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警察体能及训练

警察体能及训练

2013年5月 第3期(总第79期) 辽 宁 警 专 学 报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ACADEMY May 2013 

No.3(Sum.No.79) 

警察体能及训练 田守雨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警察训练系, 辽宁 大连 116033) 

摘 要:良好的体能不仅是警察与犯罪分子较量时所必备基本能力,同时也直接影响着 警察实战技能的发挥及其在执法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体能在警察实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不仅是掌握各种警务技战术的基础,也是在擒拿格斗及追逐中、直接决定这些行为结 果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公认、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希望能为警察从事体 能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警察;体能;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8—5378(2013)03—0100.03 

一、

警察体能概念 

“体能”通常指除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较轻 松从事日常工作(学习)外,还有享受休闲娱乐 活动的乐趣及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包括 健康体适能和竞技运动体适能两部分,由身体形 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通常包括力量、耐力、 速度、柔韧和灵敏等)三个要素构成。2011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公安部及国家公务 员局,颁布了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 目及标准,除剔除了2O10版中引体向上项目外, 保留了4×10米跑、1000米跑和纵跳摸高三个 项目。这三个项目不仅概括地代表了警察实战中 对体能要求的重点方面,而且也为一线警察的体 能要求提供了一个量化目标,对鉴定警察是否具 备基本的工作能力提供了新的标准。 二、警察体能的训练方法 (一)4 X 1 0米跑 1.4×10米跑的供能理论基础。从生物化学 收稿日期:201 3-01-29 作者简介:田守雨(197 3-),男,辽宁丹东人,讲师,学士。 10O 的能量供应上看,供能系统主要是磷酸原 (ATP—CP)。该供能系统储能有限,全力跑时仅 能维持6-8秒钟,继续跑时供能系统转为糖酵解 (乳酸能)系统 。从能量供能的百分比看,磷 酸原约占80%,其余为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系统。 可见跑速提高的关键是提高磷酸原的供能能力。 2.体能训练方法分析。研究发现,提高磷 酸原供能系统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10秒钟内的 间歇跑,间歇时间不低于30秒钟。10秒钟内的 全力跑可充分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增强ATP(三磷酸腺苷)酶及CK(磷酸肌酸激酶) 的活性、提高CP(磷酸肌酸)的储备。间歇时 间的制定基于Half—Time(半时反应) ,即运 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恢复至原水平一 半所需的时间。研究证实,一次全力跑后,运动 肌肉消耗的ATP、CP及相关酶的活性在运动后的 30秒钟基本能恢复至原水平的98%,再次运动时 运动强度不受影响H 。而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 果,可反复多次进行运动。 训练模式:一般一次训练可采用3-5组,每 田守雨:警察体能及训练 组3-4次,模式为全力跑10秒钟一休息30秒钟, 重复3—4次,组问休息3—5分钟,每次训练3-5 组。采用此模式,可使磷酸原供能系统在运动期 间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充分刺激相关酶的活性 及调动该系统功能的潜力及储备能力。 实际训练时,为了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上 述模式要灵活掌握。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根据训练者的训练水平, 适当变换运动时间、休息时问和组数,确保训练 模式能充分锻炼磷酸原供能系统。 (二)1 000米跑 1.1000米跑的供能理论基础。从生物化学 的能量供应上看,供能系统主要是糖酵解(乳酸 能)系统。该供能系统储能有限,全力跑时仅能 维持30秒一2分钟 ,继续跑时供能系统转为糖、 脂肪及蛋白质的有氧氧化系统。从能量供能的百 分比看,糖酵解供系统约占60—70%,其余为有 氧氧化系统。因此,跑速提高的关键就是提高糖 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也要提高有氧氧化供 能系统的能力。 2.体能训练方法分析。 (1)糖酵解供能系统。研究发现,提高糖 酵解供能系统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1分钟的间 歇跑,间歇时间为3—5分钟。1分钟的全力跑是 糖酵解最优势的供能时间段,可充分调动糖酵解 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增强糖酵解供能系统的限 速酶活性、提高机体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间 歇时间的制定基于Half-Time(半时反应),但 不同于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的半时反应是基 于运动肌肉内乳酸Shuttle(穿梭)至血液及其 他肌肉所需要的时间 。研究证实,一次i分钟 全力跑后,运动肌肉内堆积的乳酸浓度在运动后 的3—5分钟能扩散至原水平的一半,再次运动时 运动强度影响不大。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反复多次重复的间歇性运动时通常采用的训练 方法。 训练模式:糖酵解供能能力取决于乳酸的堆 积能力和机体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两个因素, 因此训练的核心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这两 方面的能力。训练时常采用最高乳酸法和乳酸耐 受法两种训练方法。①最高乳酸法:采用1分钟 全力运动一4分钟休息的组合模式,一次训练可 采用3-5组,每组运动3-5次。此方法的训练目 的是充分调动糖酵解供能系统参与供能,最大限 度地提高血乳酸的堆积水平。研究证实,采用此 方法一次训练课血乳酸的堆积量可达近 30mmol/L” 。②乳酸耐受法:此方法常采用1分 钟次全力运动一4分钟休息的组合模式,运动强 度明显低于最高乳酸法。此方法的训练目标是控 制血乳酸水平保持在12mmol/L左右的水平 , 达到高血乳酸水平有效刺激各组织器官的目的, 以此提高机体对内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运用此 方法训练时,可采用多组数训练法,可采用5—10 组、每组3-5次的次全力跑。 (2)有氧供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是在氧 供应充足时,通过氧化糖、脂肪和蛋白质获得能 量供人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目前主要有乳酸阈 (4mmo1)ijil练法、3mmo1训练法和高原训练法 等训练法。其中,4mmo1乳酸阈训练法是被广泛 采用的训练法。此供能系统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氧 供应,代表指标是最大摄氧量,影响因素包括中 央机制和外周机制。因此,提高机体的氧供给能 力,即提高最大摄氧量是训练的关键。乳酸阈是 指在递增负荷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供能方 式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转变的转折点 。超过 此强度,机体的供能方式就转向无氧供能。此转 折点对应的运动强度相当4mmol的血乳酸水平。 由于此转折点是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的一个临 界点,代表着有氧代谢的最高点和无氧代谢的起 点。因此,用此强度进行训练能最大程度地利用 有氧供能系统功能。采用此方法,一般采用持续 训练法,根据训练者的训练水平和运动能力,运 动持续时间可选择20—60分钟。 实际训练时为了取得最佳训练效果,上述模 式要灵活掌握。根据每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训练方案,灵活变换运动时间、休息时间和组数。 3.纵跳摸高。 (i)纵跳摸高的供能理论基础。从生物化 学的能量供应上看,供能系统主要是磷酸原 (ATP—CP)。纵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肢肌肉爆 发性地收缩力量的大小。该供能系统持续供能时 问为6—8秒钟。因此,下肢力量提高的关键就是 

