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卢环境监测信息管理GIS

第四章卢环境监测信息管理GIS

200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约631亿吨(不 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1.5%,生 活污水占38.5%。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居民生活生产习惯和我国工 农业发展的模式及现状决定了我国水污染的以下特征:
唯一的河水也被污染
水资源 污染,生灵 涂炭,渔民 无鱼可打。
河流污染
云南滇池爆发蓝藻
湖泊富营养化造成的大面积水华
富营养化现象-赤潮
海底油田井喷造成的石油污染
西班牙被原油污染的海岸
《受石油污染染的渤海湾
被污 水环抱 的一个 个村庄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 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 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 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酚、氨氮等
纺织、印染 造纸
皮革及皮革加工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酚、硫化 物、苯胺类、色度、六价铬等
pH(或碱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挥发 酚、硫化物、铅、汞、木质素、色度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氯化 物、总铬、六价铬、色度等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的监测项目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洗涤剂、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2) 医院污水监测项目:pH、色度、浊度、悬浮物 、余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致病菌、细 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体污染类型
➢ 化学型污染 系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 的 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
➢ 物理型污染 指色度和浊度物质、悬浮固体、热 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物理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
➢ 生物型污染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 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 类别的,依最高类别功能划分。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2 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2、水体质量数据统计方法
❖ 1)地表水数据统计方法

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我国的水污染的特征
(二)各流域水体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
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内陆河片、西南诸河片、 东南诸河片、长江片和珠江片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 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90.7%、83.2%、74.1%、74.0 %、63.1%;黄河片、海河片、松辽河片、淮河片水质 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的河长分别占46.7%、34.9%、 33.7%、26.2%。
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 药、总铬、铜、锌、大肠 菌群、总α放射性、总β 放射性、铀、镭、钍等
饮用水 源地
水温、pH、浊度、总硬度、溶解氧、化 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 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 、砷、汞、六价铬、铅、镉、氟化物、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锰、铜、锌、阴离子洗涤 剂、硒、石油类、有机氯 农药、有机磷农药、硫酸 盐、碳酸盐等
我国水资源约为2680km3 /年,居世界第4位,河川的 径流总量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径流量为2530m3 , 约为 世界人均的1/4,只及前苏联的1/7,居世界第88位。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世界用水量的统计数据示意图
水资源现状(2)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50年来 ,人类对淡水的消耗量增加了一倍。造成淡水紧缺的更重要的 原因是水污染十分严重。水不能循环使用,这是对水资源的最 大破坏,而且还直接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1977年联合国“水 ”会议秘书处发表公告,指出全世界40亿人口中有70%得不 到安全的饮用水。
我国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厂废水。1991年报道废水 总量为336.2亿吨,其中70%是工业废水。中国42个城市的处 理污水能力还不到5%。不少城市的供水水源——地下水也已 受到酚、氰、砷等不同程度的污染。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的定义
早在18世纪时,人们从实践中认识了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
扩散性污染源(酸雨、放射性沉降物)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原因
(1)工业废水:浑、臭并含大量溶解和悬浮的有机 质和无机质;
(2)农地排水和水土流失:化肥、农药; (3)生活污水:有机质、肠胃病菌和寄生虫; (4)工业废渣的溶解; (5)大气污染物的降落:如酸雨。
(3) 地表水监测项目 (表3.1) (4)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表3.2)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表3.1 地表水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河流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 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 、石油类等
黑水从这里下泄
生 活 在 污 染 水 中 的 群 众
受到污染的长江水域
水里的死鱼
铁路桥 附近的 水更黑
桶中为被污染的井水
未经 处理 的高 浓度 生产 废水
无 奈的人 们在河 中取水 浇油菜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的对象:水环境现状监测和水 污染源监测。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污染的定义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 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 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 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 体污染。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续表3.1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湖泊、 水库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溶解氧、 透明度、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 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砷、 汞、六价铬、铅、镉等
钾、钠、藻类(优势种)、 浮游藻、可溶性固体总量 、铜、大肠菌群等
排污河 根据纳污情况确定 (渠)
(一)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
据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全国河流水质在11.4万 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河长占4.9%,Ⅱ类水河长占 24.0%,Ⅲ类水河长占29.8%,Ⅳ类水河长占16.1%, Ⅴ类水河长占8.1%,劣Ⅴ类水河长占17.1%。全国符 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8.7%。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 类等
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 氰化物、石油类、苯类、多环芳烃等
pH(或酸、碱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硝基苯 类、硝基酚类、苯胺类等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续表3.2
类别 水泥
食品
监测项目 pH、悬浮物等
第四章卢环境监测信息管理 GIS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体(water body) 】是水的集合体。包括 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水体是河流 、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地表储水体”的总称。
最初认为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外来物质,其 量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它只强调 了外来物质的量,而忽视了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随着科学的发展,美国藻类学家Patrick(1953) 认为水污染的定义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使 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以致破坏接受系统中 生命的平衡状态。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分类:
按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
按区域:指某一具体的被水覆盖的地段。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1 水体及水体质量
水资源现状(1)
据统计地球上咸水占97.3%,而淡水仅占2.7%。就这小部 分淡水中还包括人类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南北两极的冰山和冰 河,以及深度在750m以下的地下水。因此,人类能利用的淡 水还不到地球总储水量的1%。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3.3.2 水体质量评价方法
1、水体质量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域主要功能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 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 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底泥 砷、汞、铬、铅、镉、铜等
硫化物、有机氯农药、有 机磷农药等
§3.3 水环境质量信息管理GIS开发
类别 火力发电、热电
表3.2 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节录)
监测项目 pH、悬浮物、硫化物、砷、铅、镉、挥发酚、石油类、水温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