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摘要:XX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它的颁布与实施,给劳动者提供了更多保障。文章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内容解读,探究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我国经济;积极影响
一、《劳动合同法》内容解读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主要从以下方面设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限制,从而达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目的:
合同期
《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分类的规定,并做出了一些新规定:一是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二是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较长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三是规定在法定情形下,如果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试用期
一是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1次试用期。二是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重申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约定违约金;在竞业限制约定中约定违约金。
解约
《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了第3种类型,即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二、《劳动合同法》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增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劳动合同法》在兼顾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就是要保护普通劳动者的权益。具体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在保护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方面,而且在保护劳动者就业实体权益方面都制定了许多新的制度规范。同时对企业而言,《劳动合同法》不应该被看作是打击资方利益来偏袒劳方权益的产物,其也维护着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新增了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竞业限制规定条款等。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
强制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减少劳务纠纷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解决了我国目前劳动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劳动合同短期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订立的书面合同是1年以下的短期合同,使劳动关系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三是有些用人单位规避法律,以牺牲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代价,谋求企业发展,严重地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重新对法律适用范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这些条例让企业用人和解聘都有法可依,减少劳务纠纷,规范经营,进而对提升企业职业化进程产生直接的作用。
促进企业人才结构的优化
《劳动合同法》鼓励企业重新审视调整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人才结构。其具有很明显的鼓励长期劳动关系的倾向,具体体现在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执行方面的规定。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更好的人员规划,加强绩效管理体系。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法律促进了雇佣关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人员流动会大大降低,企业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对已雇佣的员工会主动加强培训方面的投入,这对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牺牲人力资本不是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让我国的经济以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成长。我国在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上一直是以压低劳动力成本换来的价格优势生存。劳动合同法强制规范了企业签订劳务合同,使用临时工和试用期,发放工资和各种经济补偿行为,从而提高了企业用人的成本。这就督促企业逐渐把经营重心从降低劳动力成本、走低价路线转换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层面上,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另外,对于制造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小型企业会被逐渐淘汰,这样的优胜劣汰机制有助于市场集中度增加,避免恶性竞争,提供一个健康的空间让规范化经营的企业有机会做强做大。
提高劳动者收入进而刺激内需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对劳动者的付出给予更加公平的回报,劳动者有了社会保险的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蓄的需要;另外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增加劳动者的购买力,这些对于刺激内需也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杨军.《劳动合同法》进入三审博弈[J].南风窗,XX(5).
2、欧阳晨雨.通过《劳动合同法》促进城乡和谐[J].江淮法治,XX(11).
3、吴稚晖.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分析[J].行政与法,XX(4).
4、吴铎思,黄孝齐.劳动合同:让我欢喜让我忧[J].山东劳动保障,X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