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林业科技2008年第35卷第5期 关于加快湖南竹产业发展 熊卫国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总院,湖南长沙410007)
的思考 营题擅讨
摘要:湖南省现有竹林面积1 277万亩,2007年全省竹业总产值过6o亿元。文章分析了湖南竹产业发展的特点, 指出了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南竹产业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湖南竹产业;特点;问题;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 795.0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5710(2008)05—0063—03
1 湖南竹产业发展的特点 (1)竹林资源进一步扩大。据湖南省森林资源 监测中心统计,2007年全省现有竹林面积85.14万 hm ,其中毛竹面积84.07万hm。,总立竹20.2亿株。 竹林面积比“十五”净增加2.20万hm ,增长率为 2.7%;毛竹面积净增加2万hm ,增长率为2.4%;毛 竹立竹净增加1.4亿株,增长率为7.4%。竹林面积 和毛竹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三和第二。先后涌现出 了桃江、绥宁、安化、桃源等4个“中国竹子之乡”。加 强了全省38个毛竹丰产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产业的 稳步发展储备了资源。 (2)竹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据最新调查统计, 2007年全省竹业总产值过6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 元。竹业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竹业从业人员1 000 万人。 (3)竹业加工利用水平上新台阶。全省大径竹 2.29亿株,年大径竹消耗1.84亿株,有一定规模的竹 人造板、竹材造纸、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加工 企业1 500多家,开发出了20多个大类、2 000多个品 种。竹产业化进程加快,呈现出勃勃生机,先后涌现 了“恒盾”牌竹砧板、竹饮料、“宝庆”牌竹胶板、“桃花 江”、“建玲”、“中冠”牌竹地板等知名品牌和湘潭恒 盾集团公司、株洲中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湖南建玲 竹业有限公司和桃花江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竹产业 化龙头企业。 (4)竹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得到开发。依托丰富的 竹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方兴未 艾。竹旅游业已经成为竹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 年,全省7个市的l8个森林公园依托竹林资源开展
收稿日期:2008—07—15 修订日期:2008—08—16
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收入5 000万 元,上交税金600万元,实现利润1 000多万元。 (5)竹业科技水平和研发力量进一步加强。全 省先后成立了“湖南省竹产业化办公室”和“湖南省 林业厅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进行行业管理和研发。 丰产竹林培育技术,竹胶板、竹建材、竹家具、竹食品、 竹饮料等竹产品研发技术,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等 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地推广应用竹业实用 技术5O多项,竹业科研人员200多人,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竹产品和专利技术20多项。
2 湖南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表现在资源分布上。 目前湖南毛竹资源集中分布于湘南、湘北和湘中,湘 西最少。其中邵阳12.92万hm (全省第一),占全省 的15.2%;益阳12.61万hm (全省第二),占全省的 14.8%;郴州8.80万hm (全省第三),占全省的 10.3%;湘西0.24万hm ,不到全省的0.3%。其次 表现在产业发展上。 (2)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湖南毛竹的培育、经 营历史悠久,面积大,开发利用水平还不高,表现为加 工产品雷同,恶性竞争,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优势远 未发挥出来。 (3)林地生产力不高,竹林抗灾能力差。目前, 全省丰产竹林只占竹林总面积的20%左右,集约经 营的竹林面积不大,低产、低质、低效竹林面积仍不 少,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和效益的潜力巨大。同时,竹 林纯林化的趋势日显突出,生态平衡受到影响,竹林 抗灾能力差。在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据统计,全 省受损毛竹面积71.94万hm ,损失立竹59 345万 株。同时,留笋养竹、号竹、施专用肥、灌溉等高效栽 培技术应用不够,竹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 64· 熊卫国:关于加快湖南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响了竹林经济效益提高。 (4)产业化程度较低。全省大部分竹业加工企业 生产规模小,年产值1 0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数 只占竹业加:[企业总数的8%左右;产品档次低、初 级产品多,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少; 竹子综合利用率低、重复项目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 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 (5)行业引导不够。缺乏全国性竹产业发展规 划,竹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对竹产品与木 制产品等其他产品的竞争力等战略性和方向性问题 研究不够。 3 湖南竹产业发展面临历史机遇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富民强省为加 快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和谐社会和 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人民赋予林业以新的历史使 命,是对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竹 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快竹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大农村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农民是林业建设的主 力军。竹业以其生产周期短、惠农范围广、经营历史 长、农民最熟悉等优势,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加 强竹林资源培育,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充分利用好竹 林这一非耕地资源,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湖 南人多地少的压力。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产业,有利于 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展 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和农村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社会就业压力。 加快竹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竹业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拥有巨大的市 场需求和发展空间,这是拉动竹林资源培育、竹产品 加工、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随着竹业加工利用 水平的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以及依托竹林资 源开展生态旅游等竹业开发利用领域的拓展,竹业经 济效益将日益显著,竹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 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快竹产业发展,是改善农村生态状况的需要。 竹林枝繁叶茂,地下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具有极强的 截留降水、净化环境和固土能力。据专家测算,每公 顷竹林可蓄水1 000 t,竹林的渗水率为草地的1倍, 固土能力是马尾松林的1.5倍,同等面积的竹林比一 般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 竹林在调节气候、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大力发展竹林 资源,对于增加森林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 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快竹产业发展,是促进乡风文明的需要。大力 发展竹产业,可以弘扬竹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有助于 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竹 产业,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农民的家 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从而提高农民 生活质量。 (2)实现我国现代林业战略目标对加快竹产业 发展提出了必然要求。林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生 态公益功能和林产品物质生产的双重功能,完备的林 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现代林业的基 本特征和主要目标。竹子生长快,自我繁殖更新能力 强,一次造林,只要合理经营,便可持续利用。竹子既 能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又能提供独特的物质产品和 文化产品,生态效益显著,产业优势明显,文化品味高 雅。