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预算编制 】预算控制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讲义章显中

【财务管理预算编制 】预算控制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讲义章显中

{财务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控制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讲义章显中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系统一、预算系统的哲理预算系统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手段和基本工具,对其性质及效用的认知和理解,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哲学。

这一哲学概念,是构建预算系统的理论基石和指导方针,并将最终决定预算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作用的深度。

兵法云:“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此“一心”者即为如何理解预算的本质并在实际操作中出神入化地运用之。

1.1 资源的优化配置凡以大众资源(投资者和债权人投入的资源)作为权益资本和(或)营运资本(全部或部分)的企业,都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具体模型。

1.1.1 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资源的二次优化配置是资源接受者(企业)的责任。

企业对资源的责任表现为2 个层次:对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资源的最佳配置和运用,完成企业目标, 实现资源所有者利益安全化和最大化。

1.1.2 通过预算实现二次资源最佳配置企业资源的二次配置是一个基于企业经营目标的有序过程。

以经营目标为标的配置资源,可以保证资源的投入是理性而非盲目的,是与资源所有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有的放矢”,在资源投向的最初决策上阻止了滥用资源的可能性。

预算是用来配置企业资源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1.1.3 通过预算控制配置资源的最佳运用预算编制是实现资源能否最佳配置的手段,配置的资源能否如预期那样有限运作,则有赖于对配置资源的运作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最佳配置是保证最佳效果的必要条件,配置资源的最佳运作则是获得最佳效果的充分条件。

1.2 经营过程的价值控制(投入产出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基本上就是价值运动过程;资源的投入产出,也就是价值的投入与产出。

预算是以价值语言为其基本和主要工作媒介的管理手段,因此, 预算也就天然成为企业资源价值管理和价值控制的主要工具。

1.2.1 经营的价值过程企业的经营过程是投入资源的具体运用过程,也是追求企业目标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2.2 投入产出的价值过程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对企业目标的衡量,就是投入产出衡量,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的衡量,也是投入产出衡量。

1.3.1 预算系统的管理支持系统资源与企业业务活动的结合,预算系统与企业经营活动和投入产出行为的融合(即与资源价值运动的融合),使预算系统不可能脱离企业的管理环境而独善其身,自行其是。

1.3.2 以预算系统为核心的协同运作预算系统对资源的配置和调动,同时也是对相关企业制度体系的调动。

1.4 预算系统是企业价值运动和企业目标的控制场1.4.1 预算系统是监督控制过程预算之称为系统,即指预算是一个从资源价值配置到资源价值产出分析的全过程,重点在控制。

传统的预算观念和习惯操作,为“尸骨鱼”形式,即头尾完好,身体空空如也。

1.4.2 预算系统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预算系统本身不是目标,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产出目标的工具。

1.4.3 目标监控的业务渗透基础1.4.4 目标监控的实时微观基础业1.4.5 目标监控的适时宏观基础1.5 防止欺诈的控制工具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筛子效应”,客观上已成为舞弊欺诈行为的同谋,为偷 盗企业资源提供了可能和机会。

这就是所谓的“慢藏诲盗”。

完善的预算系统是“筛子效应”的天敌,从预算制度的设计开始,从资源配置一直到投入产出价值的分析, 步步为营,以防止并揭露可能的舞弊行为。

1.5.1 预算系统设计控制1.5.2 预算编制阶段的控制1.5.3 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1.5.4 投入产出的分析控制1.6 保 证 cleanevents,cleandata,cleanaccountinginformation 之 前 提二、预算系统的定位及五大关系企业经营过程之业务控制及管理企 会计控制环境2.1 预算与企业目标的关系企业目标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对资源运用效果和效率的期望,是增量资源创造过程与现存资源消耗过程这一矛盾运动的预期结果。

2.1.1 预算系统与企业目标始终一致预算系统与企业总目标的一致性表现为:※追求最终效果而非个别的投入与产出;※追求企业的总体效率而非部门或项目的个别效率;※追求长期的积极效应而非一时的短期效应;※追求企业总体利益最大化而非部门、项目利益最大化。

2.1.2 企业总目标与业务(部门)分目标的冲突2.1.3 预算系统控制总目标,调整分目标2.2 预算(控制)与效率的关系当以牺牲控制追求局部效率成为一种时髦或制度,损失就是无可避免的。

案例:某公官居用户技术服务总监,利用公司追求效率,简化流程之内控漏洞,在一年里,欺诈金额愈200 万美元。

例如,该公与某合法提供商签订一份设备采购契约并告知:此设备必须经由某分销商转售(该分销商为该公设立之虚假分销商),否则公司不与交易。

卖方接受交易,开发票与分销商,该公又以分销商名义高开发票给其所在公司。

此案之被发现,缘起财务经理感觉蹊跷:该公亲自持发票要求付款。

本案之为可行的逻辑基础:总监有权签约;有权批准付款(最终批准)。

问题:追求业务效率缩短流程而使权利集中;缺乏必要的流程分工和牵制;业务批准权覆盖或替代了预算控制与财务核准;财务付款成为业务行为的附庸而非独立于业务的最终控制。

效率是必须的,无效或低效本质上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控制也是必须的,控制防止了滥用权力、营私舞弊对资源的盗窃。

于是,问题就不再是要不要效率或控制,更不是以效率来对抗控制,或以控制来抵制效率。

问题的实质变为:我们要什么样的效率,如何平衡效率与控制。

2.2.1 控制与效率的冲突及平衡(与 BPR 思想的对立)2.2.2 预算与部门(业务)利益的冲突企业预算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甚至冲突的环境,此矛盾并非因预算而产生,亦非与预算之矛盾,而是企业目标及有限资源所必然产生的矛盾。

