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一、 耐药性(亦称抗药性)的种类:
分为天然耐药性(亦称固有耐药性)与获得耐药性两种。
天然耐药性:是指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内在的耐药性。 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染色质,通过细菌的繁殖传给下一代。 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天然耐药。
获得耐药性: 后天获得的耐药性(DNA的改变); 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
执业药师考试要求
1、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 和抗菌后效应的概念。
2、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分类及产生机制。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Antimicrobial Agents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简称化疗:指对细菌和其 他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氨基苷类 → 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 四环素类 → 通过与 3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氯霉素类
林可霉素类 通过与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大环内酯类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机制
细菌耐药性(Resistence) 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 或无效。 如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高达90%。 耐药性的逐渐增加是影响疗效的严重问题!
化疗指数=LD50 /ED50 ,或LD5/ED95
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理想的化疗药物:抗菌作用强大,对人毒性低微。 一般规律:化疗指数越大,疗效越高、毒性越低。
例外:青霉素对人几无毒性,但极个别人可发生 过敏性休克(1/6万)。
常用术语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将细菌暴露 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再去除抗菌药,去 除抗菌药后的一段时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
抗菌药物概论
General discuss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治疗及有关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的4种主要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机制。 2、熟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 物联用后的可能效果与原因。 3、了解药物、宿主和致病病原体三者的相互关 系;抗菌药的发展简史。
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e effect) :抗菌药物在初次接 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 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 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 基苷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首次接触效应。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均具有细胞壁,而哺乳动物 则无
甲氧苄啶
3、抑制核酸的复制与修复 抑制RNA合成
利福平 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转录受阻 →mRNA↓
抑制DNA合成 喹诺酮类 抑制DNA螺旋酶(G-)和拓扑异构酶Ⅳ(G+)→ DNA复
制受阻 → D细胞,核蛋白体沉降系数为70s,由30s 和50s的亚基组成 哺乳动物为真核细胞,核蛋白体沉降系数为80s,由 40s和60s的亚基组成
氨基苷类抗菌药 →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多肽类抗菌药 → 与G- 菌胞浆膜磷脂结合 多烯类抗真菌药 → 与真菌胞浆膜固醇类物质结合 咪唑类抗真菌药 → 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
3、抑制核酸的复制与修复
影响叶酸代谢 PABA
磺胺类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核苷酸合成 细菌生长繁殖
抗菌药物
抗病原微生物药 抗真菌药
化疗药物
抗寄生虫药
抗病毒药
抗肿瘤药
病原微生物:四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三菌(细菌、真菌、放线菌) 一毒(病毒)
Antimicrobial Agents
化学治疗学:是研究药物、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 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Antimicrobial Agents
细胞壁主要由胞壁粘肽(G+)、磷脂(G-)所组成
G+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胞壁粘肽(肽聚糖),保护 细菌不被菌体内的高渗透压破坏
抑制胞壁粘肽合成,主要作用于G+菌,对G-菌作用 较弱,是繁殖期杀菌药
2、增加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 胞内成分外漏—盐类离子、核苷酸、
氨基酸、磷脂等,细菌死亡。 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常用术语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 力。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药物 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能 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抗菌谱(antimicrobial spectrum):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 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指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 细菌,如异烟肼作用于分枝杆菌。 广谱抗菌药:指抗菌范围广泛的药物,如四环素、第三代头孢 菌素等对G-、G+、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某些原虫有 广泛的抗菌作用。
消失。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染色质外的质粒。如金葡菌对青 霉素耐药。
杀菌药(bactericidal drugs) : 既能抑制细菌生长,且又有杀灭作 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 : 仅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但不 能将之杀灭的药物,如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
常用术语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一般用动物实验 的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表示。
Antimicrobial Agents
常用术语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细菌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常用术语
抗菌药(antimicrobial agents):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能力的 化学物质。
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的 代谢产物,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而对感染 细菌的真核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