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迅速发展起来,逐渐取代之前的自动化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施工时尤其要
注意管道预埋、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等问题,在施工中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智能建筑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近年来,各种形态、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不断涌现,相配套的弱电系统工程建
设欣欣向荣。弱电系统工程中的设备,伴随着现代化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
速发展,历经了多次更新换代,其品质可靠性一般也都较好。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也已经
不是简单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合成,更加关注的是人的居住、办公需求,注重与改善和提高人
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为人服务。其基本构成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综合通信系统等部分组成,结合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
以及传统建筑设备安装技术。与此同时,他还需要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的全面配合。由
于建筑智能化的信息点多,分布面积大,各种信号指标要求比较严格,并且在施工中还会与
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管线及槽道平行或交叉,施工技术难度比较大,这要求在安装过
程中,要加强与其他专业的配合,并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质量和功能的实现。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就其本身而言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其次才是智能化系统。因此,必须
要像普通的建设工程那样进行投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但是作为智能化工程,又与
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区别,不仅要与机电系统、土建、装饰灯专业进行协调,就其自身
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也需要相互协调。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对系统的规划设计、施
工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系统的施工而言,主要要注意如下若干问题:
1、管道预埋
在建筑智能系统安装工作中,预埋管道施工的工作量所占份额最大,占整个安装工作量
的一半以上。由于预埋管道的质量是否达标对日后的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工作量有
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对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施工前期,若发现某些重要部位,如进户总管、竖井穿楼板过梁等处,应多预埋
管道或预留洞口,但是在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未有体现的,施工单位应当建议增设预埋管和
多预留洞口,便于将来线缆增加或功能扩展。
其次,与土建专业配合施工时,应牢牢把握精简可靠原则。在不影响土建结构的情况下,
要尽量避免卫生间、厨房的防水部位等结构的薄弱处,以防止结构薄弱处的各种损毁对设备
造成损伤,影响智能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
再次,与给排水、暖通、电气管道等专业平行或交叉施工时,应注意做好屏蔽、防水、
防潮等工作,要按照规范要求与他们保持一定的间距,并尽量布置在上方,同时保护层的厚
度要不小于15mm的要求。
第四,为了防止一些杂质或者水汽进入管道给后续的布线带来障碍,管道预埋完后应当
将管道口进行封堵保护,管道弯曲处以及比较长的管道中间,为了将来布线方便,要加设过
线盒。
第五,由于管道大多数属于隐蔽工程,因此,在施工中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导致实际预埋
的管道与原设计图纸不一样,都应当在施工后进行标注,便于将来的管道维护。
2、线路敷设
在敷设线路的时候除了要注意线缆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外,同时布线要自然平
直,不得有扭绞、打圈等现象,否则会导致信号严重衰减。同时为了保证信号良好,线缆中
间不得有接头,如单根线缆的长度确实超过市场供应的统一长度,那么中间应当用转接配件
加以连接。为了不造成混淆,便于以后的安装维护,线缆两端要用标签编号标明,并且要边
施工边做好标记。另外,线缆终接的余量应当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给予充分预留,便于设备
的安装维护,如果线缆没有充分预留,那么整根线缆都要重新敷设,耗时耗材费力。
3、安装设备
安装设备的时候除了检查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以及性能等一般性的问题
外,安装时特别需要注意设备的安装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垂直偏差在3mm
以内。水平偏差在2mm以内,注意保护设备表面以及各种零件,要保证标志的完整清晰,
并按要求就近做好接地连接,要保障各类线缆跳线和接插件接线无误,接触良好,标志齐全。
同时,为了便于调试,各种设备标识以及端接线缆的来龙去脉应标注清晰。
4、系统调试
为了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性能达到设计的技术要求,在系统投入
运行前要对线路、各个子系统工程设备、系统接地进行调试以及整个系统的开通进行联动进
行试验,由于调试开通的质量和速度取决于管线敷设及设备安装的质量,因此,调试开通前
必须向各子系统功能所要求的线路进行测试,查看导线上的标志与施工图上的标志是否吻
合,对子系统工程的设备现场模拟联动试验,联动试验无问题后,再从控制中心对各个设备
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系统进行联调。
二、质量控制措施
1、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在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力争在设计交底会上解决图纸存在的各项问题,如智能化
系统中各种线路的敷设方式及走向,与其他专业在空间上的协同等问题,如发现设计中有漏
项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如室内线路没有遵循俺敷原则,各专业线路没有遵循避让原则等问题,
在图纸会审时要及时指出以便设计方修改完善。
2、做好施工协调工作
做好施工协调工作非常重要,这关键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做好交接工作,为
此,专业队伍要适时增加人力,集中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其次要分清专业施工界面,尤其
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往往是强电和弱电直接相互交错,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标明那些
属于强电施工,那些属于弱电施工,使得双方均有理有据,区分开来;再次跨专业之间的施
工、调试,要耐心磨合,交错施工,要对他们进行仔细的分析,统筹协调,从而使得各专业
施工逐步适应计划,提高施工质量。
3、做好设备环节的检查、安装工作
对于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来说,配电装置、各种线缆以及配电箱在整个系统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配电装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各个智能装置提高电能,各种线缆则犹如人
的血管,电能以及各种信号只有经过电线或光纤才能输送至终端设备,而配电箱则是整个电
力负荷现场的直接控制器。因此,对于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安装规范
进行验收并安装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由于在实际工程中常出现配电装置的整定电流是否符合
实际要求,对此应当加倍重视。对于各种线缆,如电缆、光纤等,应分门别类地加以严格审
查,否则就会导致施工混乱,造成运行中的信号中断,甚至导致电线过热,发生危险。对于
配电箱来说,由于工程中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箱内原理复杂。施工单位在订货及施工
时应当考虑到相关专业功能的需要,对配电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核,确保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
量的配合。
4、智能设备的安装
智能建筑内的各种智能设备,由于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每个子系统都应当有专
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对此,监控管理人员在抓好管线、线槽施工质量的同时,着重
对系统设备的功能进行监控,以防止施工方随意减少测控点减少功能,保障智能建筑具有合
同规定的各项功能。
三、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开发应用设计到许多学科,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的好坏,不仅
取决于设备的质量,更取决于人员的施工水平及素质,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要牢牢领会其
施工的一般要求,并且采取多种措施严格质量监控和现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各系统
达到预定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