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
是全面实施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
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一条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的束
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有问题,故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
费力的探究性实验较少。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
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还不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优劣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
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很少,甚
至是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种情形与我国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
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解决实际问题、
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化学学科人才而言,即必须具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人才
若不具备相当强的实验能力,就根本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也无法推动物质文明与物质
生产,更无所谓社会效益可言。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施探究的化学实
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分组实验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
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理论成绩总
是居于优势,可实验成绩往往落后于其他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中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本来就不算多,而一些教师还常年不自觉地越俎代疱,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
作,有的干脆以模式化的书面训练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承担的
学生实验能力调查课题研究的结果显示,若以30分为满分,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平均
为17.05分,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平均为19.16分。课题组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
出的综合评价是:初高中学生实验能力均不及格,这种状况势必会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
力的提高,有鉴于些,教师应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具体的做法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师生合作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例如划火柴,不少学生点燃酒精灯要用三四根火柴,有的学生甚至不敢点酒精灯。
究其原因,主要是怕烧着自己和方法不正确,有的是不敢用力划,有的是手握得太高,
有的是往里划……。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课题就是如何保证每一次都能将火柴划着。
学生结合物理的杠杆原理等知识,通过讨论、实验,迅速掌握要领。诸如这类教学生划
火柴、点酒精灯、加热液体、洗试管的事情虽小,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通过这些小的
实验,不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不只是联系
工农业生产,其实对学生而言更应注意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这样学以致用才能落
到实处。
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者从
中获得喜悦,从而激发了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发
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改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
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探索性实验是先做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在这一过
程中,由于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观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
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
思路,创新观念,以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比如,在学习CO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O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溶解是
怎样的,反应会生成什么?
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验证。实验:1、在紫
色石蕊试液中通CO2 ,看是否变色,然后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个燃着的木条;同样加
热一些汽水,也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着的木条。2、分别在两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放一个涂
有石蕊试液的干花和湿花,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收集满的一瓶二氧化
碳的可乐瓶中用注射器注入水,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最后一起讨论分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2、干
燥的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纸花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碳酸能使石蕊变红。3.
瓶子变瘪,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瓶内压强减少。
最后总结:CO2能溶于水,需要降温加压,像碳酸饮料的制备。也能与水反应,像
那个湿润的石蕊紫花。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热情,
增强了自信,激活了创新能力。

3. 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
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
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
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
造的火花。
例如,初中化学有一节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不少教师是这样引入的:由于碳
酸钙与盐酸反应能够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室用它们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或是进
行碳酸钙与硫酸、盐酸反应的实验,然后得出实验室应该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
氧化碳。学生十分困惑。到这一章为止,学生知道的能够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不下十种,
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制法。学生不知道其他制法到底有什么问题。那么教师不妨从得到
二氧化碳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复习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1、人和动物的呼吸;2、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4、木碳与氧气反应;5、碳与空气反应;
6、蜡烛燃烧;7、煤的燃烧;8、汽油的燃烧;9、碳与氧化铜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
11、酒精燃烧;12、甲烷燃烧等等。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引导分
析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学生逐一分析,待准备仪器时,很容易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
该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的理由。未来社会信息越来越多,获取信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
的是学会判断信息的价值,进而选择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否则将被各种信息所淹没。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开放、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还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事物的方法,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
教学效果。
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探究实验教学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探究化学实验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
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
究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要通过问题启发,讨
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2、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集中注
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并能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
究所必须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在观察实验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
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在进行实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完成操作,严格遵守化学操作规程,
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我们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
高,使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广阔性和敏捷性等得到开拓和训
练;使学生在知识应用、方法设计、思维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实验是化学学科中的一块宝石,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