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多凝土标准由13)。理方 关“×××多的不规则土收缩裂缝该地坪原准图集《楼150mm厚轻。分仓缝设以下就裂方参考。 一、成1.轻骨料根据现场于××××××××则裂缝(图缝。 原设计为“楼地面建筑轻骨料混凝设置为9m裂缝的成因成因分析 料混凝土基场调查,基×地坪×××项图1、图2“聚氨酯筑构造》(凝土、50m9m×6m。 图3 设计采因做出分析基层的厚度基层轻骨料裂缝的项目”的一号2)。根据现酯、水泥基(12J304)0mm厚细石混采用的国标图集析并提出处度控制不到骨料混凝土成因分析号厂房地坪现状分析,基自流平面)页53混凝土和聚集相应做法 处理建议不到位。 土的实际厚和处理建坪施工完,该裂纹的面层”。采用的LA142。该和聚氨酯面议供甲方和厚度从110议 完成后,出现的性质为混用的是国家该做法主要面层构成(图 和总包方、10mm~150m1 现混
家
要
图
监
0mm
2
不等(图4)。造成面层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均匀(90mm~50mm)。
任何混凝土从浇筑到硬化都会产生收缩,收缩就会形成拉应力。
这并不奇怪,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可控的。但是,当混凝土薄厚不匀时,
就会导致收缩形成的内部拉应力也不均匀。厚的地方拉应力低、薄的
地方拉应力高。同时,基层的凹凸起伏,使其对面层的约束作用各处
不一。约束强的拉应力高,约束弱的拉应力低。这样,就容易形成局
部应力集中。其峰值应力可大大超过混凝土在正常收缩下的应力水平。
当集中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开裂。
拉应力大的地方先开裂。它开裂后,对整个混凝土内部的“拉应
力场”又产生影响,拉应力场重分布,新的拉应力在某处积聚。于是,
裂缝又会寻找新的位置出现。而它下一次出现在哪里,却像冬天里被
覆盖在冰面下的鱼,无法判断和预测。这与现状裂缝分布的无规律可
循是相对应的。
值得提出的是,在混凝土厚度均匀,拉应力分布也均匀的前提下,
它的积累是有规律的。地坪分缝间距,就是经长期工程实践积累而探
寻出的经验。它可有效起到提前释放拉应力的作用。而在拉应力不规
律的情况下,伸缩缝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地坪设了
缝,它还是裂的原因。
2.面层做法由聚氨酯改为耐磨地坪。
虽然耐磨地坪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掺入硬化剂或表面涂刷
固化剂,但仍不如聚氨酯的密封效果好。这使混凝土在后期更容易发
生失水干缩,增加了产生收缩裂缝的几率。
3
3.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不易控制。
轻骨料混凝土虽然有诸多优点(轻质、保温性能好、抗渗性能好),
但“兴一利必生一弊”,它也有它的“短板”,就是质量不易控制。混
凝土振捣时,轻骨料容易漂浮到表面,摁下去,又漂上来。需要工人
有耐心肯下功夫。否则就容易形成图5、图6这样的情况。
虽然后期可以对浮在表面的骨料剔凿清理,但仍要花费较大的人
工而且难以做到彻底。这可能也是最终形成基层厚度不均的原因之一。
二、处理建议
1.增加分仓缝。
在现有分仓缝(9m×6m)的基础上,增设南北方向分仓缝,将地
坪分隔为4.5m×6m。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预防裂缝的发生;另一方面即使仍有新增裂缝,由于分仓缝间距小,
也有利于截断裂缝延展的路径。
2.设备支脚下铺设橡胶垫。
在设备调试阶段,将连续开机运行48h。由于设备存在一定的振
动,因此在其支脚下铺设一层到二层橡胶垫,可在保证设备调平不受
影响的前提下,减小对地坪的冲击,减少出现新裂缝的风险。
3.地坪空鼓处注浆。
根据现场调查,地坪多处存在空鼓。空鼓形成于面层细石混凝土
与基层轻骨料混凝土之间。建议进行压力注浆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尽
量将空鼓填塞密实、粘结牢固,同时施工不致引起地坪隆起。注浆处
理的具体技术措施可请专业分包单位制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报
4
监理、甲方确认后实施。
4.严密观察。
以上措施都是基于目前裂缝已基本稳定的前提而做出的。施工方
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记录对目前裂缝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对裂缝分
布现状进行记录并严密观察。(此工作可会同监理共同进行。)
如果认为目前的裂缝尚未稳定,或者近期发现裂缝仍在连续不断
地出现,那么相关各方对此问题应进行重新思考和讨论。
×××××××××××
2016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