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情况汇报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情况汇报
变涨跌幅的交易规则导致价格快速下跌)
19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4、碳交易市场发展规划
按照国家的计划 2014-2016年为碳交易市场的准备阶段,该阶段任务为做好碳交易能力建 设,碳交易市场具备启动条件。 2017-2020年为启动阶段,该阶段任务为碳交易市场全面覆盖。 2020年以后为完善阶段,该阶段任务为使碳交易市场运行稳定,健康活 跃。 2017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 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门槛在年标煤消耗量1万吨 以上。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成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总量将达到50亿吨/年,为EU ETS的2.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 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 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确定减排系数的几点考虑:
企业最近三年碳强度(单位
1)全行业企业排放数据分别特征 2)交易体系碳强度下降要求
产量碳排放量)加权平均值
3)行业转型升级(去产能、去库存)要求
4)由(四)市场交易
2、衍生品交易-碳配额回购融资案例
示例: ➢ 在2014年7月1日,履约企业将新获得的26.6万吨碳配额以50元/吨的价格在北京环境
交易所平台出售给中信证券,获得1330万资金,将1330万资金用于理财投资获得投 资收益10%。 ➢ 同时约定在2015年6月30日以54元/吨的价格购回这26.6万吨碳配额。交易所向融入 方收取交易经手费。 ➢ 在2015年6月30日,在北京交易所平台,履约企业以54元/吨的价格将碳配额购回, 交易结束。扣除回购溢价和手续费,履约企业通过碳回购交易获得26.6万元净收益, 同时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
案例: ➢ 2014年12月30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
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签署国内首笔碳配额回购融资协议,融资总额1330万元。
华远意通
2015年1月出售碳配额,5月回购碳配额 2015年1月,获得资金,5月归还资金
中信证券
26
(四)市场交易
2、衍生品交易-绿色融资租赁案例
中山大学周永章教授对低碳环保市
场充满信心,提出低碳行业一定会
在“十三五”期间爆炸式增长,至
少十万亿的市场
7
二、对碳市场发展的几点认识
(一)发展背景 (二)发展现状 (三)定价机制 (四)市场交易
8
(一)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背景
1、气候问题已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9
(一)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背景
目前,各省市已备案较 多的第三方核查机构。 如北京市26个,天津市 8个,深圳市28个,西 藏4个,山东省22个。
国务院建立和管理碳排 放权交易注册登记系统 ,用于记录排放配额的 持有、转移、清缴、注 销等相关信息。注册登 记系统中的信息是判断 排放配额归属的最终依 据。
15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16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3、试点情况说明
北京
广东
从广东省来看,碳交易市 场价格持续走低,从高峰 期的60-70元/吨下降到20 元/吨,且交易流动性不 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广东省20元/吨的价格低 于预期,未来可能收紧碳 核查,调整市场供求关系 ,稳定市场价格。
17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4
各界精英500多人齐聚一堂共商碳交易发展
会议效果:通过政策解读、主题对话、推介展示等形式,解析了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碳交易机 制设计、我国碳市场实践取得的成果,研讨碳排放、碳减排的核算与核查、企业碳资产管理、碳 金融创新以及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次丰富的思想盛宴。
5
思想盛宴
会议目的
2、《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机制 确立全球长期目标: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
。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净零排放,即意味着化石能源时代的终结。 以全球控制温升和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为导向,以各国提出国家自
主决定贡献 (NDC) 为基础,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的自觉和自愿的合作 行动。 实现协定中全球长期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巴黎协定: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196个缔约方同意《巴黎协定
》,旨在控制主要由碳排放而导致的气温升高。2016年4月22日,中 国签署该协定。
203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到20%左右。
2030年左右化石能源消费的CO2排放达到峰值。
3、试点情况说明
(截止2016年9月14日) 全国累计成交量10104万吨,累计 成交额225880万元。其中,湖北 位居第一,成交量3646万吨,成 交额78459万元;深圳位居第二, 成交量1215万吨,成交额50020 万元;北京位居第三,成交量 1168万吨,成交额44993万元; 广州碳市场成交量2227万吨,成 交额36120万元;上海碳市场成交 量1570.3万吨,成交额11655万 元;天津碳市场成交量236万吨, 成交额3885万元;重庆碳市场成 交量42万吨,成交额748万元。
