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夜钓黄颡鱼技巧大全(精髓)
一、黄颡鱼概况
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
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
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大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生物、
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狮等,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
黄颡鱼的背鳍、两侧的胸鳍,就像三支利箭一般,上下左右分布。硬棘与外皮包
膜的毒腺组成毒器,若被人刺伤,会有剧烈的灼痛感。它的鳍在游泳摆动时还会
发出“吱安”、“吱安”的叫声。由于全身以黄色为主色,棘刺像是牛角,又会发出“吱安”的叫声,多处有黄牛的类似特征,所以许多地方的老百姓称它为“黄牛角”。
该鱼虽属小型鱼类,但在淮河下游所产的一种“淮颡”,最大的可达3000克-4000
克,而小河,池塘中的黄颡,一般个体很少超过500克。它全身无鳞,布满粘液,
皮肤浅黄色,兼有一些黑色隐斑,其口腔扁平,,具有细牙,嘴旁有四对胡须,
其中一对较长,视力弱,但嗅觉、听觉、触觉较灵敏,有四处觅食的习惯。
黄颡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耐低温,耐低氧,耐污染,对水温适应范围较
宽,因此分布很广,我国各地水域均有出产,产量高,繁殖迅速,肉质细嫩,是
常见的优质小型鱼。
二、看天气
资料显示,黄颡鱼喜欢生活在20℃-30℃的水温中,于是,垂钓黄颡鱼最好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哪怕是天气闷一点、气温差一点也无妨。
初夏、仲夏时节,北方地区仍有较多的冷空气活动,气温的升降幅度也比较低大。
此时钓黄颡,要选升温不选降温,选晴天不选大风或连绵阴雨天。
黄颡鱼喜水,于是,盛夏时节的雨后往往是垂钓黄颡鱼最理想的时日。特别是白
天下了雷阵雨、中到大雨而夜晚又雨过天晴,此时钓黄颡往往能大获丰收。
三、看时段
夜钓黄颡鱼最关键的一点是时间上的选择,往往当其他钓友们结束了一天的垂钓
后,在傍晚时分,我们才开始垂钓黄颡鱼,因为黄颡鱼生性比较喜欢黑暗,在夜
幕降临后,它们才慢慢从水底游出觅食。从黄昏时分开始的整个夜钓活动中,黄
颡鱼进入觅食的高峰。一般黄颡鱼表现在浮漂上的信号就是狠狠地下顿,黑漂,
因为这种鱼性情较为凶猛,吃饵动作比较明显,尤其是当使用荤饵,比如虾米、
蚯蚓等饵料进行作钓时,浮漂信号更为明显。
四、选地利
夏夜钓黄颡,从几十厘米的水深到二三米的水深都能钓到鱼。但是,黄颡鱼喜净
水、喜活水、喜水草、喜障碍物,于是,垂钓黄颡的钓点还要根据山塘的地理
环境以及当时的天气情况具体确定。
一般黄颡鱼喜欢在水中的石缝中栖息,跟鲶鱼相似,水底石块较多的水域,可能
聚集了大量的黄颡鱼,还有山塘的坝根处、乱石滩、沙质的堤岸下、进水口、洄
流湾、河边突出部位的两侧、泉水的外围、倒树旁、水草边等,都是黄颡鱼喜
欢逗留和觅食的地方。当然,如果是伏天的雨后,夜钓黄颡时则一定要奔向山塘尾部的进水处、浅滩部。
