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


合成路线
推荐Leabharlann
一、1,3-二氧戊环(2)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人乙二醇248g(4mol),多聚甲醛120g搅拌,缓缓 滴加浓硫酸12ml,滴毕,搅拌回流3h。冷却,加人氯化钠使饱和盐析。 分出有机层,用氢氧化钠干燥,蒸馏,收集bp74~76℃馏份,得无色液 体256g(66%)。nD20 1.4001。 二、2-氧杂-1,4-丁二醇二乙酸酯(3)的制备 在干燥反应瓶中,加人乙酸酐73.4g(0.72mol),无水三氯化铁适量, 搅拌,于室温下滴加(2)44.4g(0.6mol)(约0.5h滴毕),升温至100℃, 保温搅拌0.5h。反应毕,减压蒸馏,收集bp118~120℃/1.9kPa的馏份, 得液体(3)91g(87%),nD25 1.4200。 三、N2-7(或9)-二乙酰鸟嘌呤(4)的制备 在干燥反应瓶中,加人鸟嘌呤核苷283g、乙酸酐1.03L(10mol)和 冰乙酸210ml (2mol),搅拌回流1h。反应毕,减压蒸馏,回收尽乙酸 酐或乙酸。稍冷,加人乙酸乙酯600ml,搅拌回流0.5h,冷却,过滤, 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4)183.3g (78%),mp274~276℃。 四、N2-乙酰基-9-[(2-乙酰氧基)甲基]鸟嘌呤(5)的制备 在干燥反应瓶中,加人(4)200g(0.85mol)、(3)282g(1.6mol)、 对甲基苯磺酸-水合物9g(0.052mol)和甲苯1.2L,搅拌回流24h后,迅 速冷却至0℃,过滤,用乙醇200ml×3洗涤滤饼,干燥,得 (5)185.4g(69%),mp198~201℃。 五、阿昔洛韦(1)的合成 在反应瓶中,加人(5)155g(0.5mol),25%甲胺水溶液2.7L,于 35~37℃搅拌 0.5h。减压浓缩至干,加人乙醇350ml,搅拌,过滤, 用乙醇60ml×3洗涤,干燥,得粗品(1),用40倍量水重结晶,活性炭脱 色,得白色粉末(1)105.8g(96.8%)。mp255~ 258℃。
用法用量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以阿昔洛韦为 首选药物,成人为每日10mg/Kg,每8h一次静脉滴注, 疗程10天。儿童(l~12岁)为6mg/Kg,每8h一次, 疗程5~7天。 其他部位(如皮肤、粘膜、生殖器等)的疱疹病毒感染 则口服阿昔洛韦200mg,每天4~5次或6mg/Kg,每 天2次,静脉滴注。骨髓移植者的疱疹病毒感染可在手 术前一周应用,术后维持5周。 免疫缺陷者的水痘-带状疱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阿 昔洛韦5~l0mg/Kg,每8h一次静脉滴注,5~7天为 一疗程;或口服400mg,每天4次,疗程5-10天。 慢性乙型肝炎可用10~l5mg/Kg静脉滴注,疗程30天, 或间歇应用总疗程60天。
同类药物优缺点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是 似类物,都为抗病毒药物。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是同系物,其抗病毒作用 比阿昔洛韦相似,但作用更强; 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作用机制 与阿昔洛韦相同,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起作 用,但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在体内转化为喷昔洛韦,与阿昔洛韦 作用机制相似,只是耐阿昔洛韦的单纯疱疹病 毒对泛昔洛韦仍敏感。
分 子 式 :C8H11N5O3 分 子 量 :225.21
通用名:阿昔洛韦
别 名:Acyclovir, 无环鸟苷,开糖环鸟苷,无环鸟嘌呤,无环鸟嘌呤核 苷,开链鸟嘌呤核苷,羟乙氧甲鸟嘌呤,Aclovir, Acyclovior, Cycloviran, Maynar, Milavir, Poviral, Viclovir, Viprel, Virmen, Virodex, Zovirax,ZyclirAcycloguanosine,ACG,ACN,W248U
适应症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服用于生殖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 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注射剂用于免疫缺 陷者。初发和复发性粘膜皮肤感染的治疗以及反复发作病例的 预防;也用于单纯疱疹性脑炎治疗。 2.带状疱疹:口服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带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 症病例的治疗。注射剂用于免疫缺陷者严重带疱疹病人的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4.局部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早期生殖疱疹感染和免疫缺陷 者自限性粘膜皮肤单纯疱疹的初治和复发病例。 5.用其钠盐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用于治 疗: ①单纯疱疹性角膜炎;②单疱疹;③带疱疹;④用其钠盐 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浅、深层角膜炎。
以下症状如持续存在或明显应引起注意
长期口服该品出现关节疼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晕眩(较短程用 药为多)。长期用药少见有痤疮和失眠;短程用药少见有食欲减退。注射 用药常见轻度头痛,少见多汗。该品对细胞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外用滴 眼剂和乳膏剂无明显不良反应。静脉给药需缓慢滴注1小时以上或连续缓 慢滴注,一般无反应。有时可见皮疹、荨麻疹、发烧等过敏反应,停药即 消退。亦有时出现头痛、恶心、低血压、血尿等不良反应。口服200— 800mg,一日5次,大量饮水也无明显反应,正常人耐受性较强。但在高浓 度快速滴注或口服大剂量的失水病人,可因该品水溶性差,输液过少析出 结晶阻塞肾小管、肾小球而造成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正常的病人和婴儿 排泄功能低,需减量给药。静脉点滴或口服未见对骨髓有何影响。一时性 血清肌酐升高,皮疹,荨麻疹,出汗,血尿,低血压,头痛,恶心等。 ACV的不良反应较其他抗病毒药为少,多出现在血药浓度超过25mg/L时, 此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大剂量快速静注后可能有尿素氮、 肌酐升高、肾小管内结晶沉淀、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谵妄、震颤 等,停药后可自愈。外用软膏偶可有局部烧灼或刺痛感。偶可发生角膜上 皮损害即弥漫性表层角膜炎。 除偶有头晕、呕吐、头痛外,口服阿昔洛韦几乎无毒,静注耐受较好,只 1%病人会发生脑病,高剂量静注可引发神经系统障碍。大剂量突击性注射, 可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阿昔洛韦
