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乡村旅游规划

浅谈乡村旅游规划

浅谈乡村旅游规划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系列讲座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
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
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认真学习党的
政策,响应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
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
做出了战略部署,城乡统筹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需要,是探索构建和
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模式的需要。
远景深刻意识到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
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
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很大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
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
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规划,远景认为其是旅游规划的一种。是“旅游者在乡村及
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即利用农业和乡村资源开发的
一种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从资源的角度而言,
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
有特色的发展方向。一般而言,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乡村
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
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
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
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
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
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
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
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
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下面展示几个远景设计研
究院的经典案例:
一、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项目背景: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
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北部、
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
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坝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和全国100个万
亩大坝之一,是余庆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
设计理念:水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不或缺的资源之一,流动的水能有效地
带活乡村旅游,让乡村充满活力;亲水性的旅游项目,更容易让游客体验最为
原始的乡村生活场景。所以远景的本次设计充分依托余庆县自身的山、水景观
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炼地段中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有机的设计使人在规划区
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从而形成深刻的
旅游印象
二、三台古城规划
项目背景: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中上游,为绵阳市辖县,
自公元前201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享有“蜀川重镇、剑南名都”之
称。次项目涉及三台县七个重点片区,分别是古城墙、南门片区、大佛寺、琴
泉寺、北塔寺、东山公园和东山大佛寺。围绕三台县“山水城”的城市骨架对
七个重点片区和县城整体进行分析,东塔、北塔、大佛寺构成了城市景观的制
高点,凤凰山、牛头山、三台山、蟠龙山组成了城西的生态屏障,涪江、凯江
构成了城东的水体景观。在保护和强化三台县“山、水、城”的城市格局的前
提下,展开对这七个片区的规划研究。根据研究将七个片区整合为四个片区,
分别是古城墙南门片区、大佛寺片区、琴泉寺北塔片区、东山公园片区。
设计理念:历史悠久的三台县城,在建成之初便布局严谨,街道整齐如棋
盘,其间东西南北四条主街延伸出无数条小街巷,其四面皆建有重檐城楼和石
拱城门,在辉煌盛世时期,曾有“出门四座寺、进门十座庙”之说,更有“凤
凰展翅盖牛头,石柱盘龙镇梓州,三台山上七星现,马跃岩前看渔游”的美丽
诗篇和靓丽风景。本次项目针对的七个片区各有特色,文化积淀各有不同,将
其与县城的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以文化和农业旅游为主线,挖掘、包装,将单
个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相结合,激活各个片区的历史文
化价值,使七个片区成为具有不同特色的城市公园、文化商业街区、独特农业
型旅游景点等等,并籍此挖掘三台的诗词文化、崖墓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
化,从文化战略上确立三台的文化品牌。
三、越西中所水镇旅游设计
项目背景:中所水镇俗称“水观音”,以得天独厚的天然溶洞水而闻名,
同时它又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上的重要集镇。根据《国务院加
快发展旅游意见》,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
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了保持中所的原生态,打造川南的第一水乡,越西县
已编制完成了《越西中所水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越西携手远景设计研究院当
前正走在这条路上,“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重大项目”
在越西旅游规划启动会上,龙伟是这样理解旅游开发的意义的。
设计理念:远景设计研究院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特色,如文
昌文化、彝族文化、红军文化及水文化等,分期建设中所水镇及周边地区。制
定了以下四个规划:一、旅游基础设施的规划。二、旅游资源的规划。三、功
能区域的规划。四、公益、绿化以及游、购、娱、吃、住、行的规划。以资源
为本,持续发展,服务于民为根本,着力突出文昌、水、古镇的品位,以完美
的景观规划将水镇中所建成特色鲜明、景色独具、风俗奇异、风情迥然的古镇。
不久的中所,将真正成为一个山青、潭碧、镇古、寺幽的梦里水乡。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在基础发展上提高旅游设施水平,远景设计研
究院从加强旅游景点建设规划方面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加强景点规划建设管理。审查景点建设总体规划、景点建设控制性规
划和景点工程规划方案,协调解决景点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监督景点规划的
建设管理。
二、提高旅游景点规划建设水平。景点建设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不同,
其建设要综合考虑景点历史、建筑等级、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等诸方面,其规
划建设方案要求较高。
三、加强景点建设过程管理,提高景点建设质量。景点设施建设的质量和
水平决定了景点的等级和水平。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管,在规划建筑设
计、施工的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和资格方面从严把关,把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
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方面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古建筑的维修、复建、
改建等更要慎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