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课第一课时“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第九课第一课时“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1 / 2
“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
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
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
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
的历史任务。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
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
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
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
2 / 2

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
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
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
然与环境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