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总第546期 第l9期 管理观察 Management Observer 2014年7月 
上旬出版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孟丹 
(济宁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目前,国家明确了新的教育改革方向,将600多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转为职业院校。面对这一 
问题,如何使即将转型的本科院校更好更快地转变为职业院校,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 一体化教学改革素质培养 

随着近十年来中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 
业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每年的大 
学应届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而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找不 
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不得 不让我们思考:难道中国的大学生真的过剩了?中国这 个“世界工厂”真的不需要也不能“消化”掉高学历的 劳动力?一方面,高校扩招的势头并未随着大学生就业 难度的加大而减弱;另一方面,我国严重缺乏高素质的 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与就业的不衔接形成了很 大的矛盾。 “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 反差格局,也许将从今年开始逐渐好转。国家教育部的 改革方向已经明确,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 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再次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 转为职业院校,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 动者等。这一做法对于减缓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变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高技能 人才,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为 
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发达国家人才结构的特点, 
国家提出将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渐转为职业院校,就是 
要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比重,逐渐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人 
才培养结构,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A2-。国家的这一新的教 
育改革方向给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和原有的职业院校新的发 
展机遇,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挑战。转型后的地方性本科院校, 
如果仅仅是改个称谓,而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 
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做调整改变的话,难以培养出高素质、 
有特点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把学术型大学循序渐进地转 
变为技术型大学,怎样由原来的基础性高等教育转变为职业 
教育,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的诸多职业院校和技 

参考文献: 
【1】安索夫著,邵冲译.战略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O1O. 
[2】于萍.战略管理理论综述[J],商场现代,f匕.2007(9):57. [3】饶昌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J】.理论研 究.2008(6). 【4]衣海霞.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述 评….现代教育管理.2010(8):58. [5]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一一竞争三部曲 之一【M】.华夏出版社.2005. 【6】郑鹏.浅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J】.商场现代 化.2008(11). [7】李雄鹰.美国大学战略管理发展及启示一一读 大学战 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J】.高等理科教 育.2011(5):71. ・170・ [8】李立国.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J】.高等教 育研究.2006(11). [9】李元静.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G】.硕 
士论文.2005.5. 
【10】Chen,Su,&Tsai,Competitive tension;Chen, 
Competitor analysi s.11 0. 
【11】B.Webber,2 0O7,VO1ati1e market S,BuSines s 
Strategy Review,1 8(2):60-67;K.G.Smith,W. 
J.Ferrier,&C.M.Grimm,2O01,King of the 
h¨1:Dethroning the industry 1eader.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5(2):59—70. 
【12】A.Karnani&B.Wernerfelt,1985,Multiple point 
competi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1,6:87— 
97. 
教育管理 
工院校,更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利用这次高校教育改革,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如何依托原有的职业院校和技工 院校的资源,尽快地帮助地方性本科院校顺利转型为职业 院校,笔者谈下自己的看法。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就目前我国的高校建设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 之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职业院校,合格教师的培养 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即将转型的地方 性本科院校,绝不可因为学校的转型就把原有的教师一 刀切,全部转岗,而应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师的兴趣,适 当转岗,并适当引进原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优秀实 习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对于即将转型 的学院来说,原有的教师必须进行新的岗位培训,以适 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虽然教育改革 的方向逐渐倾向于职业教育,但是仍不能忽略学生人文 素养的提高和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队伍建设 是转型院校的首要任务。 除了教师队伍建设以外,教学资源的投入也非常重 要。跟原有的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相比,除了学生生源 素质较高以外,地方性本科院校没有其他过多的优势。 而转变为职业院校,必定要重实践操作,教学设备是教 学资源里面临的最大问题。笔者建议,为有效利用社会 资源,加强学院间的互相学习与提高,可以采用租赁职 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现有教学设备,或者跟技工院校合 作的方式,采取本校理论学习和兄弟院校实习操作相结 合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约教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促进兄弟院校的合作办学。 2.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为建设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继续原有 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可取。笔者建议最好采取现在推广的 “一体化课程教学”,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 能人才。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 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 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 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 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 合一。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虽然我们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但是课程定位与方向、 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 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注重培养学 
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寓思想道德教育、礼仪与职业指 
导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第二,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 
的灌输型教学模式,而要按模块教学,根据具体的工作任 
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制作工 
作页,进行校企合作,让教师和学生不定期地去企业实习, 
从而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第三,由于教育方 
向的改变,教材也需要完全改变。应制定相应的一体化教 
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 
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 
结合学校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当地企业的特点,制 
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一整套课程体系。 

3.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分组互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 
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工 
作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加快实现 
从学习者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由原来的讲授法、任务 
驱动法等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紧 
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理 
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穿插进行,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够用 
性。与此同时,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 
型教师团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四师一体” 
的教师队伍,即讲师、技师、心理咨询师和企业培训师 
为一体的教师团队。让教师不仅能够教授理论知识,还 
能指导学生实习操作,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 
问题,讲解面对企业招聘和工作时需要的技能及要求。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总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绝不是一时兴起,是顺应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把握好当前职业发展的有利 
时机,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基础性教育的同时,要努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季帅,丁宏瑞,毛广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方案探究【J].职业,201 3(9) 
[2】李定仁,马正学.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思 
考[J】.教育研究,2002(9) 
[3】杨晓宁.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探索[J】.知识力 
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1 6) 


1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