101 辽宁警专学报 2013年第3期 提高磷酸原的供能能力,重点提高粗微丝横桥 ATP酶活性及摆动速度、加快两种肌微丝相互滑 行 ,从而提高肌肉收缩的效率。 (2)力量训练方法分析。此类方法主要是 通过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重点是改善肌肉收缩 的能量供应的效率及代谢调节功能的提高。快速 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下:①快速杠铃负重蹲 起:一般只在向心收缩时加速杠铃负重蹲起。 35—50%MaxX 8t×5set(最大力量的35—50%,重 复8次为1组,共5组),组间休息3-5分钟, 保证充分休息。②超等长练习:(肌肉被动拉长 后快速主动向心收缩):代表性的练习方法是各 种跳深练习,垂直纵跳(30t×3set,组间休息 5分钟),交替单足跨跳(20t×3set,组间休息 5分钟),80cm跳深(10tX 5set,组间休息10 分钟)。③轻负荷练习:10秒钟内的牵引跑、下 坡跑等练习,通过轻负荷,体会肌肉快速收缩的 肌肉感觉。 

参考文献: 【1】Strating M.Bakker RB,Dijkstra GJ,et a1.A job—related fitness test for the Dutch po1ice.Occup Med(Lond),201 0,60(4):255-260. [2】Boyce RW,Jones GR,Schendt K E,et a1.Longitudina1 changes in strength of police officers with gender comparisons【J】.J Strength Cond Res,2009,23(8): 2411—241 8. [3】Sassen B,Corneli ssen VA,Kiers H,et a1.Physical fitness matter s more than physica1 activity in controlling cardiovascu1ar di sease risk factors【J】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 1,2009,16(6):677—683. 【4】Nabee1 I,Baker BA,McCrai1 MP.et a1.Corre1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in pol ice officers[J】.Minn Med,2009,90(9):40—4 3. [5]Heide S,StiIler O,Kleiber M,et a1.Medica1 as ses sment of fitness for detention in po1ice custody[J】.Dt schMed Wochenschr,2005,1 3O(27): 1648—1652. [6]Sorensen L.Correlates of physica1 activity among middle—aged Finni sh male po1ice officer s[J].Occup Med(Lond),2005,55(2):1 36—1 38. 【7】CapodagI io EM,Imbr Janl M,Criffo A,et a1.Aeroblc fitness in po1ice officers[J].G Ita1 Med Lav,1996, 18(1—3):83-86. [8]Rhodes EC,Farenho1tz DW.Po1ice Officer s Physica1 Abi1ities Test compared to mea sures of physica1 fitness【J].Can J Sport Sci,1992,17(3):228—233. [9】Luh A.Po1 ice sport s in Germany from thei r beginnings during the German empi re to the end of Nationa1 Socia1 i sm[J].Stadion(Koin),2002, 28(2):21 5—247. (责任编辑:李刚) 

相关主题