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白菜制种技术

大白菜制种技术

大白菜制种技术大白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它以其产量高,好管理,营养丰富,价格便宜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

到目前为止,大白菜仍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用种量最多的蔬菜。

对于种植大白菜的农民朋友来说,种子的质量是关系到大白菜收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种子质量好,产量稳定,就能得到好的收益,种子产量不稳定,质量较差,就会减产甚至绝收。

那么,大白菜的种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白菜的制种技术。

片花:大白菜制种的条件和要求我们老百姓在种植普通大白菜的时候,发现普通大白菜既不会开花,也不会结种子。

而大白菜制种,就是要它开花结实,所以大白菜制种,与我们常见的商品大白菜种植,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大白菜是春化植物。

什么是春化呢?就是指作物种子萌动至苗期,必须经受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春化作物,一般在秋季播种,冬前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度过寒冷的冬季,在第二年春季重新旺盛生长,并于春末夏初抽薹,然后开花结实。

作为春化作物的大白菜,要想开花结实,也必须经过这个过程。

大白菜制种的周期是这样的:秋季的时候播种,冬天,采取保护措施,让其在适宜的温度下度过苗期;春季,移栽到大田里,经过了低温春化过程的大白菜,开始开花,并逐渐结实。

第二、大白菜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自交不亲和特性。

大白菜是雌雄同花的植物,在一朵花上,既有雌蕊,也有雄蕊,雌蕊在花朵的中央,雄蕊分布在雌蕊的四周。

但是,当大白菜的雄蕊散发出花粉时,与它同一朵花的雌蕊以及同一株白菜上的雌蕊都不接受它的花粉,也就是说,同一株大白菜的花粉落到自己雌蕊的柱头上,自己的柱头不受精也不发芽,这就是大白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大白菜的自交不亲和性,不仅表现在同一株白菜上,即使同一品系的大白菜之间,亲和性也非常差。

大白菜的自交不亲和性,为我们做杂交制种提供了方便。

一般,我们采用两自交不亲和系的白菜分别做父本和母本。

由于自交不亲和,所以母本只接受来自父本的花粉。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大白菜杂交种,是一项种子产量高,见效快,种子纯度高,成本较低的制种措施。

另外,如果两个亲本都是自交不亲和系,就可以采用双亲植株数量1:1比例的种植方式进行制种,其双亲植株上采收的种子全是杂交种。

我们国家的大白菜制种工作大多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父本和母本的选择一般由制种专家来指定。

大白菜虽然有自交不亲和性,但是对于来自其他十字花科近亲植物的花粉,却是来之不拒。

当然,如果花期接受了其他亲本或者其他近亲植物的花粉,那就无法保证种子的纯度了。

因此,大白菜制种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防止自然杂交,保证种子生产的纯度。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大白菜播种技术。

片花:制种大白菜——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为了防止大白菜开花的时候产生自然杂交,选好制种田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制种田的环境要求和设施建设。

制种田的环境要求和设施建设大白菜制种田必须远离其他大白菜品种种植地,以及小白菜、油菜、芥菜等种植地,距离保持2000米以上。

这是为了防止自然杂交,保证大白菜种子的纯度。

制种田的土壤,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能排能灌,较肥沃的砂壤土。

选好了制种田的位置,下一步,是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建好育苗设施。

育苗设施,由防风障和阳畦组成。

防风障一般是东西走向,用于阻挡北方的寒风。

防风障的桩可用木棍、树枝、竹竿栽插于土埂中,高约2米;挡风墙用芦苇、玉米秆、稻麦草等织成,将挡风墙编绑在桩上,基部用土封埂固定,在菜田的迎风面挡风保温。

防风障是一种非常简易的设施,但它可以显著减弱风速,减少热量的散失。

阳畦又名苗秧畦,一般向下挖18到20厘米。

它是利用太阳的光能和地温来保持畦内的温度,促进植物苗期生长的措施。

由于阳畦建造方便、成本低、技术易于掌握,是蔬菜育苗的常用方法之一。

一亩制种田,一般可以建设2到3个阳畦,方向也是东西朝向,宽度120厘米,长度20至25米。

精细整地适期播种适时播种是培育壮苗获高产的基础。

播种时间需要根据具体品种所需要的春化时间来确定,一般从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播种。

