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

儿童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20卷第6期Zhejiang JITCWM(Vo1.20 No.6 2010) 

45岁;病程0.5~3年,平均1.5年。两组一般资料 

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痛性硬结和局部肌肉紧张情况,在 

压痛明显的部位,即“激痛点”处进行手法按摩和推 

拿。具体操作:仰卧位,患者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嘱患者平静呼吸。术者用右手大拇指在“激痛点” 

处按摩,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一次按摩时间约 

20rain,治疗组外涂利百素凝胶,对照组外涂双氯芬 

酸钠乳胶,均1天3次,共治疗7天。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局部疼 

痛、压痛情况。疼痛程度:0级为正常,记0分;I级 

为轻度疼痛、时作时止,记2分;1I级为疼痛时常发 

作,但可以忍受,记4分;11I级为疼痛难忍、持续不 

止,记6分。压痛程度:0级为正常,记0分;I级为 

重压时疼痛,记2分;II级为中等度按压时疼痛,记 

4分;HI级为轻等度按压疼痛,记6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 检验。 

3 结 果 

3.1疗效标准显效:疼痛、压痛症状体征积分减 

少I>70%,功能活动不受限;有效:疼痛、压痛症状体 

征/>30%,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疼痛、压痛症状体征 

减少<30%,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 

3.2临床疗效治疗组35例中,显效25例,有效8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35例中,显效 

9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5.7%;两组疗 

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8.93,P<0.01)。 

3.3 治疗后两组疼痛、压痛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 

组疼痛、压痛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l。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治疗后两组疼痛、压痛积分比较(牙±s) 分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疼痛 压痛 疼痫 压痈 

治疗组35 4.63±1.17 3.66±1.41 0.11±O.68 0.18±O.76 

对照组35 4.61±1.15 3.63±1.39 0.86±1.63‘A 0.91±1.40 

与治疗前比较, fJ(O.01:与对照 ft比较. 尸<0.05 

4讨论 

腰肌筋膜炎临床较常见,命名不统一,如腰肌筋 膜纤维织炎、肌纤维织炎、肌肉风湿病、肌筋膜纤维 

组织炎等¨ 。一般认为,是肌肉筋膜的无菌性炎 

症,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以局部 

固定压痛点为其特征,即所谓“激痛点”,与其他腰 377 

部软组织疼痛可作鉴别。治疗上常用非甾体激素或 

止痛药等,但效果不理想。 

利百素凝胶主要成分是七叶皂苷和水杨酸二乙 

胺。水杨酸二乙胺可提高血浆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和皮质类固醇的浓度,具有较强的镇痛和抗炎作 

用 。七叶皂苷具有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和消除氧自 

由基及消除细胞内水肿和扩张动脉作用,改善微循环 

及组织缺血、缺氧。局部外涂利百素凝胶可缓解疼痛 

及阻断异常炎症反应,减轻肿胀。本组结果显示,治 

疗后治疗组疼痛、压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乳 

胶对照组。利百素凝胶外涂配合手法治疗腰肌筋膜 

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68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北京工业 出版社,2001.153—157. 收稿日期:2009—12-18 

儿童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 

章一强 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儿科临安31 1321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咳嗽 ,临床分析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 

单一病因约占73%一82%,多种病因占18%一 62%¨ ]。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和感 

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三者约占80%以上。 

现对我院近4年来100例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我院自2005年3 

月~2009年l0月儿科门诊患儿,其中男54例,女 

46例;年龄3个月一l3岁,平均6.99±4.58岁,其 

中3个月一1岁1 l例,~3岁28例,一6岁44例,一 

13岁l7例。咳嗽时问1个月~1年,平均61.5天。 

根据我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 

行)》 ,符合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标准。 

1.2诊断方法 100例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 

现,且咳嗽持续时间>4周,均予仔细询问病史和体 

格检查,常规x线胸片,必要时做进一步检查,如 

PPD皮试,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

 378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20卷第6期Zhejiang JITC ( 01. :鱼 2 

肺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耳鼻咽喉科 

检查,24小时食道pH监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 

镜)或喉镜检查,胸部CT检查等。 

1.3病 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1例,呼吸 

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27例(其中血清肺炎支原体 

抗体IgM阳性14例,肺炎衣原体抗体IgM阳性1 

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4例(变应性鼻炎 

l2例,鼻窦炎7例,慢性咽炎2例,腺样体肥大3 

例),被动吸烟7例,支气管异物4例,胃食道反流 

(GER)3例,肺结核2例,不明原因2例。其中21 

例有2种病因,CVA+UACS 12例,呼吸道感染+ 

CVA 5例,呼吸道感染+UACS 4例。 

1.4各种病因的年龄分布 见表l。 

表1 100例患儿病因与年龄 

2讨论 

近年来儿童慢性咳嗽逐渐增多,本组1O0例患 

儿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占首位(31%),其次为呼吸 

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占27%。非典型微生物是引 

起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原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上皮损伤、脱落而导致感染相 关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AHR)141。上气道咳嗽综 

合征,包括变应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 

大,其炎性分泌物流至咽喉部,引起慢性咳嗽,近年 

来有发病明显增多趋势。被动吸烟致小儿慢性咳嗽 

不容忽视,本组被动吸烟比例较高。以往认为胃食 

道反流是儿童慢性咳嗽三大病因之一 。],但目前 

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胃食道反流是我国儿童慢性 

咳嗽的常见病因。 本组资料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咳嗽变异性 

哮喘、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三者占总发病数的82%,与国内报道相近 。79% 

为单病因,21%有两种病因。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诊 

断时除了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外,年龄也是重要线索,各疾病均具有一定的年龄特 征。本组CVA均为I岁以上小儿,以幼儿和学龄前 

儿童为多。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分布于各年龄 

阶段,但以1~6岁为多;UACS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 

童;被动吸烟多发生于I岁以下婴儿,而支气管异物 

均为1~3岁幼儿。另外,对慢性咳嗽进行病因诊断 

时,疗效也是判断诊断正确与否的可靠指标。因此, 

对没有条件做进一步检查的医院,可根据病史、体征 

作出临床拟诊进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访观察。 

笔者认为,虽然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有一定 

的难度,但只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年 

龄、咳嗽特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合治疗反应, 

绝大多数能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 

参考文献 

[1] 盛锦云.鼻后滴注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19(12):705—706. [2] 陆权.非典型微生物感染与慢性咳嗽[J].中国实用儿 科杂志,2004,19(12):708-710. [3]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S].中华儿科 

杂志,2008,46:104—107. [4]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 

杂志,2005,28(11):738—744. 

[5]赵顺英,任奕欣,江载芳.慢性孤立性咳嗽患儿50例 病因和诊断程序[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 (2):109—111. [6]常克萍,黄动叶.儿童慢性咳嗽52例病因诊断分析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4):307-308. 收稿日期:2010-03—05 

滴水双套管在肠外瘘 

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郭松永应佑华童锋潘海华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兰溪321 100 

关键词肠外瘘滴水双套管肠内营养 

我们应用自制的滴水双套管代替以往的橡胶管 

引流瘘V1,配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患者2l 

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2月 2009年12月本院肠外瘘住院患 

者2l例,男17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9 

岁。胃恶性淋巴瘤术后空肠、胆总管二处瘘1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