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白1991年底独立以来,其经济经历了“U”型变化,即从独立初期的严重危机到近年开始复苏的变化。
1999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开始小步增长,2000年—2002年呈现快速增长。
2002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31美元,按全国人口1482万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1.7亿美元。
通货膨胀率为6.6%,较2001年的6%略有上升。
失业率为9.4%,较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
2002年,哈三大“摇钱树”——石油、有色金属和粮食的产量都有所增加。
石油产量达到4500万吨,较上年增产500多万吨。
除自用外,石油出口约3500万吨。
在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哈石油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煤产量为7200万吨,较上年减少700万吨,这与暖冬用煤减少和俄罗斯进口哈煤减少有关。
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除黄金外产量都有所增加。
粮食产量达到1620万吨,较上年增产30万吨,是近年来收成较好的年份。
全年出口粮食420万吨,成为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
其他农作物收成也不错。
油料作物增产22%,甜菜增产53%,饲料作物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好转,哈国做出了补偿前苏联时期存款损失的决定,该决定涉及到700万人。
尽管按150卢布兑换1美元偿还,存款人仍蒙受较大损失,但这毕竟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做出偿还决定的国家。
国家为此要花费9000万美元。
偿还工作定于2003年开始,2005年完成。
2002年,哈国还对低收入者、军人和养老金领取者提高了工资和养老金。
宏伟发展目标2002年12月13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哈农工政策会议上指出,国家面临的第一项任务是使经济“快速发展”,认为这是“各项工作基础的基础”。
根据总统的指示精神,哈政府与国家银行按惯例制定了哈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142亿坚戈(约合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的目标。
国家将再度提高工资和养老金。
最低工资和养老金数为5000坚戈,2002年则为4000坚戈。
刚过4个月,2003年4月8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提出在2015年要使哈萨克斯坦经济达到2000年3.5倍的宏伟目标。
同日,哈经济与预算规划部部长克里姆别托夫在政府会议上说,根据2002年和2003年头3个月哈经济执行情况,由于石油价格处于高位,哈2003年和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会比原来预计的要快,收入也会增加。
原计划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2003年为6%。
经过精确的统计和预测,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9.5%,2003年预计达到8.3%,以后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也要做适当的修改。
他对200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是根据每桶石油26美元做出的。
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家对2003年—2006年的指标进行调整。
国家要加大对社会领域的支出,要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的数量。
这项工作从2003年7月1日开始。
最低养老金数量由5000坚戈提高到5500坚戈。
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增加50%。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国情咨文中阐述了2004年哈经济和社会政策将要发生的变化以及政治民主化方面的问题。
在农业政策方面,哈国将发展农业作为政府未来时期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
国家计划在2003年—2005年向农业投资1500亿坚戈。
在未来两年,国家将补充拨款300亿坚戈用于农村卫生事业,2004年-2005年,每年拨款150亿坚戈用于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以及改善供水状况。
2003年,总统将批准农村地区发展纲要,同时根据纲要规定,国家将把那些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的农村居民迁移,并对移民的就业给予帮助。
在工业方面,国家将通过实施由原料型经济向加工型经济转化的途径来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政策。
国家制定了至2015年工业更新纲要。
纲要规定要关注发展机器制造业,特别要重视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国家要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出口保险,国家参股以及发布商业信息来支持纲要的实施。
国家计划每年拿出380亿坚戈用于技术更新,这部分资金大部分将用于创办生产型和科研型基础设施,或者使其现代化。
为实施纲要,国家将设立一系列开发投资基金,包括:目前已有的国家基金和近期将设立的哈萨克斯坦投资基金、更新基金。
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向从事非原料生产的国有企业提供信贷,将发放230亿坚戈贷款。
总统授权政府建立出口保险公司,它主要从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政治风险的保险。
总统建议拨薪120亿坚戈,用于增加开发银行的法定基金和增加贷款基金的积累,拨款230亿坚戈用于建立哈萨克斯坦投资基金的法定资本,拨款30亿坚戈用于更新基金,拨款77亿坚戈,用于建立出口保险公司。
关于投资政策,为了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未来4年—5年,固定资产的总积累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
国家投资增长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
在税收方面,国家将降低一些税种的税率。
从2004年1月1日起,哈将增值税从16%降至15%;将社会税根据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有区别地降至20%—7%;将个人所得税由最高的30%降至20%。
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国家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1)划清各级国家管理机关的权限,完善各预算部门之间的关系,扩大地方执行机构领导人选举的实践;(2)完善选举制度,选举过程应该更加透明、公开;(3)进一步巩固公民社会的各项制度;(4)要重视媒体的地位与作用。