量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碳生产率”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 取向,产生“碳市场”。 碳交易市场是政府主导下强制性市场机制,是把碳排放空间作为紧缺 资源管理,促进其高效利用的政策手段。 碳价管理是决定未来碳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实现全球控制温升 2℃目标,未来全球范围内减排力度需不断加大,“碳价”将呈持续 上升趋势。
3、试点情况说明
✓ 从试点情况来看,试点省份主要从总量设定、覆盖范围、分配方案、登记系 统、核算与报送、第三方核查、交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了体系的搭建。
累计成交量
1168 万吨
4.5 交易额
亿元
配额线上成交均价 51 元/吨
1000 累计减排二氧化碳 万吨
2013-2015年北京市三年履约期整体情况 2013-2015年广东省三年履约期整体情况
22
数据来源:WIND
(四)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的基本参与方关系
政府监管机构
资金提 供方
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
碳 市 场
资金需 求方
履约企业 减排企业
交易所
服务
服务
投资人
交易商
中间商
开发商
金融服务内容: 资金 交易 管理 风险 流动性
23
(四)市场交易
1.现货交易-产品
➢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国务院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要求,考虑各地实际,确定国家碳排放总 量以及各省市排放配额总量。 ➢重点排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其部分经确认 的碳排放量。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 坛情况汇报
目录
一、2016碳市场论坛会简况 二、对碳市场发展的几点认识 三、公司碳市场发展的机遇和建议
2
一、2016碳市场论坛会简况
3
会议内容
2016年9月24日-25日,首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隆 重召开。会议由中国节能协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 心、北京环境交易所、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 球资源研究中心、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2016年杭州G20峰会公报首次写入绿色金融内容
推动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 扩大能力建设的学习网络 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12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1、试点阶段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处于准备和试点阶段,全国启动前的冲刺阶段。 2017年启动国家碳市场,试点向国家市场过度的政策设计和规则细节尚未确定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 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 俊峰提出上层统筹是碳市 场发展根本
6
思想盛宴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 院院长林翎在论坛上表示制订量 化标准推促企业链的碳减排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凤菊提出应完善政策法规促碳市场 规范发展
北京神雾集团董事局主席吴道洪强调 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制造业转型
刘燕华部长在论坛上致 辞,强调推进碳市场发 展重在立法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 副司长蒋兆理披露碳价定在 300元一吨才能发挥绿色金 融的市场手段
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 玉庆在论坛上致辞,提出 推进低碳发展需立足制度 创新
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 、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强调 绿色发展是中国基本国策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清 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 何建坤用详实的数据指出发 展碳市场推促能源体系变革
20
(三)定价机制
1.全球碳定价机制
✓ 全球已开展或正要开展碳定价机制的区域、国家、地区(碳交易和碳税)已近 30个(约12%)
✓ 巴黎协定预计于2017年初生效,或使碳定价机制履盖至全球55%的排放量 ✓ 全球实施碳定价的地域形成的碳价格在1-130美元/吨区间 ✓ 其中碳市场形成的碳价多低于10美元/吨,碳税定价多超过20美元/吨 ✓ 以欧盟为主的碳市场定价改革正在进行,低廉的碳价已无法形成减排动力 ✓ 过去数年欧盟EUETS市场交易量占全球的90%以上,其中95%的交易量来自碳
2013年七省市——北京市、天津市 、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 省、深圳市启动了碳交易试点,参 与试点的行业有石油、化工、建材 、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电力、 民航等八大行业。
13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14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2、平台搭建
碳交易 平台
第三方 核查
注册登记 系统
目前有9家全国性碳 交易所,分别为北京 、天津、上海、广州 、深圳、湖北、重庆 、四川、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