Aciclovir
阿昔洛韦是一个经典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1981年由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研发成 功, 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普洛韦从1988 年起进入最畅销的20种药物,1992年 阿苷 洛韦已是世界最畅销的前15种药物之一,当 年全球的销售额达13.95亿美元, 占全世界 抗病毒药物市场的65%以上,1997年4月 22日阿昔洛韦在美国专利到期, 并批准做 为非专利药。
更昔洛韦 ganciclovir
更昔洛韦 ganciclovir 化学名称为:9-(1,3-二羟基-2-丙氧 甲基)鸟嘌呤 本品为一种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的类似 物,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其作用机 理是:更昔洛韦首先被巨细胞病毒 (CMV)编码(UL97基因)的蛋白激酶 同系物磷酸化成单磷酸盐,再通过细胞 激酶进一步磷酸化成二磷酸盐和三磷酸 盐。在CMV感染的细胞内,三磷酸盐的 量比非感染细胞中的量高100倍,提示 本品在感染的细胞中可优先磷酸化。 预防及治疗免疫功能缺陷病人的巨细胞 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的 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 病人。
不良反应/毒副作用
按给药方式分
1 口服可出现皮疹、荨麻疹、胃肠道反应、胆红素与某些肝酶升 高、血清肌酐与尿素增加、头痛及其他神经系统区应。 2 个别人出现精神混乱、幻觉、震颤、嗜睡,甚至惊劂和昏迷, 停药后可恢复。 3 注射给药应采用静脉缓慢滴入,不直快速推注,也不可皮下或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后可发生静脉炎以及暂时性ALT升高。 4 与丙磺舒并用后,可产生排泄的竞争性抑制,使本品半衰期延 长,体内蓄积。 5 对过敏体质与精神异常者忌用,肾功不良应减少剂量(大剂量 可发生肾毒性,肾小管出现结晶而致肾小管阻塞),妊娠妇女使 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能充分保证。 6 外用软膏可有局部的灼痛及过敏现象。偶可发生角膜上皮损害 即弥漫性角膜表层炎。
同类药物简介
泛昔洛韦 伐昔洛韦 更昔洛韦
泛昔洛韦 Famciclovir
泛昔洛韦(Famciclovir),非 处方药。泛昔洛韦(FCV)是从阿 昔洛韦(ACV)和更昔洛韦(GCV) 类似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是根据 其药代动力学研制的前体药物,具 备抗病毒谱广的特点,药物口服后, 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及较长的作 用时间。除抗疱疹病毒外,对乙肝 病毒也有一定的作用,药物在感染 细胞中能具有少量的FCV-IP,对乙 肝病毒DNA聚合酶形成极大的亲和 力。据国外报道,其作用与拉米夫 定相当,能抑制病毒的合成,已被 视为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
用法用量
口服:治疗单纯疱疹,每天5次(或每4小时1次),每 次剂量为200mg,连用5天,2岁以下儿童减半。用于 预防单纯疱疹复发,可每天4次,每次200mg,或每 天2次,每次400mg,以后逐渐减量至每天2次 ,每 次200mg。治疗带状疱疹,可每天5次每次800mg, 连用7天。如病情严重,疗程可以长达半年。静滴:对 单纯疱疾或控制复发,按每千克体重5mg的量加至输 液中,每8小时1次,连续7天。3个月-12岁的儿童按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250mg给药,每8小时1次,连续7 天。外用:局部涂抹霜剂,每天4~6次。 滴眼液滴眼,每次1-2滴,每4~6h 1次,或每日4-6 次。眼膏涂眼,每日4~6次,愈后再用3日。
伐昔洛韦 Valaciclovir
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是鸟 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用于单 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感染。它是阿昔 洛韦的前药,在体内可转化为阿昔 洛韦。是阿昔洛韦酯化物,口服生 物利用度(约55%)显著高于阿昔 洛韦(10-20%)。在体内通过首 过效应被酯酶转化为阿昔洛韦,从 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用于治疗水痘 带状疱疹及I型、II型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包括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 疹病毒感染。可用于阿昔洛韦的所 有适应症。

作用机制/靶点
阿昔洛韦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 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 酸化成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二 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 ①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 ②在DNA多聚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 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