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计划书一、小组背景:从高中到大学,是人生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由于中国教育阶段连接性脱节,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许多问题。

当大学生产生这样得困惑或问题时,一般表现为人际交往范围缩小、程度浅。

对自我的认识产生疑惑。

对新环境产生失望、迷惑等。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本次小组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大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熟悉周围的同学,并且产生信任。

让其感觉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帮助其顺利成长和发展。

小组的对象不一定是大一新生,只要是在人际交往、适应上有疑惑惑问题的同学,或者有意愿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学生,都可以加入这次小组活动。

二、小组活动理论依据:1.a.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概念”,这个概念会影响到生活的每个部分。

自我认识,是留意及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一个过程。

这包括个人对自己行为上、心理上及身体外貌上的认识和了解,以期建立一个正面的个人形象,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b.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隔绝的生活。

除了认识自己,更重要的还要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旅途上正常的成长与发展。

2.在组织行为学者观点中,人群互动关系包括组织对象选择:在自愿报名后,经由小组工作员面谈,吸纳10名适合者参加。

六、小组目标:(一) 协助小组成员学习社交技巧,交流的方式,增强其对他人和社会的了解和信任;(二) 协助小组成员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为自己做安排和设计。

(三) 本次小组每一个阶段分目标稍有差异,是一个发展过程。

七、小组结构:(一) 志愿小组,小组组员依自己的意愿参加。

(二) 小组组员由小组开始到结束均是固定的。

八、小组人员安排(一) 工作员:刘展术,吴世友男,21;杨莹琦,女,21(二) 记录员:刘莹莹郑婵女 20(三) 观察员:汪乐乐女 20(四) 均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大学本科三年级学习。

(五) 有帮助中小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障碍或问题的经历,参加过社区活动。

有小组经验。

九、活动时间及安排:1.成员招募:11月12……11月182.小组活动自2004年11月19日至12月12日,每五、周末下午14:00到16:00,共六次,共十二个小时。

第一次:相互认识和了解第二次:小组开始学会合作第三次:增加小组活动评估:(附后)(一) 小组设观察员一员,协助工作员带领小组;记录员一员,负责小组活动的纪录。

(二) 设计评估表,在小组结束后由小组工作员及小组祖元填答评估表。

由小组工作员进行分析:小组活动认识自我、认识他人附11. 小组名称:你我同精彩2. 小组性质:自我发展小组3. 小组成员:在校大学生,10人,分成两组4. 工作人员:刘展术郑婵汪乐乐(暂定)5. 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暂定)6. 活动时间:共60分钟左右7. 活动目标: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己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从而找出自我学习改进的最佳方法。

8.活动 WEAKNESSES劣势THREATS威胁 OPPORTUNITIES机会活动二:(约30分钟)(1).工作员(第一号)先报自己的姓名,然后右手边的成员(第二号)报自己的名字,接着复述第一号姓名。

(小组成员围成圈而坐)(2).第二号的右手边成员(第三号)报自己姓名后,再复述第一号姓名和第二号姓名。

依次类推,按顺时针方向进行。

(3).最后一号复述所有小组成员的姓名。

(4).第二次除姓名外,另加复述其他一种资料,如住处或班级等。

(5).第三次又加上其他资料,如个人主要兴趣,第四次为特征或个性。

注意事项:(1).第二次开始,可换其他成员担任第一号,四次最好由四个不同的成员开始。

小组成员的位置可以在一组结束后任意调换。

(2).此活动的小组成员由互不认识的同学组成效果为佳。

(3).此活动结束后可将彼此有关之兴趣、特征等归类与配对讨论经验9.总结与分享(约10分钟)10.活动器材及预算:10张A4打印纸:0.5*10=5元;笔:10支(可自带)二.人际关系与交流1.小组名称:圆圈里的秘密2.小组性质:成长与发展小组3.小组成员:在校大学生,10人,分成两组4.工作人员:吴世友刘莹莹郑婵(暂定)5.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暂定)6.活动时间:50分钟7.活动目标:拉近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8.活动内容:活动一:解人结(约20分钟)(1).请所有组员面向圈内围成一圈(2).请组员举出左手,握着对面另一位组员的左手,不可放开(3).再举起右手,握着对面另一位组员的右手,不可放开(4).在不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解开这张错综复杂的结注意事项:(1).握手动作,不要手指互钩,活动时不要牢牢紧扣,否则容易出现手扭伤的情况。

动作只要如平常握手即可,组员活动时像舞蹈转身一样,手贴手以便行动(2).活动进行时,鼓励组员互相叫出对方的姓名活动二:齐心协力(约20分钟)(1).先邀请两位组员进行游戏,两人应以身高相近为佳,两人先背靠背,手臂扣着手臂,然后座在地上,跟着依靠背与背的支持一起站起来。

(2).当两人站起来后,增加一人,成为三人一组,以同样方式贴立起来。

(3).依此类推,增加到四人、五人、六人……直至全体组员都站起来。

注意事项: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难度也会增加。

工作人员应该提醒不要把他人硬带起来,要互相站起来,而不是以其他方法。

9.总结与分享(约10分钟)10.活动器材及预算:(暂无)三(信任1.小组名称:相信我吧~2.小组性质:成长与发展小组3.小组成员:在校大学生, 10人(偶数),两人一组4.工作人员:刘展术郑婵汪乐乐(暂定)5.活动地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活动内容:(1).让小组成员二人组成一对,给每个人发一个眼罩,然后让其中一位组员带上眼罩。

