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切实解决我区传统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区委《关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委〔2008〕21号),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市场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经济集约、集群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等手段,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以企业为主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1年底全区四大块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完善丝织业产业链。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南方纺织城”,将**?中国南方纺织城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并成为我区纺织业联接国内外主要纺织品市场的窗口和通道;创建三大中心,即依托**?中国南方纺织城创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为纺织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网络交易平台和市场信息服务,带动纺织产业提档升级,至2011年底,**?中国南方纺织城市场成交额达40亿元。
提升现有纺织产业,着力引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品牌服饰产品等产业,促使纺织面料向多元化、高档化发展,力争到2011年底,在引进产业用纺织品项目、家用纺织品项目和品牌服饰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推进印染业资源优化。
建立印染行业退出机制,引导、鼓励一批企业资产重组,到2011年底,末位淘汰企业5家,限期整改企业10家,以资产吸收、兼并、参股等方式优化重组企业3家。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树立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提升明显的示范项目,其中洪合镇3项、王江泾镇5项。
(三)打造针织业“两大基地”。
发挥针织业产业基础和错位发展优势,到2011年底,打造年出口毛衫达到2.5亿件的外贸出口毛衫制造基地,以及为品牌企业配套生产毛衫能力每年达1000万件的品牌毛衫生产基地。
(四)引导小家电业开拓市场。
在现有基础上,**镇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着力打造“中国集成吊顶名镇”,争取获得国家专业行业协会的认定。
引导龙头企业以专卖店、加盟店、连锁店等方式,扩大营销网络,推动小家电业做大做强,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信用度。
至2011年,规模以上小家电企业实现销售比2008年增长60%以上。
三、工作措施丝织业以市场为带动,加快产业延伸;印染业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资源整合;针织业以基地创建为动力,提高规模效应;小家电业以龙头培育为核心,提升行业品牌。
(一)丝织业整合提升市场优势,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设计开发、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
1、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丝织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加快建设**?中国南方纺织城。
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招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让区内企业和周边企业入驻**?中国南方纺织城,并依靠入驻企业以商引商,加速产业聚集,使**?中国南方纺织城成为我区丝织业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
另一方面,整合现有两个市场资源,通过合理定位、优化管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中国南方纺织城在纺织行业的影响力;鼓励企业以**?中国南方纺织城专卖店为贸易窗口,对内连接生产基地,对外联接市场客户,把**?中国南方纺织城打造成纺织品营销中心。
(2)建立纺织行业技术研发中心。
以纺织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强化纺织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完善运作机制,为纺织企业提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型材料的运用与技术推广,以及纺织原料面料的分析、技术咨询等共性服务。
(3)建立纺织品检测中心。
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组建纺织工业(**)检测中心,为纺织企业和经营户提供权威公证的第三方产品检测服务,同时也为纺织印染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培训。
要深化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的合作,以检验、检测为手段,推动产品质量提高。
(4)建立纺织业信息中心。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国内外知名网络公司合作,建立纺织业信息中心。
以纺织原料为突破口,推动纺织品交易从有形贸易向有形和无形贸易相结合转变。
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市场。
2、加快现有纺织企业提升步伐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业装备水平,加快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层次。
(1)加快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以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纺织业。
引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快纺织装备提升步伐,鼓励企业引进车速快(1000转/分以上)、门幅宽(210以上)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纺织设备,满足服装面料、家纺类产品生产需要。
国际国内先进设备拥有量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
(2)加强产品创新。
纺纱业重点开发纱线设计技术和多元结构的纱线产品。
加大面料开发力度,结合纱线的创新,开发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麻、竹等天然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以及特种天然纤维面料开发,如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以及真丝、麻类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一批品质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品,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
纺织纤维、品牌服装和新型面料占纺织业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开拓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加强宣传,扩大**纺织品的知名度。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土地资源配置,鼓励龙头企业资源整合,强强联合,推进产业规模化、生产国际化、结构合理化和技术高新化。
