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

道路景观设计(附图片)§1 概述一、景观与道路景观的含义景观为多义性名词,在建筑、园林、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使用,其原意为风景、风景画、眼界等。

作为地理学名词,整体概念,兼容自然与人文景观;一般概念指地表自然景色;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象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类型单位,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森林景观、城市景观等。

(辞海[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777.)道路景观指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视野中的道路及视线所及的空间四维景象。

如静止时视野所及为道路与环境的三维空间景象。

前者为动态,后者为静态。

道路景观的内容系含公路与城市道路本体、沿线地形、地貌、山脉、河、湖、田野、绿化、森林、植被、建筑物、附属设施与建筑小品等所组成的自然物理形态与社会历史文物。

也包括沿线招牌、广告、雕塑等所组成的线形空间与动态景物。

二、道路景观的要素所谓景观要素乃形成景观的各个组成部分。

道路景观系由道路本体、桥梁、沿线建筑物、绿化、附属建筑物以及两边广告牌等各种物体构成。

这些构成景观的单个物体(象),我们称之为道路景观的要素。

道路景观要素包罗很广,宏观方面可以大至自然地形、地貌、山、水、田野、森林的开阔空间,微观方面可小至邮筒、建筑小品、电话亭、座椅等,景观构成要素列于表1。

道路景观构成要素类别表表 1景观主体要素1.道路本体各级公路、城市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专用公路、高架路、桥梁、隧道、平交、立交桥、排水构造物、行人天桥、地道、停车场等2.道路沿线建筑物车站、饭店、办公楼、寺庙、道观、宫殿、陵墓、宝塔、图书馆、影剧院、宾馆、商场等3.道路绿化公园广场公园林荫道、街心花园、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名胜古迹、花园、植物园、名树园林、行道树等景观辅助要素4.道路附属设施交通安全、管理、服务、防护与照明设施、沿线广告、宣传画、围墙、沟渠、隔离栏5.景观背景江、海、河流、湖泊、山脉、森林、农庄、风车等自然景色,包括天空、云彩、喷泉、瀑布6.景观动态要素车辆行人的活动(步行人群、自行车队…)季节天气变化(雨、雾、雪、阴影、倒影…)信息标志动态显示(交通与商业广告)三、道路景观的类型与分类1、景观的类型一般来说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他们都是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

常因人的年龄、文化教育、兴趣、习惯、心情和知识状况的差异和鉴赏观点、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对景观的认识与评价等亦会有所不同。

⑴自然景观,范围很广,包括山、水、田野、森林、一丘一壑、云雨、雾雪、阳光、月亮等所有可以成景的自然物体。

设计者利用得巧妙、得当,都可以成为难得的风景和自然景观资源:山水田林作为景观背景、骨架或衬托的轮廓。

而雨、云、风、雪及日、月的光线则可因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成为动态景观,溶洞、奇山、怪石、温泉、瀑布等也可成为美丽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自然的造化,是长期宇宙演进的结果,人类自身无法创造,更不应人为破坏或任意改造(图1为利用自然景物美化视轴的一例、图2为利用人工建筑物美化视轴的一例)。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尽量保护自然与自然景观并充分予以利用。

⑵人文景观是历代社会时期先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包括各种历史的、现代的建筑物、宫殿、庙宇寺观、碑林石刻、佛像、牌楼、陵墓、有代表性的民居、宅院以及文物古迹等艺术作品和名人故居。

⑶社会景观是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的人们生活习惯与行为特征为内容的景观,如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村落、宗教信仰、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均可形成一种特色,社会景观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域人民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社会景观涉及面广、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同民族特点、宗教派别、社会制度、信仰风俗习惯等有关。

图1 线选时,突出了具有特色的自然景物给图2 在直线尽头利用人工建筑物提供可见的有趣景物驾驶者视觉上展示一幅优美的景色的视轴,这一类视轴必须在定线时就设计好2、道路景观的分类道路景观根据道路性质的不同,通常分为公路景观和城市道路景观两种,但由于风景区道路与这二者均有所区别,故将风景区道路单独列为一类。

⑴公路景观分类公路景观学要研究的是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根据司机、乘客的视觉特点,从动态角度来研究线形的连续性、可预知性、视线诱导以及路线与环境的融合等。

公路景观又可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如图3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包括了公路自身及沿线一定区域内的所有视觉信息,适用于对公路沿线一定范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利用、开发、创造等工作的研究。

动物人类自身,珍禽异兽、地方动物植物林海、草原、古木、松涛、花草、苔藓,地方植物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山形土源、沙丘、梯田、平原、沙漠、戈壁、垭口、山脊奇石峭壁、峡谷、石林、雪峰、冰川、岛屿、溶洞水体江、河、湖、泊、海岸、沙漠,潭溪湍流、瀑布涌泉、水天舟波、碧波涟漪公路景观天象、时令云雾、雨雪、日出、日落、朝霞、暮晖、彩虹银链,月盈月蚀、四时季相虚拟景观历史传闻、神话传说、诗词碑记寓意象征、古迹遗址、名人轶事、地区风俗、礼仪、服饰人文景观沿途景观城乡建筑特色、古建筑、陵墓、村落、水坝、湿地、矿山电网、水网、路网具象景观道路自身体态、形象路上景观桥梁、涵洞、隧道、挡墙、立交、出入口、交通工程设施车辆、车型、车速、物品环境艺术道路沿线美化、绿化、服务、休息场所小品、雕塑、铺地等图3 按公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图②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分类按公路景观主体的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公路景观分为动态景观(景观主体高速行驶)和静态景观(景观主体静止或慢行);动态景观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外的景观;静态景观亦包括道路用地范围内、外的景观。

