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冀”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大项目、大基地、大园区、大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着眼于培育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主导主业,我们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发展方针,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我省有一定基础和产业优势的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合作、产业集聚、规模发展”,以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为带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我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461亿元,年均增速为24.7%。

其中2005年实现产值990亿元,是“九五”末的3倍,完成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成2.35亿美元,是“九五”末的4.4倍,同比增长70.1%。

一是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2005年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四个重点领域实现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92.6%,其中生物医药71.26亿元,占26.7%;电子信息41.92亿元,占15.7%;新材料55.3亿元,占20.7%;先进制造79.14亿元,占29.6%,产业集聚优势显著。

一批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产业群体,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二是建设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

围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谋划建设了石家庄生物产业、河北半导体、河北软件、石家庄信息产业、保定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廊坊信息产品制造等六个高技术产业基地。

石家庄生物产业基地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基地拥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等一批具有显著优势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维C、维B12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吉姆欣、吉赛欣、乙肝疫苗等生物工程药品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

半导体材料基地一批骨干企业成长迅速,宁晋晶龙、河北普兴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单晶硅产量居世界第一,砷化镓、蓝宝石单晶及晶片技术及生产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

保定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产业链的输变电制造和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保定天威英利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高技术产业基地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散地和辐射源。

三是积极推进战略合作。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开展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我们积极推动与省外的优势大型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批合作项目签约建设,对促进产业要素集聚、加快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已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共同建设石家庄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的合作备忘录,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签署了发展通用飞机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石家庄通用飞机产业基地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小鹰-500轻型飞机已通过国家型号审查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一期投资20亿元的华为北方信息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兴集团与我省合作建设的北方通讯产业基地正在积极推进。

这些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将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共投资145亿元,围绕“十五”计划确定的基因工程药物、中药现代化、数字通讯产品及系统等十大高技术产业重点工程,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示范项目224项,目前已有90个项目竣工投产。

共有76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支持资金5.5亿元。

这些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使我省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群体,在一些产业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十六大”提出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就是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

为此,我们以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围绕冶金、化工、医药、纺织等省工业主导产业,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80余项,积极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联合攻关,计算机辅助、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围绕主导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专项项目32项,8项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促进了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

全省大中型企业有30%以上实现了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应用,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批引进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缩短了我省产业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如天威集团的750-1000kV特高压变压器项目,成功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我国电力建设特别是西北电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沧州大化通过TDI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TDI 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也有较大影响。

唐山机车车辆厂已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约合作生产60列高速动车机组,3列在西门子生产,57列在唐山机车车辆厂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生产,届时国产化率将达到70%,将大大提高我国高速机车的生产技术水平。

企业新产品开发成效明显,对结构调整的贡献度不断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42.21亿元,同比增长29.36%。

二是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工作指导,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河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体系,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目前,全省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0多家,其中有国家级15家,省级101家。

华药、乐凯、天威、耀华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通过加强技术中心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组织实施国家和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21项,对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升我省在部分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产业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设。

配合科技、财政部门依托省内研发基础较好的大学、科研单位和优势企业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根据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出台了《河北省(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围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重点行业集中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不断提升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四是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和引进合作。

加强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十五”期间,我们积极推进我省与省外著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

目前,我省已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8所国内著名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省外引进技术21189项,引进人才186567名。

仅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就有500多项科技成果在我省企业转化。

全省115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办开发机构105个。

三、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一是开展产业规划的编制。

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们坚持把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突出战略位置,突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制定“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规划的工作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规划,现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广泛征求省直部门和各市及扩权县意见,即将报省政府批复。

组织和参与编制完成了省“十大主导产业”中医药、信息产业规划和省信息化专项规划,已报政府待批。

二是强化政策研究。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参与起草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已经省委六届七次全会讨论通过下发执行,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文件印发。

研究出台的《关于加快我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大工程实施方案》、《河北省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5年)》等若干政策性文件,对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的调研和草案的起草工作,积极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法制化进程。

三是加强统计监测和重大问题研究。

为加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会同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联合提出了落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先后完成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目标研究》、《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河北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等重要课题,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和肯定,部分建议已被省政府有关政策文件采纳。

四、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好科技大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大会为新时期产业科技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技术进步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构筑我省未来战略支撑的必然选择。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抓好国家和省科技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从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配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等四个方面,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河北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