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
集时代,将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将是一个变
动急剧,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世
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
时代的需要。

5.1 各国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5.1.1 强调课程的人性化
课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评和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
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
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这
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它强调课程改革的实施,应精减课
程、减少教学时数、改变教学型态等,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同时
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
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
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如日本、南朝鲜等国均
以"快乐的学校"、"欢欣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美国所提
倡的所谓"个别处方学习",则是强调依据学生个别的起点差异,设计不同的课程
教学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
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
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
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各国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5.1.2 力求课程的生活化
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另一主调。随
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
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
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9]。正如英
国哲学家怀德海认为的教育中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
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的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而见森
林。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
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
否运用这些知识未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课程的生活化正是这一
发展潮流的产物。它主张课程的发展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
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认为教育活动应重视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劳动
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实用取向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应只是单一形
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程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
毫无助益的零碎知识。所以,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
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课程生活化之要旨。
5.1.3 注重课程的整合化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它要求每一阶段
的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或每一年级的教育课程一贯性的纵的配合,避免不必要
的重复或衔接上的不良,也要求同一阶段同年级各科课程内容的横的联系,使课
程的架构周延完整,对内容难易多寡相称合理,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提供更有效
的帮助;同时随着文理科相互渗透日益深入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也强调自然
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注重通才教育,使学生具备文理科知识学习的基本
能力;此外,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
程(或潜在课程)也在整合之列,提倡两者要相互兼顾,不能偏废。因为正式课程
或显性课程虽是可预期的计划性学习,但是,若能兼顾没有预期而却能产生深远
影响的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学习,则教育效果将会更好[40]。
5.1.4 采行课程的弹性化
所谓课程的弹性化是针对以往课程的单一化与僵化的缺失而提出来的。它主
张课程的实施要留有伸缩余地,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学的机会。事实上,以一
种僵化刻板的课程实施于所有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身上,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
行不通的,这有违教育原理,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今
天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在此原则下,欧美出现了所谓"变通学校"、"
开放学校"、"自由学校"和"教育公园"等具有弹性的教育环境设施,此类学校在
学制、课表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伸缩性,在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评定方
面也采取多元化标准,以便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日本也有"空白课程"
的安排,其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程,选择补充教
材进行教学活动。目前,世界各国在课程的改革中都避免课程单一化及形式化、
僵化的缺失,而力求达到弹性化、有效化的目标。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
势表明:新型意义上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具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