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 效性

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 效性

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
发表时间:2013-09-03T10:01:24.51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雨霏
[导读] 目前,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当前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基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李雨霏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45700
[摘要]:目的:对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进行讨论。

方法:对2010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期间在本院通过应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过敏性疾病药物治疗的110 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分析。

结果: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结论:两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作用等效。

[关键词]:盐酸西替利嗪;药物动力学;生物效性
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原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是一种古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1]。

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全身不适,可能有疲倦乏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出现皮肤紫癜,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疾病[1]。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食物、灰尘、花粉,吸入性异物等致敏因素是造成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

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该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且其很有可能伴发多种疾病或者会留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3]。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尤其,该病在诊断中很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增加了治疗难度[4]。

过敏性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各种继发性疾病。

因此,对过敏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应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疾病已经多次出现在国内大量相关报道上。

我们对2010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期间在本院通过应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过敏性疾病药物治疗的11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盐酸西替利嗪的临床制剂改进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期间在本院通过应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过敏性疾病药物治疗的110 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

这 110例患者的年龄在11-63 岁之间,平均年龄35.6 岁。

其中,这11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1 例,女性患者29 例。

所有患者在病程、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

110 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过敏性疾病,且临床症状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为过敏性皮炎时,在肢体处会出现大小不一,对称性分布的颜色深浅有别的红斑、紫癜、水疱等;②患者为腹型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以及黑便;③患者为关节型过敏时,会出现关节肿胀、活动障碍且伴有小腿腓肠肌疼痛;患者为肾脏型时,则会蛋白尿、水肿等情况,且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后发现结果异常。

1.2 被试试剂
被试制剂:盐酸西替利嗪胶囊,规格10 mg/粒,由辽宁药品新技术研究所研制,批号:981020;参比制剂:盐酸西替利嗪片,规格10 mg/片, 由辽宁药品新技术研究所研制,批号:970721;盐酸西替利嗪对照品:辽宁省药品检验所提供(含量:9915%);内标为盐酸羟嗪(沈阳药科大学药化教研室合成,纯度经MS 验证大于9815%);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铵为分析纯。

1.3 治疗方法
11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于试验前一日晚8:00 开始禁食,试验当日晨7:00 空腹口服受试制剂2 粒或参比制剂2 片,温水送服.两次实验间隔一周,实验期间禁服其他药物.其中, 55 例患者采用使用常规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温水送服治疗,1 次/d。

在采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还要督促和避免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并要做好抗感染的治疗。

1.4 观察方法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口服药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白细胞数目以及其它生命体征的改变,并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归纳、统计和分析。

在药物治疗 0117,0133,015,1,115,2,4,6,8,12 和25h 后,由肘静脉取血5 mL 并立即移入经肝素处理的离心试管中,室温作用5min 后,分离血浆,置-20℃保存。

1.5 统计学方法
对110 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系统归纳后,使用SPSS 11.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x2 检验,组间差异采用t 检验,Spearman 相关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等。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
通过对110 例患者血清中样品峰面积比代入标准曲线,所得浓度和标准品加入量的比值即为相对回收率。

取低、中、高三种浓度40ng,200ng 和500ng/ml 的西替利嗪血清样品,按样品处理项下,于1 日内和不同日处理测定5 次,计算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

(见表1)
表1 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且随着近些年的统计发现其患病率不断加剧,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

过敏性疾病病程较长,且复发率非常高[5]。

患有该病的患者,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全身不适,可能有疲倦乏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出现皮肤紫癜,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

目前,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当前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基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近些年,已经有相关学者发现通过盐酸西替利嗪药物治疗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盐酸西替利嗪为新型H1 受体拮抗剂,临床证实具有显著抑制外源性组胺的作用,口服后具有良好的抗过敏和抗变态反应疗效,且由于结构中引入)COOH,使分子极性增大,在通常剂量下不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当前,对于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的研究已经被多次报道。

孙苓苓等人通过对12 例健康男性对其通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和盐酸西替利嗪片后不同时刻血浆中西替利嗪的浓度的对比研究后发现,12 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和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受试者,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差异并不显著,且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检查结果也证实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和盐酸西替利嗪片具有刺激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通过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可以促进过敏性疾病的治愈效率,并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姜云平则通过对21 例志愿者进行国产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和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后发现,国产胶囊和进口片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提示了盐酸西替利嗪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

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将110 例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种制剂的AUC 和Cmax 均拒绝不等效假设,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可以有效治疗与控制过敏性疾病,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综上所述,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工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其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的研究还需要相关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盐酸西替利嗪的制剂研制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孙苓苓. 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17(5):318-320.
[2] 曾兰芳.盐酸西替利嗪片的色谱分析[J].北方药学,2013,(04):15-17
[3] 黄澜.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生,2012,(06):12-14
[4] 周冰玉. 盐酸西替利嗪片稳定性深入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18-20
[5] 谢正平.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与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 (01):28-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