将制定新媒体法。
新媒体法应该考虑到保证言论自由的现实以及保护记者免受媒体持有人的压力,并且要更加明确各级官员对干预新闻自由报道活动的责任。
另一方面,同样必须明确规定,媒体对破坏法律的责任。
(5)完善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活动,将分阶段地实行陪审员的制度。
解决“三农”问题尽管过去几年哈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农业滞后、农村落后、农民生活差的问题仍然很严重,农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很低。
哈学者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委托,在根据哈国家统计署资料编写的《2002年哈萨克斯坦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1990年,哈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2001年降至8.7%,2002年进一步降至8.5%,而哈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4%,城乡差距很大。
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只相当工业劳动者工资的29%,近1/3的农村适龄劳动者失业,38%的农村居民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
2002年,哈粮食收成1620万吨,被哈国当局视为很大的成绩。
实际上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产粮一直在2000万吨以上,最高年份曾达3453万吨。
哈当局对本国农业现状的估计是“已经渡过了危机阶段,形势在逐渐好转”。
哈国统计署第一副署长尤·索尔卡诺夫认为,到2010年,哈农业可以恢复到1990年时的水平。
哈国前些年由于对农业投入的减少,加之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动,农业生产力受到很大的破坏。
农业机械明显减少,化肥与除草剂施用量不足,使农业部门不能按规定的工艺标准耕作,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种植面积减少也是造成减产的原因。
由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哈农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上均缺乏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越来越困难。
农村问题更加严重。
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由于缺医少药,农村人口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学校不足,不少儿童辍学。
哈政府已经注意到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严重性,从1999年起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但真正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还是从2001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措施。
例如,国家决定推迟农业部门贷款的期限,总金额达93亿坚戈;将种子、化肥、除草剂的价格降低40%;对制种和改良种畜的补贴增加20%;2002年对植保与牲畜疾病的防治费用增加70%;国家用于购置农机的费用大幅度增加,2000年为52亿坚戈,2001年为107亿坚戈,2002年为130亿坚戈。
国家对整个农业的拨款也明显增加。
如果说,1999年为60亿坚戈,那么,2002年增加到400亿坚戈,2003年将进一步增加到550亿坚戈;国家对农业实行减税政策,农业法人税率为20%,农户经济和小农场主为1%。
哈国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刺激农业发展的措施。
如:国家扶持农业机器制造业,恢复制造大型拖拉机,增加农机备件的生产;国家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减少食品的进口;在全国建立农产晶营销网络,覆盖每个区和乡,以减少农产品销售困难;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先从种植业开始,2003年国家为此拿出10亿坚戈。
为解决农业问题,哈国采取的最大措施是将农用土地私有化和商品化,即允许土地买卖。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根据哈官方资料,1990年,该国国营农业企业有2200个,到2001年只剩下79个。
2001年,农业非国有制成分已经占到99.9%。
然而,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并没有唤起农业劳动者对农业的兴趣。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认为,这与土地没有形成真正的主人有关。
他指出:“在生产者关心土地、拥有发达的法律基础、存在有管理能力的国家和土地形成真正的主人时,是不会出现任意铺张浪费和侵吞财产的情况的”。
他认为,“有管理能力的国家这一点有了,法律基础正在建立,现在需要形成的是对土地感兴趣的真正的主人”。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坚决支持土地私有化,他认为,采取这一步不仅是哈农业改革的最重大步骤,也是哈经济改革的最重大步骤之一。
哈把农业的发展寄希望于土地的私有化。
关于土地私有化和商品化问题在哈争论仍很激烈。
政府提交给议会讨论的方案规定,允许农业土地私有,外国公民可以使用农业土地,但只能租赁,租赁时间为10年。
用于农户经济和从事商品生产的土地需在有偿基础上提供。
在交付不低于土地购买价值50%的资金后,土地可以用于抵押。
为避免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国家规定一个人可以拥有私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即,农户经济占有土地不超过该行政区各类农业用地的1%,非国家法人不超过10%,外国公民不超过5%。
此外,对土地出售的价格也做了规定。
至今议会虽未批准政府提交的方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议会通过问题不大。
面临社会问题困扰哈经济形势发展虽不错,但社会形势仍很复杂,社会问题并未明显减少,有的甚至还日益严重。
目前有六大社会问题在困扰哈萨克斯坦,即:失业、贫困、毒品、犯罪、生态和人口,其中失业、贫困、毒品和犯罪问题最为严重。
失业近年来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据哈统计部门称,2001年,哈国有15岁以上的经济自立人口为750万人,失业人口78万人,失业率为10.4%。
哈官方登记失业率低于实际失业率。
2001年登记失业率为2.9%。
失业者的情况是:女性占56.7%,不到30岁的年轻人占30%以上,43.4%的受过普通教育,25.7%的失业者受过中等专业教育,12.9%受过高等教育。
失业者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大量关闭或停产。
截至2001年1月,哈国有185个企业停产,359个企业半停产,72个企业非全日工作,被放无薪长假的有3.7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