只要浮漂能站起来,就要坚持在这里钓。
黄颡鱼有洄游的习性,喜欢在岸边游动觅食,水边落入水中的昆虫和蝴蝶等都是
它的觅食目标。
它们在水底的分布都是以群体为单位的,各有各的地盘,群体与群体之间总是各
霸一方、互不往来的,钓黄颡如果像鲤鲫那样总是长期坚守一个老钓位,这个钓
点上的黄颡鱼钓完之后恐怕就有接济不上的情况。
五、选钓具
夏夜“拉”黄颡,最好要带着钓箱,当然还要带头灯,更少不了拉饵盘。储鱼的鱼
护最好是涂胶的密眼鱼护,鱼护口部的挡针要不要都行,因为黄颡鱼嘴硬,吃钩
往往又较深,摘鱼多半必须用手。钓黄颡的钓竿最好是3.6米或4.5米轻型鲫竿,
黄颡鱼属小型鱼,没必要使用刚劲挺拔的鲤竿。另外,还要准备厚毛巾一条,摘
钩器一柄。
六、配钓组
黄颡鱼属于小型鱼,最大者不过一二百克,因此钓鱼时钓线不要太粗;但是,黄
颡鱼又不像鲤鱼那样刁滑难钓,于是,钓线也不能用的太细。夜钓黄颡鱼时,主
线1.5号,脑线1.0号线就可以了。黄颡鱼虽属于小型鱼,但它嘴大,吞食又凶
狠,于是钓黄颡的鱼钩又不必太小,最好使用相当于四五号“伊豆”大小的钩子。
鱼钩千万不要带倒刺,如果使用带倒刺的钩子,黄颡鱼吃钩较深时,不但人摘钩
费劲而且黄颡鱼也跟着受罪。黄颡鱼有羞光的本性,于是,夜钓黄颡时不宜使用
夜钓灯照射浮漂的方式,要想观察黄颡的咬钩动作必须借助电子夜光漂或夜光棒。浮漂要选用中大号浮漂,浮漂的钓位最好是“调低钓低”。
七、聚黄颡
要想快速钓黄颡,必须要想方设法将钓点周围的黄颡引到自己的窝子里来,这就
需要事先做窝。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窝料比较管用,1/3炒香的玉米面+1/3
炒香的黄豆粉+1/3鱼骨粉+几滴奶油香精,外加几块折断的猪羊骨。这款窝料又
香又腥,引鱼范围广,不但能引来黄颡鱼,而且能引来黄颡鱼喜欢吃的小鱼小虾
等,使黄颡鱼进了窝就不忍离去。打窝时,先将上述面料投上拳头大小的三五团,
然后在扔上三五块猪羊骨即可。
八、拉黄颡
“拉”黄颡的拉饵就是我们平时在投放塘里垂钓鲫鱼的“拉红虫”。红虫必须是活的。
制作“拉红虫”时,先在红虫表面撒上一层“红虫胶”,搅拌均匀后在滴上些许水,
再搅拌后拢成团即可使用。
“拉红虫”的好处是,既能利用钩上的红虫钓鱼,又能利用红虫团的入水“雾化”、
散落引鱼。由于红虫团的不断抛入,水底的黄颡鱼将会越引越多,这就为快速“拉”
黄颡打下了基础。“拉”黄颡时,不要怕入夜时分的小杂鱼频频闹钩,一旦夜深人
静,水底就将是黄颡鱼的天下。除午夜时分黄颡鱼有短暂的停口之外,其他时段
几乎都有黄颡鱼不停咬钩,黎明时分将会迎来黄颡鱼咬钩的高峰时段。
九、钓与取
平时钓友们都认为,反正黄颡鱼吃钩不撒嘴,抬竿晚一点也无所谓。其实这种想
法是不正确的。通过实践我认为,钓黄颡时,要想多钓鱼、快钓鱼。还必须把握住抬竿起鱼的火候,一定要在黄颡鱼刚刚将钩饵吞入口中时适时抬竿,这样钓上
黄颡摘钩时才比较容易。否则,等黄颡鱼将钩吞肚子里再抬竿,黑灯瞎火的那将
耗费你很多宝贵的时间。什么时候抬竿最合适呢?我的经验是,“调低钓低”的漂
尖一旦下顿入水就要马上起竿,此时,钩子大多正好挂住黄颡鱼的上颚或嘴角。
摘钩时,最好用折叠的厚毛巾裹住黄颡鱼仔摘钩,如果吃钩较深还必须借助摘钩
器。摘钩时,千万不要用手直接触碰黄颡鱼身上的三根毒刺,它们的鳍带有毒性,
被黄颡鱼刺中后,人的手掌会流血不止,伤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