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内容提要】:研究性学习如何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反思一、研究背景介绍为了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高中历史教学课堂,2003年10—12月,我们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备课组结合教材内容“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开展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从前期准备到活动暂告一段落,历时两个月。
现谨将组织该活动的过程与体会简要整理如下,敬请学界前辈同仁赐教。
二、研究方案设计1.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进行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尤其是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写作、演讲、辩论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知识创新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等。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研究方式: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问卷调查、模拟学术讨论。
3 、研究计划:(1)时间:2003年10月13日——12月14日。
(2)参加人员:高一师生660余人及指导老师林桂平、钮昕华等。
(3)活动时间安排:10月13日——11月2日:完成教学进度;选择研究课题;自愿划分课题研究小组(每组2—8人为宜);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11月3日——16日: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
11月17日——30日:学生写作、修改历史小论文;开展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12月1日——7日:分班级组织模拟学术讨论会,选拔成绩优秀者参加12月6日的全年级“‘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模拟学术讨论会”。
12月8日——14日:展示研究成果;学生写个人研究体会和总结;教师完成总结报告。
4、研究课题与研究子课题研究课题: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子课题(仅供学生参考):(1)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2)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3)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春天”;(4)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5)评价革命成败的标准;(6)孙中山民元让位与辛亥革命的失败;(7)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风尚;(8)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与辛亥革命的成败;(9)历史终极意义与辛亥革命的失败;(10)辛亥革命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比较;等等。
5、研究参考资料:(1)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2)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10/9)(3)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1/10/9)。
(4)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何小燕:《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中学历史教学》,2000年第3期。
(6)天虎新闻—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newstanfo/zhuanti/xinhairevolution/revolution.jsp(7)故乡—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http: ///zhuanti/xinhai/(8)人民网—时政—专题—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GB/shizheng/252/6534/(9)辛亥革命纪念馆网站/(10)湖南在线—新闻中心—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gb/special/node_1012.htm(11)中国辛亥革命首义网/inhex.html(12)搜索引擎—辛亥革命—网页:雅虎:/搜狐:/百度:/三、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2003.10. 13—11.2)是前期准备阶段,即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境的阶段。
在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完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四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等有个系统了解。
二、选择确定研究课题。
我们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原先设计的研究课题与研究子课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另行设计研究子课题。
三、根据选择的课题进行分组,每组少则2—3人,多则6—8人,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
全年级学生总共分为130多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四、教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辅导讲座。
开设讲座时,我们首先将近年来学术界辛亥革命研究的主要成果、学术动态等向学生作了简要介绍;对收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建议;又对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作了具体要求:一要观点鲜明,切忌泛泛而谈,不知所云;二要论据充分,广泛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和论文专著,史论结合,切忌论之无据,言之无物;三要结构严谨,切忌七拼八凑、胡编乱造;四要借鉴前人成果,切忌剽窃抄袭,毫无新意。
(二)、第二阶段(11月3日——12月7日)是具体研究阶段,即师生共同实践体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研究性学习活动:1.收集整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
(11月3日——16日)收集整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真正开始。
刚开始,学生收集资料遇到诸多困难。
因为在中学里和对于中学生而言,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相当匮乏,学生能够直接获取的、与自己的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相当有限。
为此,一方面,我们延长了收集资料的时间,将原先计划的一周时间延长为两周。
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多方指导和帮助。
我们建议学生在业余时间到滁州市图书馆、在滁州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等地查阅各种书刊杂志;上互联网搜索,广泛查找有关资料,还向学生推荐了上述资料和六家有关辛亥革命的网站以及网上搜索的具体方法。
经过近两周的紧张忙碌,学生普遍获得了不少对于写小论文有作用的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要对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淘汰边缘资料;要对获得的资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资料,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经过综合整理有关资料,为写作历史小论文作了充分准备。
2.写作、修改历史小论文;开展问卷调查。
(11月17日——30日)在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之前,我们在讲座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一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二要力求不同观点“百家争鸣”;三是提倡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学生的论文初步成文以后,我们又指导学生修改充实。
针对逻辑混乱、内容干瘪、无深度、错别字病句多等不同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要求学生对小论文进行加工润色,精雕细琢,努力使之成“一家之言”。
由于小论文写作和修改持续时间较长,我们又组织学生开展了辛亥革命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经过集思广益和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了如下调查问卷:辛亥革命有关知识调查问卷问题选项1.你知道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巨变”的三大历史事件吗?A.不知道B.知道如果你知道,请写出来。
2.你知道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3.你对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有哪些?(可以多选)A.教材及课堂B.报刊杂志C.网络资源D.其它途径如有其它途径,请写出。
4.你知道你所在的家乡在辛亥革命中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吗?A.知道B.不知道如果你知道,请举例说明。
5.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在辛亥革命中涌现的革命英雄人物吗?A.知道B.不知道如果你知道,请举例说明。
6.你参观过有关辛亥革命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吗?A.有B.没有如果你参观过,请举例说明。
7.你看过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吗?A.有B.没有如果有,请写出小说、电视剧、电影的名称。
8.你知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有参加过辛亥革命吗?A.有B.没有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9.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研究性学习有无必要?A.有必要B.没有必要10.你在学习之余有没有时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A.有B.没有如果回答没有,原因是什么?此次调查的对象涉及我校及兄弟学校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分五个小组分头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50份,实际收回673份。
调查结束后,经学生协商,由六名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从调查报告来看,反映的问题不容乐观。
表现在:其一,当代中学生知识面狭窄。
例如第1问,三大历史事件都知道的学生占16.63%;知道其中一个的占33.57%;知道其中两个的占29.38%;另有20.42%的学生一个都不知道。
再如第3问,6 5.32%的学生只选择A,可见教材及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选择两项和三项的分别占27.32%和9.52%,居然没有一人回答还有其他途径。
学生狭窄的知识面给开展研究性学习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其二,地方史的教育急待加强。
例如第4和第5问,分别只有39.36%和42.64%的学生回答知道,即使回答“知道”的学生中,能写出两个以上的也很少,可见有必要开设选修的地方史课程,或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
其三,研究性学习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例如第9问回答“有必要”的只占42.65%,第10问回答“没有”的竟占73.55%,在回答原因时,竟有89.28%的学生回答是:课业负担过重。
(本段要点和有关数据摘自学生写的调查报告。
)3.分班级组织模拟学术讨论会;12月6日举办全年级“‘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模拟学术讨论会”(选拔各班级的成绩优秀者参加)(12月1日——7日)。
这两项活动将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分班级召开模拟学术讨论会,讨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并选拔各班研究性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参加12月6日举办的全年级“‘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模拟学术讨论会”。
在讨论会上,学生大都能够大胆发言,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得失成败。
现摘录在全年级模拟学术讨论会上部分学生及老师的发言如下:教师(林桂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究竟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
今天,我们举行“‘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模拟学术讨论会”,就是为了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得失成败。
希望同学们畅所欲言。
学生1:我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
辛亥革命以后,在政治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方面,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思想文化方面,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
因此,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伟大巨变,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
学生2:我也赞成辛亥革命胜利了的观点。
辛亥革命发生在“皇族内阁”的骗局被揭穿以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它的爆发犹如“及时雨”,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绵延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