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同时还要注重继
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
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本文就如何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在小学
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谈谈作者之拙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
根基。小学生学国学、读经典近年来已渐成热潮。 “人之初,性本善……” 在
当今的校园里随时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朗朗书声。如何扎实且富有成效地小学语文
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呢?
一、国学教育的定义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
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
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
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我们这里要
探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就是狭义层面上的含义,即对意识形态
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通俗地来说,就是让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 、学
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小学阶段向
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提高
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还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
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
和谐发展。
(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提高文化品味
国学经典著作历经历史和岁月的重重考验,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
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
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只
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
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又如《三字经》中:“勤有功,戏无益。戒
之哉,宜勉力。”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
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国学经
典著作中文字虽短,但道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不知不觉中学生们也能把它当作我
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名言”。我们的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份儒雅。这时,我们已经
开始与国学经典同行。
(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今教学教育中,我们偏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我们也无法忽视经
典国学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滋润,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
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观。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
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甘苦,尊敬兄长,培养自己的爱
心。《弟子归》中的讲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
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国学经典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又如《弟子规》中虽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封建糟粕,但是全
文中心讲为人处世之道,书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是对我国几千年人们的处世经
验、智慧的总结对于优化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事虽小 勿擅为”,“物
虽小、勿私藏。”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浓缩,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
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
传统的课程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
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正处于小学阶段的0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个人意识强烈,缺少为他人、为社会考虑的责任心。国学经典走入
课堂,正是培育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这些经典著作大都语言凝
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
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
估量的作用。《老子》则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2、丰富多彩的国学形式 现今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并没有太多现成的模式
可供借鉴,我们只有边实践边总结。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形式必须多
样化,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国
学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国学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国学精髓。大人看成是
负担的东西,因为孩子乐学,就成了快乐的“负担”。这才能实现课程标准倡导
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经典诵读、背诵、赏析。同时,我们也务必搞清楚,国学教
育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许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孩
子们真正的收获应该是潜心下来,快乐诵读,并有所收获。
(三)借助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介,提高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
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
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Flash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
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国学学习
的兴趣,提高国学学习效果。我国当代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
国学经典用音乐的形式演绎,情真意切地再现古诗、古文的韵律美。既淡化了读
诗时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这不失是用现代媒介,为国学经
典的一种创新。
(四)注重整体教育氛围营造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书香文化校园。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等大
力丰富国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国学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
中获得国学的滋养和熏陶。创设浓厚的学习国学氛围,充分利用学校部分宣传栏、
班级“文化展板”专栏,专门开辟国学学习专栏,介绍国学内容、学习国学的重
要性、意义、方法等等。
(五)让国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去领悟国学的精髓
我们要边学习国学经典边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时时把
经典当作一面镜子和不会说话的老师,督促自己,完善自己言行举止,做一个文
明守纪的学生。我们可以在班队会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的、勤奋好学的,助
人为乐的等等。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国
学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
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
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
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
成一定很有效果。
(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迫在眉睫
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先行过关,认真阅读经典,并能流利诵读并且理解内容。
对于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对经典的学习,一是在于读原典,读别人的介绍,读各
种各样专家的研究,跟随着原典感悟国学,跟随着介绍知道传统文化大略,跟随
着专家去思考很多不同的问题;二是,国学并不是机械地放在那里,它不是一种
标榜自己身份的砝码,而是一种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内心生命之中的感动。三是对
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深刻的反思,即在感悟的同时思考,从而真
正领悟到国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才真正具备给学生传授国学的本领。
总之,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的国学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不能仅仅把国学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国学教育昙花一现。要从根本上提高
我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回归的重要
性。
注释:
[1]张善文:《国学述要讲稿》
[2]廖柏灵:《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论坛》,2008,(12).
[3]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
教育为例》,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
[4]马琳萍,王秋雯,侯凤翔:《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
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0,(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