春化时间短的品种,如果播种过早,会在苗畦内抽薹,定植后植株矮小产量低。

春化时间长的品种,如果没有过春化阶段,定植后还继续营养生长,造成抽薹过晚,开花后如遇高温影响产量,因此,播种时间必须根据亲本特性适时播种。

阳畦挖好后,先撒一层草木灰,这层草木灰,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另外与下层土隔离,当苗子长大,需要起苗的时候,容易起苗带土。

俗话说,小苗不怕草,就怕坷拉咬。

所以育苗用的土需要精细处理。

挖阳畦的时候挖出的土,敲碎后用5—8毫米孔径的筛子过筛,用筛过的细土育苗。

将过筛的细土与肥料充分混匀,填入畦内,一般1.2米宽,25米长的阳畦,复合肥的用量为4千克。

与筛过的细土拌匀回填,厚度12厘米左右。

回填后将畦面耙平耙细。

在阳畦中浇水造墒,为种子萌发创造条件。

待阳畦中的水渗下去之后,在畦面上划十字线,以便于精量播种。

十字线划出的方块,8-10厘米见方。

划好线后,在每个十字线中间播1--2粒种子。

播种后,在种子上覆土0.8厘米。

整个播种工作完成以后,在畦面两侧插上拱圆竹竿,盖上薄膜,做成小拱棚,夜间盖上草帘或盖上麦草,可以提高地温,出苗快而整齐。

当大白菜的播种工作完成以后,就进入了苗期管理阶段。

制种大白菜出苗期的管理播种后8到10天,为大白菜的出苗期,这段时间要求畦内夜间温度不低于8摄氏度。

在这8到10天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提温、保温。

我们可以采用在小拱棚上面加盖草帘的方式,来保证畦内的温度。

根据气候条件3至6天的时候,第一对子叶出土;10到15天后,又长出和子叶大小相同,方向垂直的两片真叶,我们把这个时期叫做“拉十字”。

“拉十字”,是出苗期结束的重要特征。

制种大白菜幼苗期的管理从“拉十字”开始,到可见叶片达到10至12片这一段时间,为大白菜制种的幼苗期。

时间从播种后15天左右,大约持续到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

在整个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从拉十字开始,中午最高畦温在22℃左右,夜间保持最低温3℃以上。

我们仍然可以采用在小拱棚上面加盖草帘的方式,下午太阳落下前,在薄膜上盖草帘子。

早晨九点以后,如果阳光充足,揭开草帘子。

如果遇到雪天,应当及时抖去草帘子上面的雪,防止因为草帘子受潮,而降低畦内的温度。

从“拉十字”后20天左右,应当根据气候情况及时放风炼苗。

放风炼苗的方法,是在白天阳光充足,气温10℃以上的时候,在薄膜下面每隔一米左右,开一个小口。

通过放风,可以控制幼苗的徒长,从而培育出茁壮的幼苗。

需要注意的是,气温低于5℃时不要放风。

动春季来临,幼苗生长后期,风口和风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白天逐渐揭去薄膜,夜间由晚盖、少盖到完全不盖膜,以逐渐适应露地气候环境,增强种株的耐寒能力。

这样培养的幼苗节间短,根系壮,侧根多,叶片厚,色浓绿而平展,可见叶片达10-12片。

大白菜苗期除了保温,水肥和除草工作外,还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育苗期间病虫害主要是霜霉病,得病原因是阳畦内湿度大、光照差、透风不良。

