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与应用

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与应用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与应用
一、项目简介
针对我国高蛋白大豆品种短缺,产量蛋白双向提高难度大、
适应性差等问题,通过跨省区联合攻关,创建了高蛋白大豆育
种技术体系,育成集高蛋白、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冀豆
12、皖豆24和皖豆28等高蛋白品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
二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
1、创建了高蛋白大豆穿梭育种体系。大批量资源的异地交
叉鉴定与亲本选配、杂交后代穿梭选育,解决了高蛋白大豆品
种跨省区适应性问题。建立了无破损大豆蛋白脂肪快速检测方
法、发明了水溶性蛋白检测技术,解决了大批量种质快速检测、
低世代与继代选择问题。高产株型、综合抗性同步定向选择,
实现了品质、产量与抗性的综合突破。
2、育成了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为一体的高蛋白品种。
冀豆12、皖豆24、皖豆28蛋白质含量45.83-46.48%、蛋白
质+脂肪63.68-67.42%,均突破45%高蛋白和63%双高优质两
项国家攻关指标。冀豆12水溶性蛋白含量高达40.2%,超国
家一级标准6.2个百分点。冀豆12国家区试增产19.06%,是
第一个蛋白质亩产突破90公斤的国家区试品种,已连续9年国
家区试黄淮北组对照种,创造了春、夏播亩产321.5和314.69
公斤高产纪录。皖豆28创造了万亩270.85公斤夏播高产记录;
区试接种鉴定,三个品种均抗大豆花叶病毒、胞囊线虫、疫霉
和根腐等病害。冀豆12抗6个大豆花叶病毒株系、5种病害,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是目前国内外抗病种类最多和抗病毒株系最多的大豆,并1级
抗旱、2级耐盐。审定推广区域覆盖黄淮海及西北春播区12个
省市,在长江流域作为耐涝品种种植、并被西南冬大豆区引种,
应用范围跨越19个纬度、35个经度、15个省市。冀豆12是
第一个国家跨区审定高蛋白品种、并创造了7月播种亩产超200
公斤的迟播高产记录。
3、揭示了品种高蛋白高产高配合力的分子遗传基础。发掘
出冀豆12的4个高蛋白高产优异染色体片段,并可调节20个
高蛋白基因位点,建立了遗传背景与目标性状选择的分子育种
技术体系。创制出48个高蛋白新种质,最高蛋白质含量
52.99%、水溶性蛋白43.1%,为国内外最高。被22个省市50
多家育种单位利用培育出高蛋白品种(系)385个,其中参加
区试82个,审定品种7个。冀豆12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
成果一级优异创新种质。
4、建立了新品种联合鉴评与示范机制。创建了黄淮海10
省市大豆联合鉴评体系和评价机制,通过连续三年101点次优
秀品种联合鉴评与展示示范,明确了黄淮海区最优高蛋白品种及
适应生态环境。
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申请新品种保护6
项、授权2项,发布地方标准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
56 篇,SCI论文3 篇。累计推广6920万亩,2013年黄淮海
覆盖率36.5%,其中高蛋白集中产区的冀豫皖覆盖率43.5%,
实现了大面积应用。近三年社会经济效益26.3亿元,出口创汇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454万美元。
二、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1、张孟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排名第
1,研究员,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本项目总体方案的设
计及实施。提出了跨省区联合攻关思路,设计高蛋白大豆品种
与产量突破的育种路线,实施选育过程,育成冀豆12 ;设计
并实施冀豆12优异基因发掘研究课题,主持构建冀豆12遗传
分析与基因发掘群体,发掘出产量、蛋白质等性状主效基因位
点,并育成4个优质高蛋白新品种及系列创新种质;设计并实
施冀豆12号示范推广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
获冀豆12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第一名)。投入本项目研究工作
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5%。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997年“夏
大豆新品种冀豆7号选育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1;2003年“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
2、张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排名第2,研
究员,所长。育成品种皖豆28、皖豆24得到了安徽省重大专
项、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的支持。作为项目主持人,负责
主要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制定、实施与总结;主持并参加了优
质抗病亲本筛选鉴定、穿梭育种,皖豆28、皖豆24的选育及
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的建立等工作。
获皖豆24、皖豆28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第一名)。投入本项技
术研发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