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台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奇台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奇台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经济林是目前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结合最好的林种。

经济林栽培技术性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林生产,可以减少、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热点领域。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现‚三个率先‛发展和完成‚科学跨越、富民强县‛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是增强我县林业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收入的主要途径。

奇台县在2011-2020年即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将发展十万亩特色林果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新的支撑点。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林果发展计划,必须立足长远,站在发展大产业的高度对全县经济林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挖掘我县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自然、地理树种品种优势,提出我县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林发展现状调查1、自然、社会条件(1)自然条件奇台县地处东经89°13′—91°22′,北纬43°25—45°29′,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南部是天山,北部是北塔山,中部是冲积平原,平原的北部是戈壁沙漠区。

土壤类型主要为:灌耕土、潮土、灰漠土、草甸土,适宜栽培经济林主要为耕作土,其它土壤需要经过改造才能栽培。

奇台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相对湿度小,农区年平均气温4.7℃,7月极端最高气温43℃,1月极端最低气温-42.6℃,年均温度与极端低温制约部分树种的开花、越冬,会造成低温伤害。

年平均降水量176mm,蒸发量2141mm,无霜期156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840—3230小时。

历县域内有9条较大的河流自西向东自然分布,年径流量4.85亿立方米;地下潜水动储量达2.5亿立方米。

(2)社会条件奇台县总人口23.6万人(包括兵团驻县5 个场),分属22个民族,其中汉族17.1万人,占总人口的74.2%,少数民族占25.8%。

县属人口19.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9万人。

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GDP)43.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2.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8.8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18亿元。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6037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640元。

林业总产值由1951年的2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4222.8万元。

2、奇台县经济林发展区划经济林的栽培区划,就是要在研究经济树木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对经济林的地理分布进行区域划分,为经济林树木的引种驯化、制定经济林的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我县经济林区划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经济林发展区划上将新疆划分为南疆地区、天山谷地和塔城盆地、准葛尔盆地的阿勒泰地区。

奇台县南部丘陵区属天山北麓谷地气,候温和适合发展耐寒果树,平原区属准葛尔盆地,气候寒冷适宜发展中亚苹果和欧美果树品种进行匍匐栽植。

根据这一区划建立了一批果园,面积3000亩以上,品种上以秋力蒙苹果为主,1976年全县苹果产量达到1383吨,在奇台县苹果发展上做出巨大贡献。

匍匐栽培由于管理困难、成本大、风险高,现已不推广。

(2)上世纪90年代,由县农业部门牵头发展仁用杏,后由县林业部门负责,先后从河北等地引种一批仁用杏品种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合奇台县栽培的品种,建立一批仁用杏示范园,为奇台县仁用杏引种、示范起到积极作用。

2000年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进行大面积发展,栽培面积达到18000多亩,栽培基本成功,并形成开口杏产品。

(3)本世纪初自治区号召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2005年和2008年自治区再次召开全区特色林果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确定南疆环塔里木盆地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为主的林果主产区,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以葡萄、红枣、枸杞、时令水果、设施林果为主的高效林果基地。

昌吉州提出‚西葡东果‛的发展战略,奇台县根据这一思路正在积极探索特色果品发展模式。

基本确定上山丘陵逆温带发展仁用杏、黄太平,中部平原发展枸杞、沙棘,北部沙漠发展人工接种肉苁蓉。

(4)2009年县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三产活县、项目兴县‛的发展思路,将设施农业(林业)、特色林果业列入第一产业。

2010年5月26日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会议明确指出:‚发挥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优势,加强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农牧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出口基地。

按照‘保粮、调棉、兴果、促畜’的方针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道路。

‛2010年6月4日县委十届十三次扩大会议精神,奇台县在2011-2020年即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林业三个产业带,一是南部山区逆温发展十万亩特色林果产业基地,二是中部平原发展防护用材林及苗木产业带,三是北部荒漠区结合防沙治沙发展人工接种肉苁蓉产业带,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新的支撑点。

3、特色林果栽培面积:奇台县特色林果面积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老果园、庭院经济林进行调查,经调查全县现有林果面积40128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2000-2006年营造的经济林27769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8-2009年营造的经济林6235亩,上世纪70年代营造的老果园3074亩,庭院经济树种折合面积3050亩。

杏18369亩、苹果4718亩、枸杞8569亩、沙棘4662亩、文冠果2273亩、李439亩、葡萄166亩、黑加仑513亩、钙果71亩、桃41亩、梨176亩。

奇台县特色林果面积统计单位:亩4、特色林果栽培树种:本次调查树种具体到属,属下的种、亚种、变种比较多,需要进一步鉴定。

奇台县目前栽植的特色林果树种主要有杏、苹果、枸杞、沙棘、黑加仑(黑穗醋栗)、文冠果、李、葡萄、梨等树种。

(1)杏Prunus armeniaca,又称杏子,蔷薇科杏属,原产我国,已有3500年的栽培历史。

杏兼具鲜食、加工、仁用、观赏价值:其果肉可鲜食或加工杏脯;杏仁可食用亦可入药、加工杏仁油用于化妆品、保健品;春季花期可起到美化、观赏作用。

主要栽培品种有山杏、鲜食杏、仁用杏,山杏在上山区栽培时间较长,目前见到树龄最长的杏树约100年,本地栽培的杏树品种分化复杂、果形小,一般只作鲜食用,杏仁苦入药,商品率低,如果发展杏酱对鲜食杏是一条出路。

