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用透皮贴剂的制作流程

外用透皮贴剂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用透皮贴剂,包括:敷药饼和胶贴两部分,所述敷药饼为海绵状、多孔固体,具有吸附药液或药粉的能力;胶贴由盖衬,PU膜和静电膜构成;PU膜一面涂布有胶,与盖衬粘接,且盖衬中间有一形状与敷药饼吻合、面积略大于敷药饼的刻痕;PU膜的另一面通过静电力与静电膜连接;盖衬与静电膜可以完整地覆盖住所述PU膜。

本技术相较传统的无纺布贴剂,具有黏贴更加严密、牢固,不易脱落、起翘,更加美观卫生,并能提高敷药饼的质量稳定性,不易吸潮,使用时可以随症加减的优点。

技术要求1.一种外用透皮贴剂,包括:敷药饼(1)和胶贴(2)两部分,所述敷药饼为海绵状、多孔固体,具有吸附药液或药粉的能力;所述胶贴(2)由盖衬(3),PU膜(4)和静电膜(5)构成;所述PU膜(4)一面涂布有胶,与所述盖衬(3)粘接,且所述盖衬(3)中间有一形状与所述敷药饼吻合、面积略大于所述敷药饼的刻痕(6);所述PU膜(4)的另一面通过静电力与所述静电膜(5)连接;所述盖衬(3)与所述静电膜(5)可以完整地覆盖住所述PU膜(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盖衬(3)的刻痕(6)所限定的盖衬(3)部分正下方的PU膜(4)上,设置有珠光膜(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透皮贴剂,其中在所述珠光膜(7)的周围,设置有敷药饼限位条(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敷药饼限位条(8)平行于PU膜表面或者高出PU膜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盖衬(3)与所述静电膜(5)大小、形状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盖衬(3)的一端还设有撕裂痕线(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盖衬(3)和/或所述静电膜(5)一端设有突起部(11),以便于将所述盖衬(3)和/或所述静电膜(5)与所述PU膜(4)分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敷药饼(1)制作方法如下:将盐蒿或圆头蒿成熟种子粉碎成细粉,加水搅拌成糊状,经冷冻、真空干燥,形成海绵状固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敷药饼(1)被密封包装于包装袋(9)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液为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制得的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药物溶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液为水蔓菁提取液和薄荷脑乙醇溶液的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透皮贴剂,其中所述水蔓菁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水蔓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回收乙醇,即得。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外用透皮贴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贴敷患处前先将敷药饼(1)取出,除去胶贴(2)中的刻痕(6)内的部分盖衬(3),将药饼平贴于暴露的PU膜(4)上,然后将所述药液或药粉倾倒于所述敷药饼(1)上,再去其余盖衬(3),贴稳于患处后,除去静电膜(5)。

技术说明书一种外用透皮贴剂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医药外用药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贴剂。

背景技术药品透皮贴剂是指药物通过皮肤角质层吸收进入体内、产生药效的一种给药协同,其具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胃肠给药副作用、使用方便、毒副反应小等特点。

传统贴剂是将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融入黏胶、涂布在敷料上,敷料通常采用无纺布的形式。

这样的透皮贴使用范围比较局限,几乎不可以随着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如果无纺布的黏胶黏性过高,会使得患者在去除贴剂的时候发生疼痛等不适感,而降低黏胶黏性又会导致帖敷不牢靠,而影响药效和卫生;此外,常用的敷料无纺布不防水且容易被污染而影响用药卫生。

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使用方便、可自由组合、副作用小、防水卫生、患者易于接受的外用透皮贴剂的用药形式。

技术内容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透皮贴剂,包括:敷药饼(1)和胶贴(2)两部分。

敷药饼为海绵状、多孔的固体,具有吸附药液或药粉的能力。

胶贴(2)由盖衬(3),PU膜(4)和静电膜(5)构成,在PU膜(4)一面涂布有胶,与盖衬(3)粘接,且所述盖衬(3)中间有一形状与敷药饼吻合、面积略大于敷药饼的刻痕(6)。

PU膜(4)的另一面通过静电力与静电膜(5)连接。

盖衬(3)与静电膜(5)可以完整地覆盖住PU膜(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在盖衬(3)的刻痕(6)所限定的盖衬(3)部分正下方的PU膜(4)上,可以设置有珠光膜(7)。

进一步地,在珠光膜(7)的周围,还可以设置有敷药饼限位条(8)。

敷药饼限位条(8)可以平行于PU膜表面,起到标识敷药饼黏贴位置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敷药饼限位条(8)还可以突起于PU膜的表面,此时不仅起到标识敷药饼黏贴位置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止后期向敷药饼施加液体药水时,药水流到限位条以外的区域,而影响黏贴效果的作用。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盖衬(3)与静电膜(5)可以大小、形状相同,更加美观卫生。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可以在盖衬(3)的一端设有撕裂痕线(10),使用的时候可以从撕裂痕线处更方便地将盖衬从PU膜上去除。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可以在盖衬(3)和/或静电膜(5)一端设有突起部(11),突起部的作用是使用时方便将盖衬(3)和/或静电膜(5)与PU膜(4)分离。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敷药饼可以采用以下制作方法:将盐蒿或圆头蒿成熟种子粉碎成细粉,加水搅拌成糊状,经冷冻、真空干燥,形成海绵状固体。