湖南竹林资源分布广泛,发展集竹林培育、加工 利用、旅游开发等为一体的竹产业,不仅对增加森林 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拓 宽湖南林业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林业产业水平和效 益,带动林农致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都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发展竹产业,是推动我国林业现代化的重 要途径,在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积 极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加快我国林业现 代化进程中,竹产业大有作为。 (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加快竹产业发展提供 了强大的动力。当前,在总结福建、江西等南方集体 林区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国正在逐步推进的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综合配套、 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并将随着改革向更大范围、更 深层次推进,逐步建立起“产权归雷清晰、经营主体落 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 督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 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 这项改革措施的施行,必将大大解放广大农村的林业 生产力,释放农村林业发展的巨大潜能。南方集体林 区是我国竹林的主要分布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湖 南竹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 境,提供了强大持久的动力。 (4)科技进步为加快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 效的支撑保障。近年来,全省竹业科研人员紧紧围绕 竹业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重点难题开展攻 关研究,在竹林培育、经营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等方 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竹纤维、竹建材等研究项目 已经应用于生产,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 果,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科技支撑。湖南省林科院作为益阳市赫山区和湘潭 县两个高标准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试点科技支 撑单位,通过近4年来的精心组织和实施,2007年每 667 m 出笋率提高了24.2%,出笋成竹率提高了 14.8%,平均胸径提高了6.1%,立竹度提高了 18.5%,每667 m 产值提高了500—600元。中南林 业科技大学与洪江竹胶板厂合作,成功研制开发复塑 高强竹帘胶合板,产品迅速打开建筑模板市场,现已 在全省各地建立竹胶板生产线100多条,年生产能力 50万m 以上,产品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还出 口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 4 推进湖南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引领竹产业发展。推进 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湖南 竹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是全国毛竹的中心产 区,竹林面积、立竹蓄积和竹业产值均居前列,竹产业 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而且也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要 积极开展竹类种质资源保护、竹子良种选育和新品种 培育、竹林经营和高效培育、竹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等 应用研究。加快竹林资源培育和竹业JJn-r标准化生 产技术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创建一批 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 外消费者的信任。加强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高级 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和 科学文化素质。 (2)加强竹林资源培育,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发 展竹业经济,首先必须抓好竹林资源培育,加强竹林 基地建设。湖南竹林资源总量大,但单位面积的产量 和效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资源培育要以提高林地 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 竹林集约经营水平,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 的历史性转变。要根据竹加工企业布局、市场需求情 况,按照材用、笋用、笋材两用等不同培育目标,实施 定向培育,建设一批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坚持以点带 面,全面推进湖南竹林资源又好又快发展。要积极研 究新形势下加快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和机制,因 势利导,鼓励引导群众采取集资投劳等办法,加快竹 林道路、施肥、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竹林产出 率,更好地发挥竹林多种效益。 (3)发挥竹林多种效益,促进竹业协调平衡发 展。要在培育毛竹资源的同时,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 色的名优中小径竹、丛生竹资源,优化竹种结构,满足 市场对竹产品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别要加快湖南 西部地区竹资源的发展和产业的提升。在发展方向 鲁题攉讨·65· 上,除了发展商品竹林外,还可结合生态建设和旅游 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竹林、观赏竹林,既发挥竹林防护 效益,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4)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龙 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是形成一体化经营体系 的纽带,是竹业产业化的载体。要根据区域经济优 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植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 值、市场开拓能力强、带动力大的企业,争取落实国家 产业扶持政策,从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扶持和发展 批已经形成规模、拥有自主知识品牌、拥有拳头产 品的龙头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形成区域化、规模 化的竹产业带,带动竹产业快速发展。 (5)努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竹产业发展 联接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为主 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 经营、社会化服务,把产供销、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逐步实现竹业产业化发 展。切实加强竹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正确处理竹农 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带动专业化、规模化的竹业 生产基地建设,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 共同体,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6)切实加强市场化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竹业 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整顿 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二是培育市场 主体,扩大市场规模,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市场功能。 三是加强行业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落 实各项扶持政策,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协会等社会团体、竹产品经纪人 队伍,为竹农提供信息、营销、技术推广等有效的社会 化服务。大力培育竹产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人才市 场,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服务。 (7)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增强竹产业应对经济全 球化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时期的结 束,我国竹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将面临融入经济全球 化大潮的新形势。同时,近年来,印度、南美等国家对 发展竹业越来越重视,支持本国竹业发展的力度越来 越大,我国竹业发展面临着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越来 越强劲的挑战,在国际贸易中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 争。这一新形势,要求我们在加快国内竹业发展的同 时,也要关注国际竹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加强关 于国际贸易纠纷处置、有关国际贸易规则、专利等方 面的培训和服务,切实提高我国竹业企业和广大竹农 的风险意识,增强应对经济全球化、规避国际贸易风 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