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床管理,避免阳畦内高温高湿。

如发病应及时通风降温除湿,也可以在晴天的时候,往叶片背面喷“甲霜灵”500倍液,进行防治。

施足基肥移栽定植适期早栽是增加产量的保证。

适宜定植期,以土壤解冻时平均气温5摄氏度,5厘米土层温度5摄氏度左右为宜。

移栽前,首先施足基肥,为苗齐、苗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每亩定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过磷酸钙40~50Kg、硫酸钾10Kg做基肥。

施基肥后,深耕20厘米,然后将土壤耙碎、耙平。

挖深约10厘米的定植沟,定植沟之间的行距为40厘米左右。

顺着定植畦,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钾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施于定植沟的沟底。

放肥后拌匀做高垄,垄高15cm,宽60cm,垄距160cm。

移栽前,要彻底拔除阳畦内的杂株,也就是去杂除劣。

拔除杂株,第一是挑出不符合本品种特性的幼苗,将其剔除;第二,是挑出徒长的幼苗,将其剔除;第三是挑出植株形态变异的幼苗,将其剔除;只留下符合本品种特性的壮苗,作为制种的父母本,进行移栽定植。

由于幼苗的叶片和根系还比较脆弱,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从阳畦中取出幼苗的时候,应当保证土坨的完整性。

移栽时必须注意父本和母本的搭配。

在大田里父母行的比例为1:1,也就是说,一行父本一行母本间隔栽植。

每株白菜幼苗的距离也是40厘米左右。

杂交制种面积也不易过大,一般每片2-10亩,这是为了防止面积太大授粉率低,降低产量。

采取株行距各40厘米定植,为比较合理的密植。

如果密度小,单株种子产量高,但群体种子产量低。

适当增加密度,对个体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因而群体种子产量增加。

移栽定植后要立即浇缓苗水,浇足浇透,使幼苗坨与土壤结合,有利于根系发展。

定植后用地膜覆盖幼苗。

地膜覆盖可增产30%-40%,经济效益极为显著,还可提早收获5-7天,可与收麦大忙季节错开,有利于农活安排。

地膜覆盖后,将两侧边缘与土壤压实。

覆膜后,用刀片在幼苗处挖一个小口,将幼苗从小口中扒出。

然后白菜四周撤一把碎土,便于保墒和提高温度。

定植后的田间管理因为定植期间浇足了缓苗水,所以到开花之前,一般不需要再浇水,促使幼苗的根系更加粗壮。

因为定植前已经施足了基肥,在整个后期生长中,一般不需要再进行追肥。

定植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去杂除劣的工作,对于长势过旺的徒长株、长势过差的劣势株、与本品种特性有差异的变异株一一疏除。

大白菜制种的主要害虫是蚜虫,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蚜虫往往成群密集在菜叶和嫩茎上,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造成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除了危害植株外,还传播多种病毒,必须早治,可用10%吡虫啉,每亩1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

片花:制种大白菜——花期管理技术大约四月份,大白菜开始抽薹开花。

大白菜的花期20到30天,同一花枝上的花从上往下陆续开放,每朵花开3到4天。

根据大白菜种株结实习性,主枝虽然结实率高,但着花量少;一级、二级侧枝结实率高,着花量大,是大白菜种株结实的骨干枝。

始花期阶段,大白菜顶端有少量的花蕾开放,这时需要及时打顶。

打顶就是把主枝上开放或者即将开放的花蕾摘掉,打顶的目的是为了积蓄营养,促进一二级侧枝的发育。

盛花期来临之前,首先要架设防虫网。

大白菜是虫媒花植物,防虫网,便是人工构建的屏障,将蜜蜂等授粉的昆虫拒之网外,能保证种子生产的纯度。

此外防虫网,还有防虫防病、遮光调湿、防暴雨和抗强风的作用。

覆盖防虫网的时候,每个制种小区,覆盖一个防虫网,防止别的品种的花粉窜入,导致种子不纯。

整个开花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这一段时期,一般6到7天浇一次水。

覆盖防虫网之后,首先要除去已经开放的花朵。

因为大白菜的花朵可以通过风媒和虫媒传授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粉,除去这些盛开的花朵,才能够保证种子的纯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