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解说词

第八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解说词

第八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会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秋来青州芳草宜,百花艳香满桂园!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花木之乡”青州参观游览,漫花乡花海,我是本届花博会解说员XXX,很高兴为大家服务!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面积156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10025个行政村和社区,人口90万,有回族、满族等35个少数民族。

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可能很多领导、来宾对青州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已经非常了解了。

在这儿就给大家做一个简要地介绍,可以说青州境内是名胜荟萃,风光秀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云门山上,有明朝嘉靖年间镌刻的巨大“寿”字,这寿字笔爪古朴苍劲,气势磅礴,它高7.5米,宽3.7米,堪称“天下第一寿”,据说“寿比南山”的典故由此而来。

驼山上,有中国东部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从驼山向东南眺望,有世界罕见的长达2500米的山体仰面巨佛。

玲珑山上有魏碑鼻祖郑道昭留下的书法珍品。

“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山顶有我国北方罕见的大型溶洞群。

始建于宋代的范公亭,是为纪念曾在青州任知州的范仲淹而修建的。

偶园,是全国仅存的几处康熙风格的假山园林建筑之一。

被称为“小大博物馆、天下第一流”的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包括明朝殿试状元卷、宜子孙玉璧等1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轰动全国的青州龙兴寺遗址,一次性发掘出土了北魏到北宋500多年间的400多件窖藏佛教造像,被评为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如果各位领导、来宾这次来青期间时间允许的话,我们非常欢迎各位领导、来宾能够走近青州,亲身感受青州的悠久历史和秀美风光。

本届花博会以“建设文明生态新青州”为展会主题,以“花卉·文化·旅游”为布展理念,以景观造型、特装展位、标准展位作为布展形式;以营造新效果、创造新视觉、打造新亮点,提升展会品位,增加展会效益为展会目的,力求办成一届融功能性、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全面展现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青州,作为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生态名市和经济强市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近年来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我市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本届展会厅内展示交易面积为13万平方米,核心布展面积72950平方米;万红广场装饰美化面积11000平方米。

厅内布展由1号展厅(主题展示厅)、2号展厅(专题展示厅)、3号展厅(综合展示厅)、4号展厅(花卉交易厅)、5号展厅(科技示范厅)、6号展厅(科技示范厅)、7号展厅(花卉超市)组成。

1号展厅(主题展示厅)面积16200平方米以体现“建设文明生态新青州”为主题,设花艺景观、花艺小景、图片展、新闻发布台和花艺休闲五部分。

1、花艺景观区:花艺景观以“三名一强”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主线,以宣传青州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展示内容,设六组花艺景观:①主题花艺造型、②文化名城、③旅游名市、④生态名市、⑤经济强市、⑥花木之乡。

六组花艺景观融主体形象、花艺造型等形式结合声、光、电、等现代展览展示手法,每组花艺景观与青州特色花木品种进行搭建布展,以烘托展示主题。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展示,使人们在观赏花艺的同时能够直觉地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青州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城建等领域中取得的可喜成就。

①主题花艺造型:以展现青州市重新跨入中国经济百强县为主题。

拟采用时令花卉组合“中国县域经济百强青州”文字作为形象载体,配以声、光、电、喷泉等烘托景观效果,以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本景观布展以红色系为主,花卉品类以仙客来为主。

②文化名城:以展现青州地方特色文化为主题。

拟以东夷文化标志形象、博物馆藏代表性文物、古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挫琴、古城门等能代表青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体、物形象作为载体,结合图片展示等各类表现手法进行布展。

③旅游名市:以展现青州特色旅游资源为主题。

拟以龙兴寺;衡王府石坊;仰面巨佛;驼山石窟等能代表青州旅游形象的景观为载体,结合各类表现手法进行布展。

④生态名市:以展现青州城市生态建设为主题。

拟以南阳河沿河景观为展示核心,花卉文化休闲区、弥河白鹭洲湿地等能代表青州生态建设的形象为载体,结合各类表现手法进行布展。

⑤经济强市:以展现改革开放以来青州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为主题。

拟以工业龙头企业、特色农副产品、科技成果、现代物流等能代表青州经济腾飞发展的实物或图片为载体,结合各类表现手法进行布展。

⑥花木之乡:以青州近年来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喜迎七博”为主题。

拟以体现青州市作为中国盆花生产中心、中国盆栽集散中心、中国花木物流中心、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地等内容为载体,结合各类表现手法进行布展。

各花艺景观之间营建廊架曲桥、塑石流水、盆景花坛等造型衔接景观关系。

2、摄影图片展区:摄影图片展区由改革开放30周年城乡变化图片展和城市规划图片展两个板块组成。

展览选取有代表性图片200幅左右,以标准展板作为展壁,展带下方适当布置盆景以丰富展示效果。

3、花艺小景区:在展厅适当位置设置部分园艺小品结合花卉造型和特色花卉进行装点,调和展厅展示效果,增强展厅的观赏性。

4、综合功能区:由功能区和服务区两部分组成。

功能区设新闻发布台作为大会新闻发布和小型演艺场所,服务区在会展期间为参展客商提供网络、文印、咨询和导游服务等等。

5、休闲洽谈区:设休闲茶座,作为参观者和参展客商休憩、商务交流等人性化服务的场所。

二、2号展厅(专题展示厅)面积8200平方米作为展现青州历史名人、名园、名花为主的专题花艺景园展厅,以青州十个历史名人、名园作为主线结合青州主要的花木品类布景,营建成为园艺与花卉巧妙结合并具较高文化内涵的花卉文化大观园。