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研究景观主体处于高速行驶或静止慢行状态下,对动态景观及静态景观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视觉观赏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动景观序列空间设计与静景观组景技法、手段的应用。

③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如图4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公路景观的规划、创造、建设者可明确哪些景观需在公路规划、选线、设计中予以保护、开发、利用和改造,哪些景观需在公路规划设计时进行设计与创造。

保护、利用景观线性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外(地形、植被、水体、农田、林网)点式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外(地形、植被、水体、城镇、文物、建筑物、构造物)公路景观线性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道路线形、道路绿化及设施)设计、创造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外(道路线形与环境协调、沿线城乡建筑及水、路、电、林网)点式景观道路用地范围内(道路立交、出入口及收费站、服务站所)道路用地范围内(山形、水体、城乡建筑物、构造物)图4 按公路景观的处理方式分类图⑵城市道路景观分类城市道路景观学主要根据用路者的视觉特性、行为特性研究以道路组织城市艺术,探索城市道路与视觉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方法。

城市道路景观可按照设计要素分类,具体分类如图5所示。

这种分类方法将城市道路景观分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和城市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是构成城市道路景观的各种物象;城市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反映的是城市道路景观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结关系。

自然景观:地形地势、水体、气象气候静态景观道路、路面、交通设施城市道路景观构成要素人工景观绿化、建筑与构造物、街道小品城市道路景观动态景观交通流:人流、车流,人的活动景观特征的确定城市道路景观控制要素廊道空间形态景观轮廓标尺度、质感、色彩图5 城市道路景观分类⑶风景区道路分类根据在风景区内所起的作用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主干路主干路指在风景区中结合自然景观的旅游游览路线,一般从风景区入口通向整个景区的各个主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服务功能区、管理区,形成整个景区的骨架和环路,组成引导游览的主干路线应能适应风景区内生产运输车辆、管理车辆的行驶,以及应能满足突发事件如救护、消防等交通要求。

风景区内主干路的等级一般较高,宽度在7~20m之间。

②次干路次干路是主干路的辅助道路,成支架状连接风景区内各景点,车辆可以单向通过,承担风景区内游览、生产管理和运输产生的交通。

道路宽度一般为主干路的一半左右,线形指标比主干路要低。

③园路园路是风景区道路系统的末梢,一般为供游人休息、散步、游览的通幽小径。

可通达风景区内各个角落,是到广场、景点的捷径,园路的宽度一般在1.0~2.0m之间,多选用简洁、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或者条砖层铺或用水泥仿塑各类仿生预制板块,并用材料组合以表现其光彩与质感。

园路的功能除了提供行人交通之外,他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为风景区增添了情趣,形成了独有的景观特色,在交通上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重要补充。

上述三类道路指的是风景区内部道路,但有些道路穿过了风景区,其本身从功能上即作为风景区的主干路,同时又承担着区域交通的任务,其交通组成和风景区内部道路有所不同。

因此,有必要将其区别于风景区内部道路来看待。

根据上述分析,将风景区道路划分为穿过风景区的道路和风景区内部道路两大类,其中风景区内部道路又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园路三类。

§2 道路景观设计基础道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建筑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交通工程学、汽车运动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直接相关和较为重要的为人的动态视觉、视野、生理、心理感受与美学要求。

一、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汽车上的人对道路景观的观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驾驶人,一类为乘客。

驾驶人关注正前方,乘客随意性较大,由于坐姿限制主要注视的是前方与侧前方。

在高速行使的汽车上,由于路侧景观移动速度快,乘客不能长时间注视路侧景观。

本文主要讨论驾驶人为主的道路景观。

根据许多景观专家的研究,道路景观设计应主要考虑与景观直接相关的人的动态视觉生理特性,由于汽车车速提高,人的动视力降低,视角变窄,视点前移,视野缩小,因此,对道路线形景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家知道传统的美学与景观设计,多从静态考虑,从步行人视点出发,而现代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行驶汽车的载体。

乘客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汽车上,观察道路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据国外观测研究的资料,一般车速为65km/h 时,视野广角为75°,前视点400m ,可见宽度为车两侧24m 以外,80km /h 视野广角为60°,前视点450m ,当车速为l00km /h 时视野广角仅为40°,前视点为550m(参见图6)而可见道路宽为车两侧33m 以外,这表明随着车速提高路面在司机或乘客视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如6车道40km /h 路面在用路人视野中占20%,96km /h 则路面在乘车人视野中要占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