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与治疗ppt课件
精品课件
19
2.寒因寒用
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 病证。
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 真热假寒证。虽外见寒象,但热盛是其本质, 故用寒凉药以治其真热,从而消除假寒之征象 。
精品课件
20
3.塞因塞用:
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 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虚而致闭阻的真虚假实证,如脾 虚便秘、血枯经闭等证,其治应以补开塞,不 要妄用通泄更伤正气。
精品课件
23
(二)标本缓急
“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是互相
对立的两个方面。本与标,具有多种含义,具有相对的
特性。“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
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如以正邪而言,则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以病因症状论,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其它如旧病、原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疏散风热; 里热证,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虚者则用甘凉养
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
精品课件
15
虚则补之:
虚损病证表现虚弱之象,用补益性质的方药来治 疗;
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若症状属 阴虚,却用补阳药;或症状属阳虚,却用补阴药, 自然不但不能补虚,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因而补 也虚分气血阴阳及五脏,避免出现虚不受补。
注重调养正气 未病先防 养生保健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防止邪气侵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顺应自然规律,注精意品形课体件锻炼,重视精神调节,起7 居有节,劳作适度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先安未受邪之地
(防止传变)
精品课件
指寒证要用温热的方药治疗。
寒证有表寒,里寒之别。治表寒证,宜用辛温解 表的汗法,以发散风寒;
治里寒证则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等温法,以祛 寒温里。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精品课件
14
热者寒之
热性病证表现寒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指热证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属逆病性而用治的
正治法。 根据表、里、虚、实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精品课件
10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 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 个基本原则。
精品课件
11
治病求本
正治
正治与反治
反治
治病求本
急则治其标
标本缓急 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
精品课件
8
早期诊治
疾病一旦发生,及时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尽快使 疾病愈于初期阶段,这是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的 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外邪侵犯人体,如果不及时 治疗,病邪就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 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 困难。
精品课件
9
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传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患病之后,及时控制病 情,防止发生变化,中医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掌握疾病传变规律,先保护人体正气和未受病邪 侵犯的脏腑。
12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它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精品课件
13
寒者热之:
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精品课件
1
目录
第一节 防治原则 第二节 治 法
精品课件
2
中医治疗学,分为治则和治法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 药的普遍原则。
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 化。
治则指导治法。
精品课件
3
第一节 防治原则 预治 调 扶 病 三 防病 整 正 治 因 为求 阴 祛 异 制 主本 阳 邪 同 宜
精品课件
25
缓则治其本
对于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者,虽见有其标证, 亦应针对其原发病之本来加以治疗。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精品课件
16
实则泄之:
邪实病证表现实证的征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 治疗。
实则泻之为针灸治疗原则之一,“盛则泻之”、 “满则泄之”、“邪盛则虚之”都是泻损邪气的 意思,可统称为“实则泻之”。是指实证的治疗 原则应用泻法以达到清泻实邪的目的。
精品课件
17
1.反治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精品课件
21
4.通因通用:
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 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 血瘀崩漏及膀胱湿热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的 病证。治疗可分别用消导泻下、活血化瘀、清 利湿热等方法。
精品课件
22
小结:
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而治, 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 ,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 证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 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精品课件
18
1.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 状的病证。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 真寒假热证。临床虽见热象,但其本质为真 寒,治本之法当用温热药治之。
精品课件
4
治法:
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
精品课件
5
一、养生与预防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养生又称 为“摄生” 。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精品课件
6
一、养生与预防
(一)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 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 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侵袭,做 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急则治标
标本缓急
精品课件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24
急则治其标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 的证候,影响到病人的安危时,就必须先行解决危 重证候。 如脾虚所致的鼓胀,则脾虚为本,鼓胀为标,但 当鼓胀加重,腹大如釜,二便不利,呼吸困难时, 就应攻水利尿,俟水去病缓,然后再健脾固本。 大出血者,无论属于何种出血,均应采取应急措 施,先止血以治标,血止后再治其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