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课件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
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
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
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
பைடு நூலகம்
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增强语气。
辨析修辞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 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 反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 的檐角。(比喻)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 拟人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 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排比)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设问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反复 )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 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
谁能说它不美呢?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
修辞格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基本作用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 力,引起联想效果。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
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
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 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
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 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 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 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的美丽和宽广。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 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 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 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 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 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 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 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 飞翔。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 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夸张 设问 B 比喻 设问 C 夸张 反问 D 比喻 反问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
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 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 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 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 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 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 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 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
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 方。
[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
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 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 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 有力。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
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反复、 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 引用、反语等。
《课程标准》:“借助常用的语法
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 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 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 或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 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 的一大趋势。
中考专题复习之
修辞手法
桃花江镇中心学校 胡春花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 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 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 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 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 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 子。-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比较的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 溶洞。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的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
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