02年投产运行兰成渝 管线是我国第一条大口径、 高压力、 长距离、多出口、多油品、全线自 动化管理的商用
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长距离原油输送管道约有 9 0 。根据地理位置划分, 2 k 0 m
国内长距离管道输送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是集大庆、 吉林、 辽河三大油区原油管道
输送为一体,以东北 “ 八三”管道和秦京线为主体的东北地区大型原油输送管道系统; 二是集华北和胜利两大油区的原油管道输送为一体, 以鲁宁线、 东黄( 线、 复) 东临( 复) 线为主体的华东地区大型原油管网输送系统; 三是新疆北疆地区将克拉玛依、 火烧山等 油田与独山子和乌鲁木齐炼厂相连的北疆原油管网系统; 四是连接塔里木油区和吐哈油
很大差距, 长距离、 径成品油管道建设刚刚起步, 大口 输气管网的规模和覆盖面也很小,
油气管网的输送能力现状现状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 1 我国原油长输管道发展现状及特点
自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一克拉玛依到独山子炼油厂输油管道建成后,随着东北、 华北、 华东和西北地区油田的相继开发和大中型炼油厂的建成投产, 我国状及特点 ..
2 世纪 5 年代以前,利用管道输送天然气是唯一方法;5 年代以后,液化天然 0 0 0 气技术迅速发展, 并且成为世界天然气贸易的,个组成部分。 一 但是, 天然气管道目 前仍 是世界输送天然气的最主要的方法。
天然气管道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X 耐 1 。大港油田 0 , 三座地下储气库是陕京管道的重要配套设施,为有效解决京津地区
的冬季调峰创造了条件。
除2 世纪 0 9 年代建成投产的陕京管道和海南崖港海底管道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外, 0
我国大部分天然气管道建于 2 世纪 6 年代一7 年代,与国外天然气工业发达国家的 0 0 0
- 管径}1 2二、管道总长 174 X k 、设计压力最高达到 1 Ma 一 4 2 0. 1" 1 0 m 2 . P
- 典型管道工程:从加拿大西部输送富气到美国芝加哥的Alac 管道 ( 一 line 全长 2 k,00 98 20 年投产) 8 m 。
纵观世界输气管道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当前世界输气管道的建设已从大陆向极地和 海洋延伸,已从小管径、 低压力的单条管道建设发展到今天的大管径、高压力、高度自
- 管径达 42 1 m、管道长8. 1' 输送压力75 ; 一 2 m 30X k, 6 m 0 . a M P
典型管道工程:乌连戈一 托尔若克一 哥罗德输气管道。 乌日
( ) 第四阶段— 4
平稳期 (96 18 年 ̄20 年) 00
- 该阶段管道系统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一
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1 汽油管道时代 (90 12 年 ̄14 年) 90 这一阶段汽油管道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与当时美国石油开发向中西部转移有关。
体现这一时代的汽油管道为菲利普石油公司修建的长 1 6m 8n 0 k, 的汽油管道。 4 i
( )成熟发展期 14 年一16 年) (90 2 90
省际原油管道
2 3 4 5
前苏联 美国
友谊输油管道
阿拉斯加原油管道 全美热输原油管道
东西原油管道
10 0 00
18 27
12 20
72 6 12 20
美国
沙特阿拉伯
20 00
10 20
从原油管道建设经验看,各国都是根据自己油田和炼厂的分布、油品消费以及调
度灵活、经济效益高等因素来决定输油管网的建设。
()第一阶段— 初创期 (80 1 15 年 ̄14 年) 95
- 该 径一般小于60 一 阶段管 0 m; m
- 天然气千线管道总长达到 1X k,其中美国占9% 一 3 ' 1 m 0 50
( )第二阶段— 2 快速发展期 (96 14 年 ̄17 年) 90
管道相比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 管道少、分布不均,未形成管网骨架; 1 ) ( 管道技术装备水平低: 2 ) ( 管道老化,能耗大,用人多,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3 )
设的著名管道如表 1 所示。 表1 4 年一1 8 1 8 9 9 年间世界若名原油份道简衰 9
序号

国家
加拿大
名称
建设时间
15 90 16 90 17 97 18 90 1 81 9
管径 ( ) 。
4672 0 /6
12 00
长度 (m k)
20 80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t 国内 外油气管道墓本现状及建设趋势综述 11 世界油气管道基本现状及特点 .
世界管道运输是随着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尤其是二次大战后的几十 -
年内, 经济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管道运输的作用, 而发展中国家也将管道建设作为振兴经
济的一种手段, 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新建和改建各种用途的管道。 作为五大运输方式之一
12 .
世界成品油管道建设现状及特点
目前全世界成品油管道长度已超过 2 X ' 5 0 k ,每年利用管道输送的成品油约 6 1 m
X t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美国。 1, 0 , 美国以管道运输的成品油己占全部销量的4% 0 以上, 同时其铁路运输油品的比例已下降到 2以下。 % 美国是世界成品油管道运输起步最早和发展最快的国家。就全世界而言,成品油 管道是从本世纪 6 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世界成品油管道的发展历程大致 0
3 X1 ' o 3 0k m
111 世界原油管道建设现状及其特点 ..
自16 年美国建造了 85 全世界第一条长96 k、直径5 m 的输油管道以来,管 . m 5 0 m
道运油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原油管道的大规模发展还是在二战以后。 据不完全统 计,从 14 年道 19 年 5 年间,全世界共建设输油管道 8. 1' 98 98 1 02 0 k。在此期间建 X m
()成品油管道向大型化发展 3
6 年代以后,成品油管道不仅是向商业化而且向公用化发展。成品油管道越来越 0 大,其作用己上升到为社会输送成品油的重要手段。期间扩大建设了多条成品油管道, 如: 普兰迪逊管道不断扩建、 东德州成品油管道两次重新改造、 同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
科洛尼尔管道。
12 我国油气管道墓本现状及特点 .
15 98年我国建成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拉开了管道建设的序幕。迄今,我国
建成陆上及海底原油、 天然气、 成品油长输管道 33 0k。 .X1`m 其中陆上原油、天然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