以十个历史名人名园与青州特色花木品类结合为布展主线。

①天宫牡丹韩熙载·龙兴寺天宫院·牡丹蕙兰园背景资料:韩熙载(901—970),字叔言,青州人。

他天资聪慧,性情狂放不羁,喜欢出游嬉戏。

他曾到洛阳拜师求艺,又在嵩山隐居苦读。

年纪很轻,便考中进士,以渊博的学问和多才多艺名噪一时。

父亲在青州兵乱中被杀,韩熙载只身逃脱,出奔南方,投靠吴国。

后在南唐朝廷为官,任中书侍郎、百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地位显赫,名重一时。

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有《韩熙载夜宴图》,为传世名作。

韩熙载流落南方,十分怀念他的故乡青州。

他奉旨出使北宋,曾回到故乡青州,游龙兴寺,并写《感怀诗》,在天宫院石柱留下墨迹:未到故乡时,将谓故乡好。

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

日落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

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

……这首诗情真意切,用语平白,表现出盼望回故乡,又害怕回故乡的矛盾心境。

天宫院,为龙兴寺的主要院落,以种植老柏、栽培牡丹闻名。

元代于钦《齐乘》记载:龙兴寺的“天宫院,古老柏院也”,院内有石刻,刻有布衣诗人张在的诗: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去又回,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张在,青州人,《宋诗纪事》说他“少能文,奇蹇不遇,老死场屋”。

这首《题龙兴寺老柏院》诗,流传甚广。

唐宋时期,青州盛产牡丹,与洛阳牡丹齐名。

苏辙有诗句:“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雒城,即洛阳,洛阳牡丹,虽天下闻名,但一般限于春天,而青州花卉,四季飘香,种类繁多,确实“仅比雒城优”。

布展要求:该园布展以牡丹造型为主,体现国色天香的主题,可配以同样富贵雍容的大花蕙兰,增加花色变化。

展示要素:牡丹造型(“七博会”吉祥物)、大花蕙兰、龙兴寺标志物、《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园名、韩熙载及天宫院简介、代表性诗句等。

②书院松涛王曾·松林书院·松柏盆景园背景资料:王曾(977—1038),字孝先,北宋青州郑墓人。

王曾幼年聪慧,学习勤奋,文章写得出色,远近闻名。

他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后官至宰相,被称为“状元宰相”。

王曾青年时期曾在青州矮松园读书。

矮松园,即今松林书院(在青州一中校园)的前身,为全国四小书院之首。

“矮松园”的名称,因园中有二株干壮枝繁的古柏而得名。

该院几经变迁,但仍植松柏。

明成化年间更名为“松林书院”,并将祭祀宋朝十三名有德政的青州知府的“名宦祠”移建于此,另有祭祀青州名贤的“乡贤祠”。

书院曾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之材和知名人士。

院内至今尚有“王沂公读书台”。

书院环境幽静,古柏参天。

“书院松涛”为古青州十景之一。

王曾于1030年被贬官回青州,故地重游,来到早年读书之地,看到园中那两棵低矮硕大的古松依然繁茂,不禁联想到朝中政治腐败、自己宦海浮沉,顿生无限感慨,写下了托物言志的愤世之作《矮松赋并序》,其中有句: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胜概。

二松对植,卑枝四出。

高不倍寻,周且百尺。

轮囷偃亚,观者骇目。

盖莫知其年祀,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

……文章对矮松园的形貌进行了详尽的的描写,特别是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写矮松枝如盘龙,势如博云,叶似流云如烟霭。

此外,王曾早年就读矮松园时,曾写有《早梅》诗:雪压乔林冻欲摧,始知天意欲春回。

如今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

诗句赞颂傲雪凌霜、芳冠百花的冬梅,表现了自己不畏艰苦、进取争先的雄心壮志。

布展要求:该园布展以松柏盆景为主,同时点缀冬梅、迎春等珍贵盆景,以体现王曾刚正不阿、志向远大的品格。

展示要素:松柏盆景、迎春盆景、冬梅盆景、松林书院标志物、王曾雕像、王曾简介及代表性诗句、园名等。

③范公品冠范仲淹·范公井亭·仙客来(一品冠)园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主持庆历新政失败后,贬官外地,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忧乐关天下”的高尚情怀传送千古。

晚年,出任青州知州兼京东路安抚使。

在历任青州地方官中,他的知名度最高。

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身体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准则,实实在在地为青州黎民办实事,办好事。

青州民间有许多关于范仲淹的传说,“掷冠镇洪水”的故事尤为著名。

范公井亭,位于今范公亭公园三贤祠院内。

它右邻南阳河南岸,背靠宏伟的明代古城墙,坐东向西,依势筑室,更显得恢宏高大。

院内的唐楸、宋槐,老干虬枝,历经沧桑。

虽然树龄千年有余,但仍然枝繁叶茂,生意盎然。

树荫下是建造别致的范公井亭,六角檐古亭,木石结构,相传是范仲淹知青州时建造。

据说,当时流行“红眼病”,范仲淹遍求名医偏方,在靠近阳溪河南岸,取醴泉之水,合药制成“青州白丸”,洗眼疗疾,使百姓免去了病魔的困扰和折磨。

百姓感念范公德政,称醴泉为范公井,亭子为范公亭。

范公祠后筑高台,建“后乐亭”。

明代青州知府陈凤梧曾有《范公泉》诗:洋溪溪畔一泓清,天表先忧后乐情。

惠政已占医国手,遗泉犹著活人名。

熏风亭馆来山色,绿树城闉送鸟声。

转汲绀寒荐新茗,满腔凉思濯尘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