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点解析丨美对华贸易战:逆势而为难解囚徒困境

热点解析丨美对华贸易战:逆势而为难解囚徒困境

热点解析丨美对华贸易战:逆势而为难解囚徒困境
摘要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基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301调查”报告,指令对从中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掀起了对华贸易战的序幕。

大公认为,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是美元霸权这一美国主导的制度安排下的必然结果。

美元循环周转机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及债务经济模式对美元循环机制的依赖是导致和加剧美国贸易体系失衡的本质原因。

美国为维系美元霸权地位,违背国际公义对华单边制裁不仅无益于其摆脱贸易困境、重塑其本国财富创造能力,而且加剧全球信用风险,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与全球价值链。

美国注定难以通过贸易战争实现其经济贸易囚徒困境的成功博弈。

一、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是美元霸权这一美国主导的制度安排下的必然结果,美元循环周转机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及债务经济模式对美元循环机制的依赖是导致和加剧其贸易体系失衡的本质原因首先,美元霸权这一美国主导的制度安排下形成的美元循环周转机制直接导致了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准货币与结算货币建立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霸权地位,美元与黄金脱锚使美国经常账户失
衡的自我纠正机制消失,逐渐形成了“对外输出美元换取资源和商品—其他国家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债券股票”的美元输出回流周转模式。

这直接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美元储备的净出口国,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

其次,全球价值链分工差异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另一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处于全球分工体系高附加值上游环节的美国只需输出美元即可换取全球的商品与资源,国内制造业逐渐萎缩与空心化,美国成为国际贸易需求方。

而中国以加工、组装方式向全球输出商品,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下游环节,成为国际贸易供给方。

因此,价值链分工差异下中美两国各有获益使中美贸易逆差得以维持。

此外,美国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限制其农业、能源和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产品的对华出口,也是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

最后,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对美元循环机制的依赖进一步加剧了其贸易失衡。

宏观经济理论中,一国可以通过三个渠道为其投资活动融资,一是本国私人部门的储蓄(包括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二是本国的财政盈余,三是外国资本的流入。

然而,在美国以财政赤字、国民超前消费为特征的债务经济中,低下的国内私人部门储蓄和国家财政无法为投资提供足够的融资,为维持其投资水平,必须利用中国等其他经济体较高的储蓄作为融资来源形成国外资本的
输入。

美国从净资本输出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由此形成其源源不断的货币超发动力以及对美元输出循环机制的依赖。

资本的净流入就意味着经常项目呈逆差,因而造成了美国资本账户中的巨额顺差和经常账户中的巨额逆差,加剧了其贸易失衡。

二、美国国家信用关系失衡直接导致美元信用基础恶化,因此修复美元信用基础、实现美元体系的再平衡,从而维护美元霸权地位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目的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是美国经济霸权的根基,而美国国家信用失衡直接导致了美元信用基础恶化,撼动美元金融霸权地位。

首先,美国国家信用关系严重失衡, 高度债务化的经济导致其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与脱离真实财富创造能力超发货币的行为共同削弱了美元信用基础,加剧美元体系失衡,使得以贸易逆差维持美元输出的货币体系运转机制难以维系。

其次,美元信用基础恶化使得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信用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价值创造体系出现明显系统性偏差,国际信用资源分配有失公允,信用危机频发,美元越来越难以有效承担起国际储备货币的责任。

因此美国试图通过缩减贸易逆差实现美元回流、重振经济,从而修复美元信用基础,通过维持美元输出的货币体系的运转实现美元体系的再平衡,从而最终实现维护其美元霸权地位的根本目的。

三、美国发动贸易战争不仅无益于重塑自身财富
创造能力,而且加剧全球信用风险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同样以贸易失衡为借口对日本发动贸易战,对日本经济形成重创。

如今美国对中国如法炮制,短期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冲击,然而在各国经济贸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战只能“一损俱损”,对美国自身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试图通过挑起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战争缩减贸易逆差无益于重塑美国财富创造能力。

一方面,美国对中国产品增收关税,在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将提高供应链上美国企业成本,使之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贸易战与减税政策形成对冲效应,对中国制造加征关税将抬升美国的消费物价,实质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对消费形成制约,冲抵了以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减税政策效果。

同时,随着美国退出TPP 协定以及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的出口市场也将出现相应萎缩,财富创造能力进一步受到制约。

其次,美国发动贸易战争将通过与其货币政策产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全球信用风险,引发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进一步削弱美元主导地位。

中美贸易战叠加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共同加速美元升值预期,从而加大美元债务国资本外流风险及本国货币贬值压力,这将导致美元债务国融资成本上升、外债负担加重、国家偿债能力受损,全球信用风险加剧。

为对冲美元带来的信用风险,全球各国出现去美元化
浪潮。

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原油期货开始交易,以及全球各国接连出现的新型货币支付机制体现了各国为摆脱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贸易交易结算方式、建立新型国际货币的意愿,进一步削弱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根基和主导地位,与其贸易战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四、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单边主义行为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与全球价值链首先,美国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的单边主义行为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根据世贸组织多边贸易协定《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的条款规定,在处理涉及世贸协定的事项时,须依据世贸组织规则和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

协定中“规定禁止未经授权的单边报复”。

然而,美国依据国内法进行对华“301调查”,以国内法处置国际贸易摩擦有悖于国际规则;以该调查为依据单边认定其他成员国家违反世贸规则、发动单边制裁的行为违反世贸组织多边贸易协定规定。

美国曾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缔造者,而发动贸易战却使其成为了国际贸易规则的破坏者,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最基本精神和原则。

其次,美国发动贸易战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与价值链。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国和美国自身利益,更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了严重损害。

一旦美国示范绕开世贸组织多边磋商的先例,将引发各国采取反制措施,
破坏国际贸易秩序,诱发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上升。

此外,美国发动贸易战损害全球价值链。

一旦双方贸易摩擦升级,全球商品的成本、流通、价格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在全球贸易处于连续低增长态势、复苏进程缓慢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政策扭曲和贸易干预进一步抑制全球贸易增长,成为阻碍自由贸易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综上所述,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将各国利益紧密相连,美国违反世界贸易规则,无视其贸易逆差的根源,逆势而为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争,无论是其本质与目的,都注定了其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其经济贸易囚徒困境的成功博弈。

单边主义政策中没有赢家,唯有各国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新挑战,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文/白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