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复习资料)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复习资料)

第十五章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政治协商会议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指的是我国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无党派人士,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最初确立和实行于民主革命时期。

革命胜利后,于1949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新发展。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9月-1954年9月;1954年9月-1966年5月;1966年5月-1978年2月;1978年2月至今。

第二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职能和任务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
《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建国初期,它是具有党派性的阶级联盟。

在社会主义时期是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二、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政治协商的意义: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议等。

(2)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人民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人民政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一种民主监督。

其特点是:第一、人民政协是一个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第二、人民政协委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民主观念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有对人民负责的使命;第三、人民政协委员中专家、学者占了很大比例,文化素质高、社会阅历丰富。

(3)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

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义和建议。

参政议政的形式:是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进行大会发言,提出提案和建议案,以及在人民政协会议闭会期间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
现阶段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围绕的两大主题是民主和团结,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1.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政协工作;
2.要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3.要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5.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第三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
一、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
1、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华侨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2、参加人民政协的条件:凡造成人民政协章程的党派和团体,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同意,可以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成为人民政协的一个组成单位;个人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协商邀请,也可以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

3、人民的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设全国和地方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对地方委员会、上级地方委员会对下级地方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4、人民政协的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本会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在本会会议上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通过本会会议和组织充分发表意见、参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和各该地方重大事务的权利;有声明退出本会的自由。

义务:遵守人民政协章程;遵守和履行本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委员如严重违反章程或决议的,由本会常委会给予处分。

二、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常委会认为必要,可以临时召集。

1、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权: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人民政协的重大方针、任务并作出决议;参与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2、九个专门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港澳台侨务委员会、外事委员会。

3、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至少每年举行一次。

职权:选举地方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有关的决议;参与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