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摘要: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条件。

能否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度和成效,关系到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

因此,建立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构成整体协力,进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题目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题目,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信息、缺人才、缺资金、缺科学治理知识和真诚周到的社会服务。

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已是当前形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题目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必须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往熟悉。

但是,由于政府导向、市场环境、科技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这同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数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由于中小企业数目很大,其涉及的产业门类又非常多,他们需要的技术服务是多方面的。

现存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数目到质量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尤其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直接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机构数目严重不足。

2.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职员素质和能力不高。

现有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由于长期以来都是由政府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治理机制不活,缺乏动力。

因此,从软件到硬件都不适应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要求。

由于治理职员多,专业技术职员少,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职员很少,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很难直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3.对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治理还比较混乱,缺乏同一的组织和领导。

目前社会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性质各异,回属不同。

发改委系统、科技部系统、技术监视局系统、教育部系统,都有一批公益性、半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机构存在,还有很多没有回属的贸易化的技术开发公司,成果转化公司等。

这些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合作,各行其是,不能发挥整体上风。

更有甚者,经常出现无序竞争,往往发生收费过高,服务不好,诚信缺失的情况,使中小企业蒙受损失。

4.国家机构改革之后,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被弱化。

原国家经贸委曾十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发布过一些指导性文件,对地方的公益性技术服务机构给过较多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各地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因此而取得一定成效。

机构改革之后,由于工作职能的转移,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客观上造成了弱化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的结果。

二、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赖于建立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才能形成整体协力。

要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思路开展工作。

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1.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充当着别人所无法替换的作用。

可以说,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能否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展和成效,关系到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

今后,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应从对单一企业和具体项目的支持转变为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进步上,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和着力点将主要放在外部创新环境的建设上,更加注重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求出发,整合各系统能力,注重政策间的衔接和配套,以实现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整体效果。

2.发挥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来源题目。

在促进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中,应改变单个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依靠产业集群的上风,积极构建基于产业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企业技术同盟,为集群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互动,特别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带动和扩散效应,促进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进步。

通过集群内技术发展的互动,避免集群内部企业相同产品的技术重点投资,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开发本钱,进步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集群整体发展。

3.调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

目前,已初具规模的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气力,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融资及担保公司所提供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研发的资金题目。

在企业开始研发新品,到研制成功这个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应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技术咨询的“四技”服务,使企业避免少走弯路,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周期。

因此,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题目,也可以缩短研发周期,这同样也是企业技术研发成败的关键。

4.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与当地的科研气力紧密结合,运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充裕的人才上风,探求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实现高精尖产品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成为企业的技术孵化器。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对策措施建立和发展一大批科技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新技术推广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直接技术服务等各种技术服务,形成一个从国家到省、市、县区上下结合的,各种专业领域配套齐全的服务体系,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技术服务,从而确保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断进步。

根据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工作职责,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综合性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各类服务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导和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紧密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撑。

首先是要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困难,产品等信息发布。

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及发布信息。

其次要建立联系政府有关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建设各种公共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开发相关软件实现信息匹配,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提供手段和通道。

第三是通过加强与IT公司、信息化服务企业的联系,推进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程。

2.建立技术协作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同盟,主要是通过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应用。

二是与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如模具设计、产品检测及污水处理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三是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气力、组织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同盟,为中心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技术服务。

3.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的协作,捉住科研院所改制的有利时机,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

二是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进,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同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进。

三是制定引进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

设立消化吸收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配合高校和院所对重大工程项目中引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建立融资、投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尽快制定国家及地区性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进进和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气力参与举办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二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拓展融资渠道。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运转的格式。

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疏透风险资本退出渠道。

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活动,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扩大融资范围。

三是金融机构要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

银行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信贷治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银行对科技企业贸易信贷规模。

政府通过贴息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

四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典当等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下转第99页)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5.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

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特别是离退休专家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困难,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

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网络咨询热线,委托专家进行网上咨询和答疑。

6.实施培训工程,进步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针对中小企业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突出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企业家的培训,主要可采用讲座、研讨以及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深层次的培训等方式,进步中小企业治理者的素质,帮助其树立技术创新的气力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