盐蒿或圆头蒿成熟种子药品名称又叫沙蒿子或沙漠嘎,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等作用,粉碎后加水搅拌并冷冻干燥后会成为海绵状、多孔固体的独特形态,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能作为介质吸附其他药液或药粉。

根据本技术,药液可以为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制得的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药物溶液。

例如,药液可以为水蔓菁提取液和薄荷脑乙醇溶液的混合物。

水蔓菁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可以为:取水蔓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回收乙醇,即得。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敷药饼可以单独被密封包装于包装袋中,例如可以是铝箔或铝塑复合膜制备而成的包装袋。

然后将独立包装的敷药饼与胶贴置于同一个包装内出售,使用时更加卫生。

本技术提供的外用透皮贴剂,其使用方法可以为:贴敷患处前先将敷药饼(1)取出,除去胶贴(2)中的刻痕(6)内的部分盖衬(3),将药饼平贴于暴露的PU膜(4)上,然后将所述药液或药粉倾倒于所述敷药饼(1)上,再去其余盖衬(3),贴稳于患处后,除去静电膜(5)。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相较传统的无纺布,PU膜更加轻薄、黏性适中,且可以更好地适应贴敷局部的形态,使得贴剂的黏贴更加严密、牢固,即使局部有运动也不易脱落、起翘;2、由于PU膜薄而透明,使用时更加美观,消费者接受度更高;3、单独包装敷药饼,能提高敷药饼的质量稳定性,不易吸潮;4、产品使用的过程中,密封性更好,手可以不直接接触敷药饼,防止污染;5、传统膏药在使用中不能随病情增减局部药物,而本技术可以将敷药饼作为用药载体,根据病情需要调配符合患者需要的其他液体药水或药粉吸附于药饼上,更有利于个性化治疗和用药的需求,因此应用范围更广于传统贴剂。

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敷药饼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胶贴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胶贴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胶贴除去全部盖衬后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贴剂使用过程步骤图之一,展示如何除去盖衬(3)之刻痕(6)内的那部分盖衬;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贴剂使用过程步骤图之二,展示将敷药饼(1)固定于限位条(8)内的PU膜上,再从撕裂痕线(10)处去除剩余部分盖衬(3)。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参见图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透皮贴剂,基本包括:敷药饼(1)和胶贴(2)两部分。

敷药饼为海绵状、多孔的固体,具有吸附药液或药粉的能力。

胶贴(2)由盖衬(3),PU膜(4)和静电膜(5)构成,在PU膜(4)一面涂布有胶,与盖衬(3)粘接,且所述盖衬(3)中间有一形状与敷药饼吻合、面积略大于敷药饼的刻痕(6)。

PU膜(4)的另一面通过静电力与静电膜(5)连接。

盖衬(3)与静电膜(5)可以完整地覆盖住PU膜(4)。

参见图3-4,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盖衬(3)的刻痕(6)所限定的盖衬(3)部分正下方的PU膜(4)上,可以设置有珠光膜(7)。

进一步地,在珠光膜(7)的周围,还可以设置有敷药饼限位条(8)。

敷药饼限位条(8)可以平行于PU膜表面,起到标识敷药饼黏贴位置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敷药饼限位条(8)还可以突起于PU膜的表面,此时不仅起到标识敷药饼黏贴位置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防止后期向敷药饼施加液体药水时,药水流到限位条以外的区域,而影响黏贴效果的作用。

本技术提供的药贴,其盖衬(3)与静电膜(5)如果大小、形状相同,会更加美观、且更卫生。

参见图3,在盖衬(3)的一端可以进一步设有撕裂痕线(10)。

撕裂痕线(10)的作用是可以从撕裂痕线处更方便地将盖衬从PU膜上去除。

参见图3和4,在盖衬(3)和/或静电膜(5)一端设有突起部(11)。

突起部的作用是使用时方便将盖衬(3)和/或静电膜(5)与PU膜(4)分离。

本技术采用的敷药饼,可以是任何海绵状、多孔的固体材质,它们需要具有吸附药液或药粉的能力。

最优选地,敷药饼采用盐蒿或圆头蒿成熟种子粉碎成80目细粉,加40倍水搅拌成糊状,经冷冻、真空干燥(冷阱温度为-50℃,真空度达13pa),形成海绵状固体。

参见图1,为了更加卫生,可以将敷药饼单独密封包装于包装袋中,例如可以是铝箔或铝塑复合膜制备而成的包装袋。

然后将独立包装的敷药饼与胶贴置于同一个包装内出售。

最优的,本技术提供的贴剂搭配水蔓菁提取液和薄荷脑乙醇溶液的3:1混合溶液。

水蔓菁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取水蔓菁,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1,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以上,回收乙醇至滤液相对密度为1.18,即得。

薄荷脑乙醇溶液的制备方法:取薄荷脑,研细,加900倍乙醇搅拌使溶解,即得。

上述药液也可以和本技术提供的透皮贴剂置于同一包装内出售,以方便患者使用。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贴剂的使用步骤参见附图5和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