至2011年底,力争培育拥有先进纺织机械500台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销售超5亿元纺织企业5家以上,超亿元纺织企业40家以上。
3、加快产业链延伸根据我区现有丝织业产业基础,以产业用和家纺用纺织品为突破口,引导企业逐步转型,培育新增量。
(1)着力培育产业用纺织品。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生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建筑、电力、医卫、工程等产业用纺织品项目。
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环保过滤用纺织材料、轻量化特殊装饰用纺织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等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农用纺织材料以及医用纺织材料;引进纺粘、熔喷、水刺及其复合非织造工艺和技术。
到2011年底,引进和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用纺织品项目不少于2项。
(2)着力拓展家用纺织品。
鼓励现有织造企业从生产服装面料向生产家纺面料转型。
大力开发既舒适、时尚,又具有保健、卫生、防菌等多种功能的窗帘、床单、台布、装饰布等产品。
到2011年底,引进和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家用纺织品项目3个。
(3)着力发展品牌服饰企业。
引导面料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生产品牌服饰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引进产品品质好、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服装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提高终端消费品比重。
(二)印染业以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为手段,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在资源整合、优化提升、资本运作上取得突破,推动印染业转型提升。
1、推动行业整合重组(1)淘汰一批落后企业。
根据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意见,对全区印染企业进行排名分析,加大能源和环保检查力度,逐步淘汰产值低、能耗高、设备工艺落后、亩均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处于劣势的印染企业。
(2)整改一批低小企业。
针对综合排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印染企业,区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帮助企业及时查找原因,提出限期整改方案,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措施,督促企业整改提升。
(3)发展一批优势企业。
在综合排名较好的企业中,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鼓励优化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洪合镇、王江泾镇各选出2家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并购、联合、参股、重组等方式整合其他企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快技术引进和合作(1)推动印染企业向高档印花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高档印花、涂料印花、数码印花、活性染料湿转移印花等先进设备和工艺,重点推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竞争力,至2011年底,完成技改项目5项,其中洪合2项、王江泾3项。
(2)引进先进后整理技术。
着力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型纤维染整、组合纤维织物染整、纺织品无水和少水染整等技术。
至2011年底,引进国内外先进印染后整理技术不少于5项,其中王江泾镇2项,洪合镇、油车港镇、**新区、**工业园区各1项。
(3)加强对外合作。
加大研发力度,寻找优质客户,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服饰企业合作,开发满足品牌企业要求的产品。
引导现有印染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公司进行项目合作,至2011年底,**镇和**镇各完成1项合作项目。
推动印染技术人员的引进和交流,提高技术层次和管理水平,培育印染后整理行业龙头企业。
(三)针织业以**毛衫科技创业园为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基地、服务支撑、联合抱团、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力打造外贸出口毛衫制造基地和品牌毛衫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针织业。
1、打造外贸出口毛衫制造基地(1)开拓新兴市场。
积极引导企业组团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展会,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洪合国际毛衫博览会,扩大参会企业数量。
通过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牵头、企业参与的模式,推动外贸出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借鉴开拓中东地区及俄罗斯市场的成功经验,积极开拓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
引导出口企业增强风险意识,规范出口行为。
(2)提升人力资源。
大力引进和培养研发设计、外贸与翻译等专业人才,与各大专院校建立人才引进、委培、代培或定单式培训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利用招商洽谈会、人才市场、外贸对接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至2011年底,引进和培养外贸专业和研发设计人才150名以上。
(3)转变营销方式。
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网站资源,为每家针织毛衫企业建立专门网页,并逐步建立企业和个人网店,开拓毛衫销售渠道。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开展门店直销方式开拓国内市场。
2、打造品牌毛衫生产基地(1)扶持龙头企业。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坚持自主品牌和贴牌加工并进,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专业品牌,实现和周边毛衫业的差异化发展。
3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3件。
(2)加快设备更新。
鼓励规模龙头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电脑横机,到2011年底,新增进口电脑横机1000台套(洪合镇500台套)、国产电脑横机1500台套,扩大高档毛衫生产规模,为品牌企业配套加工。
(3)加快平台建设。
中国?**(国际)毛衫城力争在2009年底前开工,2011年底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并打造诚信市场品牌,发挥市场对产业集聚提升的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毛衫科技创业园二期开发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区和市场功能区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