工作人员打乱没带眼罩的成员位置,让其随意扶持一位带眼罩的组员从室内出发,按照工作人员设定的路线前进并返回。

(约20分钟)。

然后互换角色进行体验。

(约20分钟)(2).分享与讨论:(约10分钟)1当你什么都看不见时,有什么感受,2当了解对方感受后,你会怎样带领,注意事项:(1).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小组人员的安全,严禁扶持的人作弄带眼罩的同学。

(2).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多提一些讨论问题,如果学生感触很深,可适当延长分享时间。

(3).带眼罩的同学不能说话10.活动器材及预算:眼罩5个(可用布条代替)5*1=5元四(沟通1.小组名称:沟通从心开始2.小组性质:成长与发展小组3.小组成员:大学在校学生,10人,分成四组,3个的人3组,4个人的1组4.工作人员:刘展术吴世友刘莹莹郑婵杨莹琦汪乐乐(暂定)5.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暂定)6.活动时间:约50分钟7.活动目标:向小组成员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让小组成员知道除语言外的其他沟通方式的重要性8.理论支持:有效的沟通对于亲密关系是有效的,即使在非亲密的日常生活中,有效沟通依然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些关系。

但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语言,还需要很多非语言沟通,以及互动的作用。

9.活动内容:(约40分钟)(1)首先将组员分成三人一个小组(2)然后工作人员将三人隔绝于不同的间隔中,互相不能接触(3).第一位组员需要画一幅画(工作人员自行决定画的难易程度)。

当完成后,请第一位组员口述此图给第二位组员,第二位组员只准听而不准问。

当第二位听完后,请他再将听到的内容口述给第三位组员。

第三位组员根据听到的内容再画出此画。

(4).工作员比较三幅画的结果10.问题讨论:(约10分钟)(1).工作员可探讨单向沟通有什么问题.工作员可访问第一位小组成员只发信息而不回应的感受,以及第二位、 (2) 第三位学员只能接受而不能发出的感受。

(3).让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怎样沟通才最有效11.活动器材及预算:彩笔2盒5*2=10元,A4纸6张五(领导才能1.小组名称:快乐小屋2.小组性质:成长与发展小组3.小组成员:在校大学生,共10人,分成2组,每组5人4.工作人员:杨莹琦吴世友郑婵刘莹莹(暂定)5.活动地点:体育馆(暂定)6.活动时间:50分钟7.活动目标:锻炼小组中的领导能力,增强组员之间的潜能,从而达到和谐完成任务的目的。

8.理论支持:领导一般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使命者、一个先锋和一个鼓舞群众达到目标的人。

所有人类的推动力可归纳为三种:建立权利、影响别人和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小组成员不断体验从权利、人及问题中周旋,小组要给予领导一定的权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依此也可以解释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9.活动问题讨论:(1).比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你认为哪一阶段比较混乱,为什么,(2).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样组织第二阶段以尽快更好完成任务,11.注意事项:(1).根据环境,可适当调整绳长度(2).视情况而定,活动可以适当做变化,如提示让小组轮流做出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十字形、星形等。

工作人员可限制组员只能左手拿绳,以增加难度。

10. 活动器材及预算:绳3元、眼罩5*1=5元,总计8元。

六(团队合作1.小组名称:绝对部队2.小组性质:成长与发展与小组3.小组成员:在校大学生,10人,分成两组,每组5人4.工作人员:刘展术吴世友汪乐乐杨莹琦(暂定)5.活动地点:体育馆(暂定)6.活动时间:约50分钟7.活动目标: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信任8.活动内容:活动一:电网大逃亡(10约分钟)(1).在羽毛球网脚架上绑两根平行的绳,第一根离地1米,第二根在第一根50厘米的上方,中间刚好留50厘米的空间。

.两队人员利用一切方法从中间空隙中穿过,但是不能碰到绳。

(2)(3).以花费时间最少、逃离人数最多组为胜注意事项: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小组成员的安全,出现危险时,马上停止一切活动。

活动二:背腹受低(约20分钟)(1).工作人员给每一个组员一个气球,要求尽量把气球吹大。

(2).每组排成一列,将手上的气球夹在自己腹前和前面组员背后之间。

(3).工作员要求组员一起向前走,但要保持气球不爆炸和掉下。

(4).每组走15米,速度快且气球丢失、爆炸少的组为胜。

问题讨论:(约10分钟)(1).你对以上活动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2).在第一个游戏中,当跨越电网时,你在想什么,完成后,又有什么想法,(3). 第一个游戏中,你被电击而没有逃离电网有什么感触,(4).顺利完成这两个游戏的关键是什么,(5).感触分享(自由发言)。

9.活动器材及预算:绳(可用前面游戏中的)、气球20*0.5=10元活动总费用:约38元(不包括水费)。

具体费用由具体活动为准。

附2:活动评估评估计划:本次评估主要是作为工作方法的小组评估,其基本过程包括:组前计划评估、小组的需求评估、小组过程的评估、小组效果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