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除颤的使用PPT

电除颤的使用PPT


注意事项
• 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 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 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 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 心肺复苏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
尽快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 抗。 • 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 • 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实、 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成短路,电流不能通 过心脏 • 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 颤成功
除颤能量选择
• 单相波除颤用200J,双相波用150J;小儿为 1.2J/kg,成人3~5J/kg(第二次200~300J、第 三次360J)
• 房颤首次100J,房扑25~50J,室速、室上速 50~100J
操作
• 除颤仪充电,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 波(仍为室颤)
• 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双手拇 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极除颤;(从启用手控除 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过20秒)
•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 示仪上心电波形。
• 判断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最短时 间判断,不超过30秒钟)。
操作
• 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 • 选择除颤能量,确认非同步方式。 • 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
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即一块电极板上缘 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心底部),另一 电极板左腋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界处(心尖 部)。
电除颤操作流程
• 评估 • 操作前准备 • 操作步骤 • 操作后
评估
•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 颈动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 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 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操作前准备
• 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 导电糊、电极片等。
• 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 极片,连接导联线。
•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 急救指南》提倡电除颤与CPR联合应用,并
称之为“关键性联合”。所谓联合应用, 就是施救者首先进行5组CPR,然后进行电 除颤,之后继以5组CPR。
除颤仪的维护
• 用后及时用75%乙醇擦拭电极板和导联线, 保证电极板和导联线清洁无污垢
• 将导联线、备用的心电纸、导电糊、电极 贴分别放在布袋兜内,注意不要混放,以 免损坏导联线
• 病史多年,心脏明显肥大及心房有新鲜血 栓形成或近3个月内有血栓史。
• 伴高度或者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 或扑动。
•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率失 常。
• 有洋地黄中毒史、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 复律。
电复律
• 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 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 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为窦性 心律。
• 观察心电示波,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不成 功可重复电除颤。
• 移开电极板。按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电极板正确回位。
操作后
•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 可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 整理用物。
• 操作步骤总结
• 打开开关→选好能量、同步方式→涂导电糊 →放好电极板→充电→并提醒周围人→放电
• 用后推至指点位置,及时充电,保证除颤 仪电量充足
• 确定有充足的记录纸、电极膏或除颤垫供 下次使用。
• ①心跳骤停的病人,约80%为室颤; • ②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 ③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
7%~10% • ④室颤可能在数分中内转为心跳骤停。
适应症
• 电除颤适用于 • ①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
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 • ②心室扑动; • ③心室颤动。
禁忌症
电除颤的使用及维护
在急症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 心跳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
• 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 心脏电机械分离: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 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 血压。
• 心跳停止:既无心跳电活动,也无心脏收 缩,心电图呈直线。
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 法是电除颤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