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

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
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中国装备制造业 国民经济 国家安全 发展趋势 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很大比重;是高技术
的载体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
等,无一不是通过装备制造业创造出来的,可以说装备制造业是高科技的载体;是产业升级
的手段,生产工作母机、提供重大装备;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在高技术和数字化战争时代,
装备制造业生产武器装备水平的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同时,必须指出的
是,装备制造业还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它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
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一、发展过程
观察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演变是和中国产业发展政
策紧密相联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出台的各种
产业政策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以
及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可以将其划分为起步阶段(1949~1978年)、成长阶段(1979~1996
年)和起飞阶段(1997年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机械装备工业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改造工作,同时筹建
大型骨干装备企业。经过四个五年计划,中国装备工业在曲折前进中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
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水平、门类比较齐全的装备制造体系。工业生产以供应国内市场为
目标,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建立了专业科研机构,具有一定装备产品开发能力,形成了
较完整的装备工业体系。
1978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迅速发展,技术进步的模式、方法和
途径有了很大变化。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特别是鼓
励利用外资;以逐步降低关税和本币较大幅度贬值等方式推进出口替代。逐步完成从主要出
口初级产品向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市场经济几
乎解决了所有传统领域中的经济短缺现象;许多传统产业开始进入了成熟阶段,中国成为世
界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
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
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雏形:珠江三
角洲通讯设备与计算机制造基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东北重大成套装备制造基地;西南西北国防装备制造基地。
二、存在问题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技术装备制造业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
展的需要,比如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大型、高精密生产设备无法生产,由于技术和设备
的禁运,中国高精尖设备技术受制于人,这对于一个谋求自主发展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是十分
危险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运行效益提高、制约高技术及其
产业发展、制约国防安全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国家重视不够及其战略的失误和滞后。1956年到1976年20年间,我国错过了
发展的黄金期,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落后先进国家。日本和德国借助这20年,大力引
进先进技术,发展创新而重振了装备制造业。由于体制的某些弊端及政府对实体经济的不够
重视,由于西方国家实行先进技术装备对华禁运,我国引进的主要是中低端技术,对外依赖
较高。是一件危险的事。
第二,许多重大技术装备仍然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装备制造技术落后
5~20年。一般低水平加工能力和普通机械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
型成套设备大部分却不能制造,如燃气轮机、核电设备、高速铁路设备、干线飞机、数控加
工中心等。
第三,数控系统、发动机和关键部件是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数控系统是装备的神经
系统,代表着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发动机制造技术落后直接制约我国飞机、船舶、汽车等行
业的发展。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落后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分布在老工业基地,
改革步伐迟缓,官僚体制严重。设备制造企业与使用企业之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除政府重
点扶持企业外,其余处于萎缩状态,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第五,缺乏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总承包企业。装备制造业需要研
究单位、设计单位、制造企业、安装企业和用户的密切配合。至今没有像美国通用电气和IBM、
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那样提供系统服务,成为总承包商。
三、发展趋势及建议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
任务。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是重点任务。
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
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一,优化装备制造业系统结构。制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装备政策,明确技术装备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装备制造业支持方面,设立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专项发展基
金。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专项计划,例如像“两弹一星”、“阿波罗登月”这样的计划。以专
项计划的形式,可以集中国家的优势兵力和有限资源,在若干领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
产业集聚效应,培育特色装备制造基地,例如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实行
战略性结构重组,优化装备企业组织结构。发挥产业链辐射效应,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
力。树立绿色理念,实施绿色制造,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国家装备产业创新体系,确立参与主体之
间的制度安排,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装备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运用信息技术改造
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逐步摆脱对外的依赖,实现国防、航空、民生
重大项目的安全保障,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华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利益和技术成
果。
第三,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尽快形成
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短时间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准备产业化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施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有进有退的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企业,没有一批优势企业作
为脊梁,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将失去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塑造民族品牌以提高产品国
际竞争力,知名品牌代表着高技术、高品质,同时意味着高利润。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被投入到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和先进的装
备制造模式研究之中。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装备
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拉近距离。我认为,随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国家必定对产业升级,国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投入会持续加大,装备制造业将
会获得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子龙 中国装备制造业系统演化与评价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7
【2】 中共中央政治局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4】 中国机械工业委员会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