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1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学校、科研和体育管理部门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产业开发、经营管理、竞赛组织及全民健身指导的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和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精神。 (二)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四)具有健康身心的合格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一)学校体育学研究方向(含大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论、高等体育教学管理); (二)社会体育研究方向(含体育经营管理、全民健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社会化研究); (三)体育管理学方向; (四)体育社会心理学方向。 三、学习年限 2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原则上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凡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以导师为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方式。 (二)研究生入学后,由学院组织学生与导师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送研究生部备案。在执行中若有个别需要改动,应经指导教师与研究生本人研究后,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报研究生部备案。 (三)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教育相结合。 (四)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五)为研究生授课的教师一般应有高级职称,由本教研室推荐,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后安排为研究生上课。 (六)导师应为本专业研究生讲授一定量的专业课。 (七)为扩大本专业知识面,应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 (八)研究生应参加所在教研室和校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使研究生更多地接触学科前沿的信息,扩大视野。 (九)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和调研活动,在论文开题之前,要完成至少2篇文献综述等形式的学术论文,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 3

(一)学分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修够30学分即可毕业,其中课程学习26学分,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各2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是否学位课 开 设 学 期 合计 学分

学位 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1.5 √ 第一学期

7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文科) 80 1.5 √ 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理科) 60 1.5 √ 第二学期 综合英语(一) 60 2 √ 第一学期 综合英语(二) 60 2 √ 第二学期

学位 基础课

0403012001 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 36 2 √ 第一学期

13 0403012002 体育人文社会学高级概论 36 2 √ 第一学期 0403012003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36 2 √ 第二学期 0403012004 体育多元统计与SPSS 36 2 √ 第二学期

学位 专业课

0403013001 体育学原理 36 2 √ 第一学期

0403013002 体育教育基本原理与方法 36 2 √ 第二学期 0403013003 体育科研方法(文献检索) 18 1 √ 第二学期

综合类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限选课

0403014001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 18 1 × 第三学期 1 0403014002 学校体育学方向课(结合选题教学) 36 2 × 第三学期 各研究方向必选,2学分

0403014003 社会体育方向课(结合选题教学) 36 2 × 第三学期 0403014004 体育史学方向课(结合选题教学) 36 2 × 第三学期 0403014005 体育管理学方向课(结合选题教学) 36 2 × 第三学期 0403014006 体育社会心理学方向课(结合选题教学) 36 2 × 第三学期

任选课

0403014007 专业英语阅读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共3学分,任选其中3门

0403014008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9 高原训练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0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研究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1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进展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2 营养与保健学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4

04030140013 体育经济学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4 体育法规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5 比较体育学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6 体育近代史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7 体育管理学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8 体育人类学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19 现代教育技术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20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21 休闲体育学专题讲座 18 1 × 第三学期

04030140022 体育哲学思维科学 18 1 × 第三学期

必修环节

实践 环节 0403015001 教学实践 ≥10学时 1 × 第四学期

2

0403015002 调查研究 ≥15天 1 × 第二学年

学术 活动

0403015003 文献阅读 ≥60篇 1 × 第一、二学年 2 0403015004 学术讲座及研讨(讲座、学术会议等) ≥10次 1 × 第一、二

学年

大众健身手段 0403015005 太极拳 30 0 × 第二学期 不计 学分

0403015006 体育舞蹈 30 0 × 第二学期 0403015007 健美操 30 0 × 第三学期 0403015008 网球 30 0 × 第一学期 0403015009 羽毛球 30 0 × 第三学期 04030150010 乒乓球 30 0 × 第一学期

补修课 0403016001 体育心理学 54 0 × 第一学期 任选3门以上,不计 学分

0403016002 运动解剖学 48 0 × 第一学期 0403016003 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论 34 0 × 第二学期 0403016004 学校体育学 36 0 × 第一学期 0403016005 运动生理学 54 0 × 第二学期 0403016006 体育保健学 51 0 × 第二学期 0403016007 田径 64 0 × 第一学期 0403016008 体操 54 0 × 第二学期 5

0403016009 篮球 72 0 × 第二学期 (三)课程设置说明 1.学位专业方向课。由同一方向的导师组分段讲授,内容必须结合今后学生的研究方向,着重介绍学科方向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充分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授课地点按照学校要求必须在教室内进行,由学院统一安排。 2.教学实践。时间为4周左右,实际授课时间不得少于10个学时(必须提交教案和指导教师听课、评课记录和评语),由导师负责安排,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1学分。教学实践的形式有:讲授本、专科学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践课、训练课和论文写作等。 已有二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并于实践活动结束后,由教学实习导师和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相关材料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以院系为单位收齐上交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本人成绩。 3.调查研究。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是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其形式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科技咨询与开发、参加学术会议等。研究生的调查研究工作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调研一般定在第4或5学期进行。调研工作前,导师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在读期间,研究生至少参加一个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具备文献综述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应具有深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研究生参加调查研究工作量累计不少于15天,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导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1学分。 4.文献阅读。研究生须每学年围绕研究方向阅读30篇文献,撰写1篇文献综述,第一、二学年共计完成2篇文献综述,时间由学生与导师商定,文献综述由导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1学分,文献综述须报研究生办公室备案。在进行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5.学术讲座及研讨。包括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研究生论坛,参加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