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引路人与协调者本讲目标:1、深入理解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2、全面把握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职责;3、掌握并能运用履行班主任职责、体现班主任地位和作用的诸种实践策略。
第一节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集体是由一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是集教育、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于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它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又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主要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
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精心培育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当好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班主任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时代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要求,根据班集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和确立班级的发展目标,规划班级发展的蓝图,鼓舞和激励班级全体成员积极向上,组织和指导班级全体成员奋发努力,共同实现预定的目标。
为了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一个班集体,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的单位,也不单单是一个德育的组织,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对学生的可持续性教育和发展为目的,在一个班集体形成之初,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组织和教育系统。
所以,要让一个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舆论,没有严明的纪律规范,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没有自觉的纪律的松散群体成为良好班集体,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应首先详细地了解班级学生的构成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出班级奋斗目标,重视班级骨干力量的培养、锻炼和提高班干部素质,激发每个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使集体对每个成员产生吸引力,培养每个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
小学班主任必须全面关心学生。
有这么一个案例。
有一位低年级班主任,发现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尿裤子,就细心地观察了好几天,原来是由于课间贪玩,忘记去厕所造成的。
这拉教师就在班上男同学中间开展了"不让xxx尿裤子"的教育活劝。
每天课间都有同学主动提醒这个小朋友,让他先去厕所,然后再去玩。
两个星期过去了,这个小朋友克服了因课间贪玩而忘记去厕所的毛病,再也不尿裤子了。
这个事例反映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细致、具体。
因此,小学生们在思想品德方面每一点微小的进步,班主任都倾注了满腔热情;小学生们在学习上每取得一点成绩,班主任都洒下了辛苦的汗水。
有位班主任将她的工作经验归纳为五条:一是希望。
对全班每个孩子都提出希望;二是信任。
师生互相信任,说话算数;三是关心。
对每个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心;四是理解。
了解、体谅学生,师生心灵相通;五是鼓励。
优化长处,淡化短处,促使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班集体的指导者,班主任要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纪律。
班主任要运用本身具有的权威性,去启发、引导学生,指导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但班主任在当好班集体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过程中,要注意不以集体主义来压抑班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集体应该是使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色彩斑斓的个性,应该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认为,只要不违犯纪律,不损害集体利益,集体就应该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异常'甚至'异端'充满宽容。
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者学校教育计划要通过班级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贯彻实施,所以作为班级全面负责人的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教导工作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实践证明,一个"差班""乱班",经过班主任的辛勤劳动,方法得体,可以转化为"好班"、"优秀班集体'。
而一个"好班",由于班主任不负责任或工作不力,可以沦为"差班"。
可见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发展趋向,深刻影响着班级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无不寄希望于班主任,每个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应当争取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要实施和完成学校教育计划,促进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和高效的管理艺术。
新的教育观要求班主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上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班上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同时要求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科学管理班级要求班主任发挥学生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最终达到学生的自律,这样,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才能有纪律上的保障。
班主任只有在面向全体、重视全面、民主教育的基础上,才能使学校的教育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
总之,学校工作一大片,抓好班主任是关键。
三、班主任是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者联系协调各科教师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规定:班主任应该"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也对班主任的工作做了这样的规定:"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功课,并拿握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个班的学生要学习多种学科的知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就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配合。
任课教师是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负责,而班主任则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班的任课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强的集体,对学生进行目标一致的教育。
为此,班主任必须协调任课教师,组织任课教师形成"教师集体",在教学中共同实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进行的。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
"班主任要依靠"教师集体"在教学中共同实施德育。
教师集体有两种形式,即年级教师集体和班级任课教师集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年级教师集体的建设,更要重视班级教师集体的建设。
因此,班主任要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协调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组织形成"教师集体",共同实施德育。
在这个"教师集体"中,各科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德育因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和阐释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同时,还要文道结合,自然渗透,做到科学内容与德育实施和谐统一。
具体地说,各科教学,特别是文科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同理想教育。
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同时,班主任还要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按国家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学生接受的影响,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施以积极的影响。
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处于主导地位。
家庭给一个人的教育和影响最早、最持久,这种影响甚至包括了人的一生。
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就是被社会的各种关系、各种规范、各种行为方式同化的过程。
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注定要失败的。
班主任必须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中健康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争取学校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做好班级学生教育工作(1)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
(2)大力借助校风的影响。
(3)团结依靠科任教师。
一方面,班主任要发挥科任教师的特殊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沟通学生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及时反馈和交换双方意见,达到双方的和谐统一。
同时,还要主动邀请科任教师经常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间的联系和感情。
(4)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发挥团队作用,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是许多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但又常常为不少班主任所忽视。
这一点,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
事实上,积极要求上进是学生的基本心理要求,学校团队是最能满足学生上进心理愿望的组织,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对良好班集体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团队的计划并给予指导和促进计划的实施。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维护团队千部的威信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
同时,还要争取学校团队老师对班级团队工作的支持和具体指导,让学校团队组织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积极力量。
(5)加强与学校其他教职工的联系。
2.做好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工作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也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具有针对性。
要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达成一致认识,确立共同的目标,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
家访中,可以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可以增进班主任与家长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具体、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班主任在进行家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家访,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家访时要与家长交换意见,但不能只是"告状",否则,引起家长尤其是学生的戒备和反感;班主任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家长共同商讨对学生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对每次家访的内容要做好记载,并对家访所了解的情况及时处理。
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何使对学生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家长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全体学生家长会、部分学生家长会、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座谈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