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的舞蹈特点
郑雯雯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214000)
摘要:当今围绕“母性”为题材的作品有许多,对这类题材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但是就目前而言,以花腰傣女性为题材的舞蹈并 不多,况且相关文章和研究少之又少,诸多的资料还是停留于它的表面层次,所以仍需要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其民风民俗、文化背景、
动作特点和音乐类型等方面,在本文中都有一定的讲解和补充。通过三人造型、磨合、尝试女子高空托举技法,编创出新的舞蹈风格,
通过这个作品,对女子三人舞蹈新的尝试和编创技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国内外研究概况来看,目前针对于舞蹈作品中形象塑造
的重视和研究已经提升了,为了弥补和提升自创作品中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舞蹈研究的不足之处,来更加完善相关方面的理论。 关键词:花腰俸;舞蹈;特点
中图分类号:J7O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4l15(20i4)i1/I2—352一I
一、花腰傣的历史背景
花腰傣——中国傣族的一个独特群体,传说中古傣民族迁 徙的落伍者、遗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国皇族后裔。神秘的花
腰傣是我国傣族的一个分支,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
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新平花腰傣研究学者陶贵学说,
据专家们考证,新平花腰傣是古滇国皇室后裔,他们的祖先迁徙
时在新平安了家。他们的生活没有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 没有受佛教影响,他们一直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原始的农耕文化
和祭祀文化,与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形态有着相同性,是一个以
女性为中心的民族。
古老的传说、奇特的歌谣、独特的舞蹈,艳丽多姿,内涵丰富
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民俗风情成为花腰傣文化中最神奇、最靓 丽的一道风景线;异彩纷呈、风情奇异、承传完整的民风民俗,使
花腰傣文化充满令人着迷的色彩;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段远去
的历史,是花腰傣原生型文化特征最鲜明的体现。
二、花腰傣舞蹈创作 舞蹈花腰傣的民间特色,在人物的塑造中结合花腰傣女性
的特性和特征,提炼出“女性的美”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围绕女性
展开的舞蹈作品需要人们的关注与研究,这也是创作花腰傣最
初的动机。
舞蹈作品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每个都反映着、表达着、描 述着编导的思想和不同的主题。就目前看来,女子三人的舞蹈
并不是很多,花腰傣的舞蹈也不是更多,而且自身为一名女性编
导,有着更真实的感悟,就尝试将两者结合,以民间“花腰傣”为
素材,尝用女子三人舞蹈的表达方式,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来编创 这个舞蹈。
三、花腰傣舞蹈的音乐特点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两者是互助的,相互感染着,一首好的
旋律可以给舞蹈创作带来无尽的灵感和深想。舞蹈一曲长调开 头,代表着花腰傣民族古老的歌调,给人无限的遐想。随着一声
长的叹气声,直接反映主题。“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
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这段伴奏是云南民谣调子,深沉的嗓音让人内心一震。舞
蹈中反映的是女人的日常生活,一天的劳作,也折射出所有女人
的生活。听着歌词民调,表现出中国女人卑微的地位。在她们
柔弱的身躯里,反映出一种被牵绊住的美,一种源A亘古的牺牲 精神。随着动作的加快,音乐节奏也越来越急促,呈现在舞台
上,加上灯光、音乐,肢体动作完美结合,更加烘托出高潮。最后
一段音乐是最有特色的一段,运用越位的手法,采用苗族音乐,
节奏婉约、大气,旋律特别舒服,让人感受着女性真实的情怀和
本质的真善美。
四、花腰傣舞蹈的动作特点 (…) 人舞的编创技法 三人舞,是舞蹈形式中的一类,是独舞和双人舞形式的结
合,也为舞剧的创作奠下基础。三人舞的编创技法有三种:
1.互为接触的三人舞 三人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在时时接触的条件下进行运动,
它的最大特征是便于造型,而不善于流动。
2.单双并存的三人舞
从形式上看这是单人和双人在同一空间舞蹈,它的最大特
征是便于人物矛盾的交织展现和人物情感的互为烘托,但必须
要有一个“度”,处理好单、双间的关系。否则,就是各自为阵,达
不到三人舞的目的,互为变换也不流畅。
3.互不接触的三人舞
顾名思义,这是三人在各自空间进行舞蹈,它的最大特征是
流动空间大,主要针对三人齐舞段的运用,但张弛的把握要有分 寸,画面的构成要讲究和谐。
每个三人舞作品都是由这三种形式编创而成。可以单独使 用,但都有局限;为了编创的需要,编导者更多地选用综合运用。
但在女子三人舞蹈中高空托举的尝试还不多,因此,我在以上三
种技法的基础上又融人新的托举技法,这样在三人舞的表演形 式上和情感表达上更丰富多彩。
(二)创新方式
i.舞蹈A段体中,采用互为接触的三人磨合形成各种造型,
在每个部分的时时接触,找到一个支点,因为女孩子是有一定的
力量限制的,所以要通过小的关节接触,找到触点的支点接口, 从而达到高空的托举。舞蹈中运用了胯部、膝部、肩部、背部形
成造型托举,在女子三人舞蹈中是为之少见的。
2.舞蹈B段体中,采用单双并存的形式变换流畅,也加入i
人互不接触的队形流动,抓住花腰傣女性在劳作间的人物关系, 用队形的流动变化反映女性间的一种情感流露和表达。在单双
的形式中,双人的构造采用了女子双人的托举,通过双人磨合在
流动中形成托举,再与独舞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构图的形式感
与和谐性。女子双人的托举也是少有的。 3.舞蹈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通过以上的三人造型、磨合、
尝试女子高空托举技法,编创出新的舞蹈风格,让人们了解到民
族特色、人物关系、三人舞技法等手法,使其能够更为详实、深
入,从而提升价值。
五、结论
我对花腰傣舞蹈的编创有了很大的触动和深深的感慨,其
表现女人的辛苦,赋予女性真挚的情感,呼吁人们对女性的尊
重,感染人们对女性的关爱。
作者简介: 郑雯雯,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