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外来物种入侵


(7)
外来物种入侵作为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家现象已逐渐 成为导致牺牲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入侵的 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 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根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濒 临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共有10954种,全球鱼类的1/3,哺 乳类的、鸟类的、爬行类的1/4,都已高度濒危,如果照 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动物以及 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些物种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和六千五 百万年前恐龙的消亡差不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1)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 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 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 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 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 任的活动。
(2)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 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 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 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 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 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 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 气熏天;而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 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水葫芦
(6)入侵动物:
德国小蠊是中国受害最深的外来入侵物种, 它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
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 程中输入我国,属蟑螂的一个品种,但繁殖速度 比一般蟑螂要快数千倍。
德国小蠊正式大规模入驻中国有近二十年的 时间,已经从开始的少数大城市蔓延到几乎中小 城市甚至农村地区,据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资料显 示,一只雌性德国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 万只后代。随着防治用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德国 小蠊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药性,多数杀虫剂对其 无效。因德国小蠊的存在和难以防治,导致目前 蟑螂已取代老鼠成为四害之首!
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 鞋底,可能都会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4)有意引进:

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
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
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如二十世纪初,新西兰从我国引种猕猴桃, 美国从我国引种大豆等。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 风险评估制度,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 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 福寿螺等。
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 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 子或繁殖体。
而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 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 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 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 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意识到单 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外来物种的肆意入侵,而积极 的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 胁。。
2.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与建议
(1)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具体到我国,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 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 一协调管理机构。
外来物种入侵
法本111 24 张城 指导老师:周甲文
一、课题背景
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一 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 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 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 称为外来物种。
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既可 丰富引进国的生物多样性,又能带来诸多 效益;但若引种不当或缺乏管理则会引发 较大负面影响。
因此,本小组就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开展了“外来物种入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有关知识。
2.调查本地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并提出有 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1. 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
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 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 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 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 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 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2)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检疫部门,缺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 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全 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 入世界各国的。
(5)入侵植物:
造成水域危害的外来物种入侵中常见的是凤 眼莲。
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当初它被各地游客作 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 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 害植物。
乏与其他生产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协调合作。
毋庸置疑,科学的风险评估应当建立在对该 项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能力,亲缘关 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各部门各科 研机构的合作是获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径;应建 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即根据其遗 传特性、繁殖和扩散能力及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回答问题的 得分来量化其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使风险评估 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 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3)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
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如“松材线虫”就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 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航行在世界海 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 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