预算系统只是将此矛盾表象化,并担当了应对这一矛盾的角色而已。

2.2.3 对效率概念的两种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因强调作业效率而牺牲控制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成本往往大于因控制而牺牲效率所带来的损失。

(1)流程(业务)效率/投入产出效率案例:某企业某采购人员在某一项设备采购中,由原来的直接向提供商购买改为向某代理商购买,价格从原来的人民币摇身一变为美元。

此项采购合同的操作倒是符合BPR的一人负责到底的流程特征(尽管该企业此时并未实施BPR),由采购经理签署合同,在要求预付款时,由财务人员根据该项采购的历史资料发现问题并按监督权限提出疑问。

预算系统作为企业运作的核心流程,预算系统着眼于企业投入产出的目标, 决定了其在执行过程中必定以投入产出的效率来衡量个别流程(业务)的效率,服从预算控制,也就是服从企业的总目标。

(2)部门效率/企业效率要使有限资源的运用效率最大,预算控制唯有倾向于企业效率才能平衡部门效率;只有不与企业效率冲突的部门效率才是合理可接受的效率。

部门效率对企业效率的让步,是企业效率的基础,同时也是部门效率持续稳定增长的保证。

2.3 预算与部门(业务)的关系全面预算是与经济活动共舞的运动系统,而非对经济活动作壁上观的孤立参照系(即仅用来核定有否预算额度及事后分析的静态管理);预算必须走出凭栏远眺的楼台高阁,溶入实在的业务流。

2.3.1 总体与部分的关系2.3.2 控制与执行的关系2.3.3 保证与限制的关系2.3.4 协调与平衡关系2.3.5 与业务行为及进度的关系2.4 预算系统与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预算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在各项企业管理控制制度外包下的控制系统。

2.4.1 预算与授权制度的关系授权制度的哲理基础是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责任制(RESPONSIBILITY)与受托报告制(ACCOUNTABILITY)。

就预算而言的授权,有2层涵义:【1】权力的授予。

【2】权力的拥有是以责任为前提和代价的。

2.4.2 与合同管理制度的关系2.4.3 与采购制度的关系2.4.4 与存货管理制度的关系存货管理与预算的关系表现为:【1】控制采购的依据【2】了解生产的投入产出2.4.5 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关系2.5 预算系统与会计控制的关系全面预算是基于财务角度(点)并延伸进行的辐射性、开放式管理,而非仅关注预算本身这一个点的局部性、封闭式管理;它是主动的、干预的深层管理,而非分析式、报告式、事后调节式的浅层次管理2.5.1 会计控制是预算系统的运作环境支持2.5.2 预算控制着进入会计信息的数据三、公司治理与预算流程及权力分配3.1 公司治理对会计控制的意义3.2 公司治理中财务负责人的作用及必须的素质在公司治理的权力平衡结构中,凸现了 CFO 的控制角色。

CFO 能否扮演好这一角色,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至关重要。

3.2.1 现代企业中 CFO 的定义3.2.2 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3.3 预算控制流程及其权力和责任的分配3.3.1 预算流程及权力分配3.3.2 预算目标制定的权力与责任3.3.3 预算编制的组织及权力3.2.4 预算执行的权力和责任3.2.5 预算控制的权力和责任3.2.6 预算调整的权力3.2.7 预算分析的权力3.2.8 预算执行结果考评的权力四、全面预算控制4.1 预算目标设定预算目标是以预算损益表为最高综合表现形式。

预算损益表上承企业经营目标, 下启部门分解子目标。

预算目标设定,讨论的就是如何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形成预算损益表;如何将预算损益表的约束项目分解到各预算基本单位。

4.1.1 产出目标(预算起点)的几种模式【1】销售起点预算模式【2】成本起点预算模式【3】现金预算模式【4】资本投入预算模式4.1.2 利润目标起点的预算【1】利润目标的预算目标体系【2】目标间的关系【3】目标分解4.2 预算系统的组织结构预算系统的运行,必须从组织和技术 2 个方面来构建并通过组织方式来运作。

预算的组织化,是保证预算系统地、持续地、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的通道。

4.2.1 预算系统组织结构4.2.2 总预算组织定义总预算的组织空间, 一般以独立法人地位之企业为最高编制单位。

4.2.3 预算的组织要素(基本编制单位)4.3 预算系统的原则4.4 预算系统的技术结构预算系统技术结构,指预算作为操作手段的主要技术要素及其组成。

预算控制必须借助基本的技术要素,才能发挥控制作用,产生控制效应。

预算系统的技术要素,是预算的作业工具。

4.4.1 预算体系的项目结构4.4.2 预算编码系统4.4.3 计算机辅助系统4.4.4 预算类别【1】预算损益表【2】分类总预算【3】部门预算4.4.6 预算编制方法【1】预算平衡及衔接的逻辑关系图:逻辑顺序及基本数据,从销售预算开始【2】目标约束(简化方法)4.4 预算编制流程4.4.1 预算编制的时间表4.4.2 预算编制依据【1】经营目标CASE1【2】预测损益表CASE(2)【3】预算编制说明CASE(3)4.4.2 预算编制流程4.5 预算编制结果4.5.1 预算损益表CASE4.5.2 投资(项目)预算(BF 例)4.5.3 部门预算表【1】费用预算(BF 例)【2】成本预算(BF,BL 例)【3】采购预算(BL 例)4.6 预算实施(文件化)案例CASE44.7 预算系统的操作控制全面预算是基于完备过程控制的操作系统,它将初始目标设定与结果的差异分析这一传统的管理着眼点,转为以过程控制为操作重心,强调对预算内业务行为发生之必要、时间、规模进行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