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中药治疗

手足口病中药治疗

精品文档 可编辑 据《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预防手足口病除“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中药预防措施: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3

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齐鲁:

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处方:

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绵茵陈15克,生苡仁10克,生甘草3克。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用户是以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5-7天。 上述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手足口病食疗方: 患病期间,宜清淡饮食或流质,多饮水,保证液体和营养充足。轻症患儿可酌情选用以下食方: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另一个版本: 处方一:金银花12g、白菊花6g、板蓝根9g、竹叶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健康儿童。 精品文档 可编辑 处方二:黄芪12g、防风6g、炒白术6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体弱易感者。(注:本指南中药处方剂量适用于3~6岁儿童;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医学专家也表示,适当服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并不代表能够完全排除它。在使用这些中药预防手足口病的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饮食注重清淡,这才能从根本上做好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中药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专家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基本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中药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药方,基本药物为金银花、芦根、淡竹叶、生甘草等。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征候开药,专家拟出了参考处方,如邪伤肺卫证可采用“银翘散”加减,卫气同病证可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气营两燔证可采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等。对手足口病的局部症状,中医专家建议采用中医外治法,如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手足皮肤疱疹治疗可用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

手足口病的中药预防与治疗处方 随笔 肖立伟 发表于2009-04-09 17:50

-----------------------------------------一------------------------------------

--------------------------------- 精品文档 可编辑 巨野论坛: 诊断要点:指南指出,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多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可伴头痛、咳嗽、流涕、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疱疹。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有条件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南还公布了手足口病急性期、恢复期等不同时期中医辨证治疗的处方。 辨证预防:指南指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儿童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中药处方: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指南列出了处方。 处方一:金银花12g、白菊花6g、板蓝根9g、竹叶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健康儿童。 处方二:黄芪12g、防风6g、炒白术6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素体弱易感者。(注:本指南中药处方剂量适用于3~6岁儿童;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出处:http://www.juyebbs.com/bbs/thread-105050-1-1.html ---------------------------------------二--------------------------------------------------------------------- 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建议: 精品文档

可编辑 金银花6g、芦根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10天。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岁-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出处:http://tieba.baidu.com/f?kz=374597198 ---------------------------------------三---------------------------------------------------------------------- 新浪亲子网: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杨丽新向大家推荐:将金银花、茵陈、冬瓜、扁豆放入水中,煮开后当茶连续饮用几天,大人、孩子都可防病。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俞景茂向大家推荐了另外三种预防措施:用布做个中药香囊,把藿香、艾叶、肉桂烘干磨成细粉装入其内,每天让孩子挂在胸前,睡觉时放在枕边,半个月到一个月换一次香囊内的中药;把中药藿香、艾叶放入敞开的容器里,加入少量水,每天加热熏蒸房间30分钟;艾条1支,每天燃熏房间10分钟至15分钟。 出处:http://baby.sina.com.cn/health/09/0204/0824134664.shtml ---------------------------------------四---------------------------------------------------------------------- 人民网: 建联专家为此特地根据手足口病的不同发病症状告诉市民中医的预防治疗措施。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苓、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苓、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处。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中药是疗的方法加精品文档 可编辑 以预防。如荷叶粥,用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竹叶粥,用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还有印花蝉衣饮,用印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 出处:http://tv.people.com.cn/GB/54797/54806/7208847.html 含视频 ---------------------------------------五------------------------------------------------------------------------- 扬子晚报网:专家提供了预防手足口病的药方:1.双花防毒饮: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2.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出处:http://www.yangtse.com/gn/200805/t20080508_442789.htm ----------------------------------------六---------------------------------------------------------------------- 一、预防 在社区、公共场所、学校及普通健康人群,尤其是婴幼儿中,除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建议参考使用以下中药预防措施:组方:金银花6g 芦根10g 淡竹叶3g 生甘草3g。用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适用对象: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3~6岁可服用本剂量;6岁精品文档 可编辑 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服用时间:连续服用7-10天。 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二、治疗2.1临床分证论治 2.1.1邪伤肺卫证:本证处于疾病早期阶段,以卫分证为主,全身症状不严重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微恶风、头痛身楚、咳嗽、鼻塞流涕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凉解表,疏散风热。 方剂:银翘散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甘草、桔梗、芦根等。 加减:可加升麻、葛根,促进疱疹早透;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浮萍解肌透表。 中成药可用精制银翘解毒胶囊、维C银翘片等。 2.1.2卫气同病证:本证处于疾病发疹阶段,且以发热、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较甚,持续不解,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粘膜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烦躁不安、口干口渴、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疹。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