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大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摘要】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突出表现为对消费资料的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当前第Ⅱ部类人口比重太大,而第Ⅰ部类的人口比重太小,乃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仅靠刺激第Ⅱ部类人口的消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大力发展第Ⅰ部类(包括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增加只消费消费资料而不生产消费资料的人口,因此,当前和今后扩大内需,表面上是刺激消费,实质上是扩大投资的问题。

【关键词】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扩大消费;经济增长
一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第Ⅱ部类)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两大部类的比例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加以考察的,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以及国民经济计划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两大部类是以社会产品的经济用途为标志来划分的。

一种产品由于具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自然属性,有的只能用作生产资料,有的只能用作消费资料。

也有不少产品既可以用作生产资料,也可以用作消费资料,如小麦既可以作为种子也可以食用,煤炭既可以用作燃料动力也可以直接用来取暖。

这样划分的结果,同一种产品可能只属于一个部类,也可能分别属于两个部类。

在计算和分析两大部类比例时,有的因数量较小可以舍象或扣除掉,有的可以根据该产品最终使用情况的历史资料来计算它用于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比例。

两大部类的比例可以按照部门来考察,也可以按照产品来考察。

按部门考察的是该部门两大部类产品的生产比例,如工业中生产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的比例;按产品考察的是该种产品或该类产品两大部类的比例,如生产用电子产品和生活用电子产品的比例等。

根据马克思的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原理,这种生产阶段性的相对过剩会严重阻碍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为了便于从本质上考察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需要排除一些次性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因此需要预先提出几点必要的假设:
(1)假设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2)假设在以一年为期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假设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卖,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一致;
(4)假设没有对外经济关系,全部社会总产品都要在国内得到补偿和实现‘
(5)假设剩余价值率为100%。

从社会总产品来看,要进行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要有多余的生产资料(2)要有多余的消费资料。

下面用一个公式表示:
Ⅰ 4000c+1000v+1000m=60000
Ⅱ 1500c+750v+750m=3000
第Ⅰ部类产品的物资资料形式是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产品的物资资料形式是消费资料。

根据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为了扩大再生产,我们首先假设第Ⅰ部类资本家从1000m的剩余价值中拿出500用于个人消费,即m/x=500;剩余500用于追加资本投入再生产,按照原来比例4:1分为400△c和100△v。

这样原来的式子可重组为:
(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这样第Ⅰ部市场价值为6000的生产资料,由于自身需要消耗价值为4400的生产资
料,所以第Ⅰ部剩余价值为1600的生产资料,即可为第Ⅱ部类提供价值为1600的生产资料。

但同时第Ⅰ部类资本家及其工人需要从第Ⅱ部类获取价值为(1000v+100△v)+500m/x=1600的消费资料。

第Ⅱ部类资本家为了与第Ⅰ部类所提供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相适应,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必须增加到1600,也就是第Ⅱ部类资本家从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为不变资本,按照比例,还要拿出50作为可变资本,所以第Ⅱ部产品可以重组为;
Ⅱ (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
在进行扩大再生产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关系实现的。

(1)第Ⅰ部类内部各企业进行交换,使得各个企业得到实物补偿。

(2)第Ⅱ部类内部各企业进行消费资料的交换,满足了第Ⅱ部类内部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3)为了扩大再生产,第Ⅰ部类需要消费资料来满足第Ⅰ部类资本家及其工人的生活消费,同时第Ⅱ部类需要生产资料来继续生产。

因此两大部类进行交换,第Ⅰ部类资本家及其工人购买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第Ⅱ部类资本家从第Ⅰ部类购买生产资料。

Ⅰ(1000v+100△v)+500m/x=Ⅱ(1500c+100△c)。

从本质上讲,就是第Ⅰ部类为第Ⅱ部类提供出自身内部消耗以外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为第Ⅰ部类提供出自身内部消耗以外的消费资料,但二者价值必须相等才能进行交换。

经过上述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全部得到实现,两大部类再生产都得以扩大。

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那么第二年终:
Ⅰ 4400c+1100v+1100m=6600
Ⅱ 1600c+800v+800m=3200
总值达到9800,这样类推下去,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实现了。


二比例关系平衡的重要性
既然根源是消费资料相对过剩,那么根本办法是刺激消费。

前面已讲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国内消费发展的相对迟缓,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是当前经济运行中。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阐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在生产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如何为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价值和物质形式在市场上找到代替它的另一部分产品问题。

只有当各种产品的生产完全适合于社会对他们的需要时,也就是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在各部门分配劳动时,才能理解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因此,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


三我国扩大消费措施及影响
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突出表现为对消费资料的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当前第Ⅱ部类人口比重太大,而第Ⅰ部类的人口比重太小,乃是造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仅靠刺激第Ⅱ部类人口的消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大力发展第Ⅰ部类(包括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增加只消费消费资料而不生产消费资料的人口,因此,当前和今后扩大内需,表面上是刺激消费,实质上是扩大投资的问题。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类的消费行为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种类型。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正是由于人类对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追求,才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一定发展阶段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又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人们只能消费自己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

正如马克思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所指出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消费对于生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
前提。

”③③
由于国际市场风险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下面介绍一下内需和一些措施。

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尽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但近期内改变这一趋势的难度相当大。

因此,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作为关系经济全局的大事。

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然带来农村市场的活跃,对消化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

这是提高消费率的根本举措。

扩大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改善住、行条件和医疗、教育、通信、休闲等服务性的条件。

要通过适时修改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要把加强社区服务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之一,既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又为扩大城镇就业提供条件。

扩大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应逐步增加财政对教育、医疗类公用事业的投入,加快医院管理体制、医疗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过高的药品价格,减轻居民个人的教育、医疗负担。

扩大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

调整投资结构,改善消费环境。

要健全住宅市场体系,严格控制住房价格,扩大住宅市场交易规模。

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善电网和交通体系。

为扩大居民住、行、信息通信方面的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

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商品服务质量,是扩大消费的前提条件。

要继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防止价格欺诈行为,使人民能放心大胆地消费。

要倡导建立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合理引导消费预期,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综上所述,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在合理把握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扩大消费,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①政治经济学第87页[m]
②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m]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m]
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