从上世纪90年代县委、政府号召发展仁用杏,先后从河北等地引入薄壳一号、优一、一窝蜂、龙王帽品种,2000年后引入鲜食杏品种张公园等。

张公园杏个大,口感一般,不耐贮存,亩产鲜果1000公斤以上,单价2.5元/公斤,亩收入2000元左右。

仁用杏栽培品种以薄壳一号为主,表现良好,产量高,亩产杏核200-400公斤,单价6-8元/公斤,杏核收入1600-3200元。

东湾镇刘东进行杏仁加工,年加工量10吨,产品开口杏售价35元/公斤,利润在15元左右,原料充足的条件下年加工收入可达10万元。

由于受加工能力、原料、市场销路等因素影响,利润尚可,但规模小。

2010从伊犁霍城县61团引入吊树干杏,结合半截沟镇特色林果节水灌溉项目在新户梁村前山坡旱地种植。

吊树干杏在原产地霍城县已发展成规模产业,加工产品‚吊树干杏‛仁、肉兼用,一杏两吃,风味独特,深受群众喜爱,市场前景看好。

亩产鲜果800-1200公斤,制干比3:1,亩制干300公斤左右,市场零售单价36元/公斤,亩收入可达万元,如能在我县引种成功,将是未来林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苹果蔷薇科苹果属,malus pumila mill。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干、果脯、果浆、糖水罐头、果酒等多种食品和饮料。

在全县山区、平原区均有栽培,主要品种为夏力蒙(二秋子)、黄太平、新冠、新帅等,引入品种有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的短枝寒富等。

由于受年最低温度因素制约,品质好的品种不能越冬,能正常越冬的品种存在不耐贮存、品质一般等缺点。

短枝寒富偶有冻害,果实成熟度着色欠佳,风味接近原产地。

二秋子、新冠、新帅适应性强、产量高,以鲜食为主,成熟期香气浓郁口感好但不耐存贮。

早熟小苹果--黄太平一个早熟的小苹果品种,源于前苏联,后传人我国东北,六十年代初引入包头地区大面积栽培。

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稳产,亩产量约在2000~3000公斤之间,单株最高产量可达350公斤。

由于黄太平果树抗寒、耐旱,鲜果出售价为800-1000元/吨,果农种植收入2400-4000元/亩,2010年鲜果市场零售价达到5元/公斤。

黄太平鲜果不耐存贮,宜鲜食、制干,榨汁加工果酱、饮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目前半截沟镇农户史生强进行制干,鲜干比为4:1,由于黄太平成熟期集中,成熟期加工鲜果500吨左右,制干125吨,受原料限制,实际加工果干10吨,果干每公斤50元,销售收入75万元,利润在25万元以上。

(3)枸杞茄科枸杞属,Lycium chinense Mil。

枸杞主要在沙漠沿线平原以南井灌区、丘陵区以北河灌区,2005-2007年开始大面积栽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主栽品种为宁杞1、2号,形成规模产量的面积不大,果实以制干为主,干鲜比3:1。

乔仁乡孙建国栽植1800亩,约1200亩挂果,亩产干果120-150公斤,单价35元/公斤,除去成本亩纯收入1500-2000元,经济效益可观。

(4)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沙棘在奇台县丘陵山区、平原区均有栽培,现在栽培的沙棘品种比较杂。

在营造退耕还林生态林时,未从经济林的角度考虑,对引入品种没有作严格要求,使部分野生品种用于造,成林后结果量少、品质差、采摘困难、商品价值低。

目前沙棘主栽品种为俄罗斯大果沙棘,适应性强、生长旺盛、表现良好,但结果丰产面积不大,目前没有收购加工企业。

(5)文冠果无患子科文冠果属,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沙漠前沿、平原、丘陵山区均有栽培,适应性强,在西北湾牧场沙丘耐沙埋,在丘陵区农户庭院种植的有树高达到4米、结果表现良好的树龄达到40年的老树。

在大面积栽培的文冠果由于立地条件差、管理跟不上及文冠果‚千花一果‛的特性等原因,产量一直很低。

前几年用于育苗的种子价格达到40元/公斤,近来收购较少且价格低。

(6)黑加仑学名黑穗醋栗(Ribes nigrum L.)又名黑醋栗,黑豆果,紫梅,虎耳草目茶藨子科茶藨子属,小型灌木,其成熟果实为黑色小浆果。

2008年吉木萨尔县三台酒厂收购果实和叶片,以后再没有收购,市场需求不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